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县“新春第一会”吹响高质量发展冲锋号

2月12日,南昌县“新春第一会”——南昌县(小蓝经开区)“干字当头奋发有为”新春动员暨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大会聚焦发展主题,动员全县(区)干部群众进一步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在新的一年齐心协力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承载新一年的期许,开启接续奋斗新程。作为江西省经济第一县,南昌县如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把高质量发展之路走得更有奔头、更有劲头。南昌县委书记、小蓝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陈翔表示,将坚定信心、乘势而上,紧紧扭住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围绕“干字当头、奋发有为,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切实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工作主线,努力在新的一年干出好年景、拼出好气象。

锻造先进制造钢筋铁骨

制造业是小蓝经开区的立区之本,更是南昌县的强县之基。2024年,南昌县(小蓝经开区)强产业、扩内需,经济总量连续跨越两个百亿台阶,达到1401.44亿元,同比增长5.4%,总量稳居江西省县域第一、正式超过省内四个设区市,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全省、全市。

去年,南昌县(小蓝经开区)加紧做强实体经济,打造高质量发展产业支撑:制定实施县(区)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6410”行动计划,4家企业获评全省第一批链主企业,1-11月,六条重点产业链完成产值858.3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汽车及装备产业链完成产值615.6亿元、同比增长18.8%,有力支撑县(区)工业经济回暖;大力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行动,累计投资2.4亿元的103个数字化改造项目全面启动,百威雪津等4家企业获评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占南昌市一半;南昌县获评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一类先进县。

南昌县发改委副主任饶承亮说:“落实高质量发展硬道理,必须挺起现代化产业的硬脊梁。锚定五大重点产业集群,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之路。”为进一步汇聚全县(区)力量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南昌县(小蓝经开区)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深入实施“6410”行动计划,发挥小蓝工业主战场作用,尤其突出汽车的首位产业地位,更大力度推进强链补链延链,加快提高产业集群的能级和影响力。

激发科技创新澎湃动力

中国农机院江西农业装备研究院揭牌成立,佳时特S7系列数控机床技术入选江西省十大创新成果,江铃股份等4家企业荣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去年以来,南昌县(小蓝经开区)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快。

今年的“新春第一会”,南昌县(小蓝经开区)再次瞄准科技创新,以蛇行千里的劲头持续推进改革,多举措吸引人才。

会议提出,要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坚定不移引导“七大科研平台”聚焦县(区)产业需要,持续深化“揭榜挂帅”机制,加力实施数字化改造项目,既要支持引领性的大创新,也要鼓励灵活高效的微创新,让更多的创新人才近悦远来,让更多的创新成果在县(区)开花结果,驱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一体发展,奋力冲出中低端、致胜新赛道。

具体而言,南昌县(小蓝经开区)将大力推进金湖科创谷、滨江商务科创中心建设,争取同济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江西分院)等更多国家、省级科创平台落户昌南;引导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力争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6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55家以上;深入开展“十万人才来昌留昌”行动,加快推出第二批人才公寓,引进不少于1.5万名大学毕业生和技能人才。

锲而不舍优化营商环境

在今年的“新春第一会”上,优化营商环境成为高频词。围绕“提升企业感受”“让各类经营主体拥有获得感”等,南昌县(小蓝经开区)进一步作出部署,让改革举措更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成效。

“南昌县拥有1549家规上企业,11.5万户市场主体,这是我们发展的最大底气。”陈翔表示,“2025年,我们将始终对标长三角、大湾区,打好流程再造、数据赋能、政策激励、政企互动的组合拳,深化拓展‘高效办成一件事’,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坚持‘对干部全面从严、对企业依法从宽’,以政治生态风清气正保障高质量发展风生水起。”

“一直以来,南昌县(小蓝经开区)对江铃集团都是大力支持。各级各部门多次召开企业座谈会,出台一揽子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江铃集团总经理万建荣表示,“江铃集团在新的一年将立足实际、抢抓机遇,加压奋进、乘势而上,推动企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南昌县(小蓝经开区)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江铃更大力量。”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南昌国际陆港为支点,南昌县比其他地方更有条件承接高端资源、开辟发展空间。2025年,南昌县将坚定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用好用活两大国家级平台的政策优势,持续推动区港联动,助力企业借港出海,不断扩大合作、集聚货源,加快打造全省内陆双向开放的前沿阵地、陆港经济发展的示范样板,以高水平开放将县(区)发展推向新高度。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