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8 星期六 北京
四年前的一天,大董请徐小平老师和我吃饭,当天还有许多人,媒体人、艺术家、投资人等,大董的菜很美,大家喝的很嗨,还没有断篇之前,徐小平对我说:“小董,你应该写写大董。你选择15-20个大董的菜,用这些菜把大董的发展历程串联起来,你要是写了我来写序,我来做推广大使。”我曾努力试着写了一下,只是力有未逮,加上生活压力导致的工作繁忙,就把这件事拖下了。那段时间,我不敢见徐老师,也不好意思见大董,我始终觉得这是一件必须要做的好事,有机会一定要做,要完成。
三年前的一天,青岛出版社周鸿媛老师和我商量我的书编辑出版的事情,事情确定后闲聊时,周鸿媛老师说想写一些厨师,能不能帮她组织一些资源。周老师的提议让我想起了我未能完成的任务,我想我可以组织一些写作者分别来写,这样可以多记录一些厨师,顺着这个思路延展开,干脆给新时期那些优秀厨师立个群像吧,用文字和图片的形式记录他们在新时期对中国餐饮的贡献,为这二十年中国饮食留下一些记录。
接受采访时,说到了出版这套书的初衷。
我的想法得到了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我也就干劲冲天的张罗起来。收集资料,找人见人,谈规划,聊内容,高频次的出差,天南地北跑来跑去,其中几经周折,这套书的第一季终于面世了。
昨天,新书发布会在南新仓大董美食学院举行。由于疫情,这次发布会没有能邀请更多的朋友参加,对图书推广会有一些影响,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多人聚集,总是让人担心,为了大家健康考虑,也为了配合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只能从简了。虽然人数不多,个人感觉还是很成功的。只是结束后,直接瘫在沙发上,一动都不想动了。
新书面世,还是有些紧张的。尤其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有撰写者,更有受访者。第一季的受访者都是业界成名已久,对新时期中国有着杰出贡献的人物,这导致我前夜失眠,到了早上快五点钟才迷糊着了。九点钟起来,十一点到了现场,发布会、直播结束时,已经是晚上七点半了。情绪紧张加上高强度,到了结束时完全松懈下来时,真是浑身无力、疲乏至极了。
四位大师欢迎你
屈浩卷
大董卷
周晓燕卷
兰明路卷
大董接受央视网的采访
屈浩接受采访
赵胤胤先生前来助阵
我在曹涤非老师的引领下聊聊这套书
屈浩老师说鲁菜
签名
大和影
忘记了早上吃过消炎药,晚上喝了不少酒,原因无他,实在是高兴。从策划到出版,三年时间经历了许多波折,也得到了很多帮助,最终《味道的传承-影响中国菜的那些人》丛书第一季面世了。感谢徐小平老师给我的建议和一贯的支持,并为这套书写了热情洋溢的序言;感谢丛书的撰写者灵心小榭、姝岑、王硕、周二、黄静琳等老师的辛勤付出,感谢受访者的配合支持,感谢陈晓卿、张新民、赵胤胤、林依轮、曹涤非几位先生的诚意推荐,感谢梦遥美女友情主持,感谢小米老师的直播,感谢曹涤非老师直播主持,感谢崇占明先生、侯德成先生、刘广伟先生,感谢央视网的朋友,感谢我的助理包着美女,感谢青岛出版社的团队,感谢所有到场的朋友,感谢所有关注这套书的朋友,等等,要感谢的人太多,最后还要感谢我的太太和女儿,家人的关心支持,让我有信心有勇气完成这个任务。
我爱你们,真的![流泪]
我姓董,艰难险阻不是理由,我会坚持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