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洛神赋图,曹植讲故事,顾恺之作画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洛神赋图》原卷是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的。顾恺之是开创中国人物画的鼻祖,这幅画是顾恺之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可以称为顾恺之传世精品。

原《洛神赋图》卷为设色绢本,是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现已失传,现主要传世的是宋代的摹本。

《洛神赋图》是顾恺之在某一天偶然读到友人送来曹植写的《洛神赋》后有感而作的。《洛阳赋》为三国曹魏时建安著名文人、曹操第三子曹植所写。此赋通篇言辞美丽,描写动情,神人之恋缠绵凄婉,动人心魄。顾恺之读后大为感动,遂凝神一挥而成《洛神赋图》。

曹植(公元192年-公元232年),字子建,是曹操与汴氏所生的第三个儿子,在文学上的造诣很高。六朝文学家谢灵运曾评价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这就是成语“才高八斗”的由来。

洛神名为宓妃,为伏羲氏的女儿 ,是中国先秦神话中的女神,因迷恋洛河两岸的美丽景色,降临人间来到洛阳。在《洛神赋》中,曹植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描写了一个优美的人神相恋,但最终因为人神相隔而被迫分离的故事。

有一种说法,说曹植这篇赋是思念原来的恋人甄氏所作,但历史上有争议。甄氏和曹植互相爱慕,曹操却将她许配给了曹植的哥哥曹丕。曹植很不高兴,但又没办法,整天茶饭不思。而甄氏在宫中也郁郁寡欢,不久便去世了。甄氏死后,曹丕将她的玉缕金带枕转送给曹植。

因为担心曹植和自己争夺皇位,曹丕将曹植流放到偏远的地方。在前往流放地的过程中,曹植经过洛水,在那里休息的时候,恍惚之间感到甄氏变化成洛水之神前来与自己相会,互诉衷肠。曹植非常激动,就写作了《洛神赋》。也有人认为,曹植是在用一种委婉的方式抒发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痛苦心情。

在现存的中国古代绘画中,《洛神赋图》被认为是第一幅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画作。这幅画有情节的连续性,各个情节合起来构成了一幅有机相连的整体构图,开创了中国传统绘画长卷的先河,被誉为"中国绘画始祖"。无论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型、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来看,都不愧为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之一。

这幅画的重要意义是它开创了一种新的艺术传统,而不是沿袭和改良某种旧传统,它的出现表明了绘画的功能已经由“图解”向审美转变。为后代的艺术家们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大家欣赏的这卷是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的宋摹本,这卷作品纵27.1厘米,横572厘米,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画风仍存六朝遗韵,是保存较好、也是最接近于原貌的一件。

古代书画都藏于博物馆或者收藏家手中,轻易不得欣赏,有喜欢收藏当代名家书画真迹的朋友,欢迎下方评论或者私信交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