山东单县:千亩农田积水未退 农民穿胶鞋戴面罩摘玉米

山东省菏泽市单县李田楼镇煤矿西侧,连片数百亩的玉米秸秆已经枯黄,于德生和妻子穿着黑色长筒胶鞋,戴着面罩、眼镜,在玉米丛中寻找干瘪细小的玉米果穗。脚下已经看不到田埂,于德生每走几步,就要放倒一棵玉米秆,以防胶鞋陷进泥水里拔不出来;老伴儿拎着水桶小心跟着,将于德生摘下的玉米穗,接过来丟进桶里。他们不敢轻易张口说话,环绕四周的飞虫随时准备叮咬人体部位。9月21日,上午7点到11点,于德生夫妇一共收了326斤玉米,这已经是他们半亩地的收成。

9月21日,山东省菏泽市单县李田楼镇,千亩农田被淹。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拍摄并制作

千亩农田积水

田庙村村民于德生,15亩玉米,被淹了13亩。记者驱车走访李田楼镇田庙村、陈蛮庄村、吴庙台村、马六村等多个村庄发现,有超过1千亩农田被积水覆盖,今年64岁的马明告诉记者,1千亩恐怕不止,在一些洼地,农田和进田道路全被淹了,车辆没法通行。

于德生在被淹的玉米田中,忙着收玉米。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摄

记者发现,在田庙村,许多农田道路仍是土路,有村民告诉记者,“田庙村下属的单庄自然村,四周的上千亩农田全是土路。”土路泥泞,可以看到数十米长、近10厘米深的车轮印,被泥水冲灌,成为一条条沟。“这路已经被冲毁,电动三轮车没法通行,只能是大型机动三轮车才能走,但那种车一过去,土路上的泥水沟,又要多几条。”单庄村民说,村里大部分农民的交通运输工具仍是电动三轮车。

泥泥洼洼的土路不好走。有村民表示,电动车车身很轻,马力较小,载着几百斤粮食和一百多斤的人,车轮一旦陷进泥坑里,无论怎么发动机器,都很难再出来了,只有轮胎打滑和泥土飞溅,而且驾驶员稍不留神,就会发生侧滑事故。

李田楼镇柏油路边上的玉米田,积水没过脚踝,附近村民告诉记者,从7月份开始,多雨天气多,水都从公路边上流进地里了,“还有路上的塑料袋、煤渣,也都顺着进田里了,不知道会不会污染土壤。”

多位村民告诉记者,农田积水已经1个多月了,“菏泽离河南比较近,那边下,这边也下。”村民们表示,至少50年,没见过那么大的水,“由于许多年没经过大雨,很多排水渠都被填平了。”

虫子咬、泥水泡

被泥水灌满的玉米田,除了有一股动植物腐烂的臭味,还有满天飞舞的飞虫,即使“全副武装”,一上午时间,于德生胳膊上还是被蚊子咬了十几个包,“这嗡嗡嗡的,不光是蚊子,水积的时间太长,什么虫子都出来了。”于德生有一次脚一滑,差点没栽进泥坑里,低头一看,原来脚底板下是一只浑圆滑溜的癞蛤蟆。

于德生把摘下的玉米都放在麻袋里。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摄

比起被虫子叮咬,于德生更在乎的是庄稼减产。“15亩玉米,一共能收成多少,还不清楚。但现在一共收了两亩了,才一千多斤。”于德生告诉记者,在往年年份,一亩玉米就能收1100多斤,好的时候,能收获1200斤。

在于德生电动三轮车的车厢里,有326斤玉米,但超过10厘米长的玉米穗不多。农田里的玉米,许多果穗已遭腐病危害,果穗顶部或中部是白色,粉红色,蓝绿色,黑灰色,暗褐色或黄褐色。“这些颜色,就是霉层。”于德生说。

玉米叶子扫过的皮肤,产生轻微痛痒。于德生的老伴儿已经66岁,拎着约30斤重的玉米果穗,让她胳膊感到酸疼,她的掌心被水桶的铁丝把手磨得发红,不经意伸出掌心,是两三个大大小小的水泡,“水泡磨平,就是茧。”于德生叹着气告诉妻子,玉米不要再晒了,直接拉到收购站卖了吧,6毛就6毛。

于德生老伴儿。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摄

村民们说,种玉米原本是省事的,在“机器种、机器收”模式下,15亩玉米地,收割机不到半天就能收完,“但现在坑坑洼洼,收割机开不进来。只能靠人工收玉米,而且穿着胶鞋,很不方便,一天能收一亩地就不错了。”

为了丰收需要改变

田庙村有村干部告诉记者,村委会现在有筹资修路的想法,“土路不方便村民们运输庄稼,这次那么大雨水,对道路冲击很大。路上的水即使全部退去,也不利于人们通行,路况恐怕会更糟了。”

据公开资料显示,在7月27日,单县受台风“烟花”影响,局部地区出现大暴雨,在8月28日至9月2日,单县出现暴雨,最大小时降水量为83.0毫米。“以前不太重视农田排水的事儿,这次大水后,是时候要将排水渠重新挖起来了。种地有个常识,水后得防病虫害。但这次大水,我们对于杀虫的事儿,都反应慢了些。”于德生说。

于德生表示,今年小麦比较高产,“虽说玉米减产,不影响吃饭问题,但仍然比较遗憾。农田排水设施需要重建、完善,老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多位村民告诉记者,种小麦、种玉米利润比较低,但种的人越来越多,是因为这两个作物比较省事,现在,村里大部分人的经济主要来源是靠务工。

于德生背着一麻袋玉米,走在泥泞的小路上。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摄

依据单县当地风俗,在中秋节这样的传统重大节日,人们除了吃月饼还要喝羊肉汤,据悉,“单县羊肉汤”从清嘉庆时期起就远近闻名。9月21日晚,李田楼镇的夜空月明星朗,许多村民的院子里飘出一股羊肉味儿,那白色乳状、鲜洁清香的汤汁,让人暂时放下农田泥泞、庄稼腐臭的烦恼。

(应采访人要求,于德生、马明为化名)

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编辑 唐峥 校对 柳宝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