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打官司劳神、费力、花销大,是老百姓心里难以言说的“痛”。如今,手指点一点,一切变轻松!网上立案、在线调解、远程庭审,就算欠钱不还,法院也有“灵丹妙药”!
当科技“牵手”司法,又会碰撞出什么“火花”?
生活中,老百姓维权打官司,比败诉更揪心的是赢了官司却要不回钱。遇到“老赖”欠钱不还,你该怎么办?最高法破解执行难有“神兵利器”——“1+2+N”执行信息化体系!
人民法院通过限制坐飞机、乘高铁、高消费等信用惩戒严厉措施,让“老赖”一处失信无处躲, 处处受限终还钱。到2020年底,全国共有751万名失信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了法律义务,让更多的“真金白银”装进了胜诉当事人的口袋里。
相信,未来这个数据会持续增加,让更多当事人能成功争取到自身的合法权益。
1、 一处失信 ,处处受限;成为老赖,寸步难行。 老赖欠钱不还的后果可能会被列为被执行人。
第一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限制消费措施,限制其高消费及非生活或者经营必需的有关消费。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被执行人,人民法院应当对其采取限制消费措施。
第二条 人民法院决定采取限制消费措施时,应当考虑被执行人是否有消极履行、规避执行或者抗拒执行的行为以及被执行人的履行能力等因素。
第三条 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后,不得有以下高消费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一)乘坐交通工具时,选择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
(二)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
(三)购买不动产或者新建、扩建、高档装修房屋;
(四)租赁高档写字楼、宾馆、公寓等场所办公;
(五)购买非经营必需车辆;
(六)旅游、度假;
(七)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
(八)支付高额保费购买保险理财产品;
(九)乘坐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等其他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被执行人为单位的,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后,被执行人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实际控制人不得实施前款规定的行为。因私消费以个人财产实施前款规定行为的,可以向执行法院提出申请。执行法院审查属实的,应予准许。
第四条 限制消费措施一般由申请执行人提出书面申请,经人民法院审查决定;必要时人民法院可以依职权决定。
第五条 人民法院决定采取限制消费措施的,应当向被执行人发出限制消费令。限制消费令由人民法院院长签发。限制消费令应当载明限制消费的期间、项目、法律后果等内容。
第六条 人民法院决定采取限制消费措施的,可以根据案件需要和被执行人的情况向有义务协助调查、执行的单位送达协助执行通知书,也可以在相关媒体上进行公告。
第七条 限制消费令的公告费用由被执行人负担;申请执行人申请在媒体公告的,应当垫付公告费用。
第八条 被限制消费的被执行人因生活或者经营必需而进行本规定禁止的消费活动的,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获批准后方可进行。
第九条 在限制消费期间,被执行人提供确实有效的担保或者经申请执行人同意的,人民法院可以解除限制消费令;被执行人履行完毕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本规定第六条通知或者公告的范围内及时以通知或者公告解除限制消费令。
第十条 人民法院应当设置举报电话或者邮箱,接受申请执行人和社会公众对被限制消费的被执行人违反本规定第三条的举报,并进行审查认定。
第十一条 被执行人违反限制消费令进行消费的行为属于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行为,经查证属实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予以拘留、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追究其刑事责任。 有关单位在收到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后,仍允许被执行人进行高消费及非生活或者经营必需的有关消费的,人民法院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
2 “欠债不还、恶意失信” 已成为社会的一个毒瘤
有统计显示,借钱不还的失信人员主要以20-30岁人员为主,并且正在走向多样化。随着失信人员越来越多,并且逐渐呈现低龄化。比如:有些孩子有好几张信用卡,轮流倒换提现,刷卡消费、刷卡还款,最终债务越积越大,孩子也是从众心理,看别人不还自己也不还。而个人因经营、消费、家庭等原因发生困难的,向亲朋好友借钱,但最后却借故不还或玩消失成为失信人。”
失信现象过去也有,但没有现在这样普遍。
特别是近几年,随着银行业为占有市场大量发行信用卡以及网贷平台的兴起,失信现象越来越多。
原本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这是千百年来人们自觉形成并认真遵守的格律,但现在就有一部分人恣意践踏它、破坏它,不因欠钱而愧疚,反以不还为荣。
社会上普遍流传“欠账的是大爷,要账的是孙子”,一些人还在网络上不断教唆他人如何不还钱、如何逃避处罚,冲击社会道德底线。
3 借贷不还容易催生要账群体 引发连锁的社会隐患
一些个人或企业因为长期要不回欠款,心态失衡,将希望寄托于暴力,譬如谩骂、恐吓、毁坏财物、殴打、非法拘禁等非法手段,亦有更甚者,采取极端手段残害对方,给当事双方造成重大物质损失和精神痛苦的。
大状菌在这里提醒大家,暴力并不能换来正义,维权不能以暴制暴,要相信法律能庇护大家,为大家主持公道,主动寻求熟悉法律实务的专业律师的帮助比原地等待消息更为靠谱,更为高效,更为周全。律师人员会站在合法、客观的角度,为当事人进行辩护维权,给大家最大程度的安全感。
声 明: 文章来源于法制日报、大律君,版权属于原作者;“找大状”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欢迎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