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冰箱贴火爆——“小文创”何以撬动文旅“大经济”

“好精巧!九龙九凤冠,果然名不虚传!”一名顾客在网上等了好几天,才拿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冰箱贴”。

要想获得“超高人气”的凤冠牌,中国成千上万的顾客都是下了一番功夫的,而那些被选中的“幸运儿”更是热情地把“抢购攻略”发到了自己的朋友圈里。在这个电子商务平台上,最近一款“顶流”的冰箱贴,每天下午八点就能卖出200个。

而在游戏中,这款游戏也是“一冠难求”。清晨六点左右,国家博物馆门前已经排起了长队,期待着9点钟左右,文创店就会被抢购一空。当天,将有1000名顾客获得“入场券”,每个人只能买两张。

这款来自明孝端皇后的九龙九凤冠的“镇馆之宝”,自七月底正式上市以来,已经售出了将近八万件,而徽章、书签、钥匙扣等同类产品的销量更是超过了一千万。

北京古建筑博物馆的“天宫”藻井,杭州博物院的“影青釉里红瓷杯”,陕西故宫博物院的“雁鱼铜灯”,这些都是中国青年的新时尚,他们把这些“爆款”的东西,用来做“小博物馆”。同时,也体现了文创市场对于青年消费的准确把握。

这是2022年6月28日在甘肃省博物馆文创商店拍摄的铜奔马主题文创摆件。新华社记者 马希平 摄

“既可以提供情感共鸣和情绪价值,又能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和文化深度体验的追求。”在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研究员卜希霆看来,近年来不少文创产品挖掘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融汇独特性、艺术性和实用性,对年轻消费者尤其具有吸引力。

“通过购买文创产品,对一个城市和一个景点有了更多的了解,就像是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了什么,很棒!”从吉林来到山西旅游的马先生来说,到当地旅游时,一定要买一些有特色的纪念品。

位于山西省太原市钟楼街的“晋礼”文化商店里,陈列着2000余种山西特产的创意商品。该店的副店长孔祥权说,他们的创意产品将当地的特色文化,著名的古建筑的魅力,以及现在年轻人喜欢的潮流元素结合在一起。去年,文化商店的营业额接近590万人民币,本年度有望达到八百万人民币左右。

他介绍,店内商品中,以还原文物、古建等为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文创约占四分之一,更具创意和科技含量的现代文创约占四分之三。例如,一款灵感源自应县木塔的AR版冰箱贴,顾客只需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观赏到“木塔与燕飞叶落”的动态景象和有声视频,体验感和互动性大大提升。

在服贸会国家会议中心会场拍摄的悟空文创产品(2024年9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洪法 摄

从传统文物保护到文化创意产品的商业转化、艺术升华、数字赋能,中国文创产业正经历一场业态革命,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加持下展现勃勃生机。

据市场研究机构智研咨询发布的报告,2023年中国文创产品市场规模已达163.8亿美元,增速为13.09%。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毛锦凰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水平提升,年轻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物质消费,而是更加注重消费的品质和体验,由此加速催生了文创产品的创新。

“年轻人对文创产品的需求,也反映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毛锦凰说。

“小文创”的背后有着中华文化的强大支撑。文创产品依托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将文化元素进行提取、转化和再创造,并与现代审美、实用功能相结合,与消费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产生了强烈共鸣。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