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消费季”回来了。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北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从二级调至三级,在严格防疫前提下北京消费季正式回归。其间,将发放150万张政企消费券、举办夜京城系列活动,并将通过信息消费拉动实体经济恢复。
150张消费券拉开的大幕,只是盛大消费季的“前菜”。由此铺陈展开,渗透信息、体育、美食、文化、旅游等多个层面,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多层次消费需求。疫情催化了形形色色的新型消费,其中有很多新型消费将在疫情之后转变成为常态化的消费内涵和消费形式。整个消费季既是政府和企业一次默契的互动,也是线上和线下一次难得的融合。
消费季并非简单的市场救急和阶段性刺激政策。而是希望通过一整套有点及面、有外而内,由特殊到普遍的政策设计,把好吃、好喝、好逛、好玩、好看的场景被一一串联起来,借由消费来激发商圈、消费者、品牌等不同主体活力,实现消费载体互补,消费需求提升扩围,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联动,个性化消费和精细化消费加码。最终把居民的消费活力真正释放出来,形成有序、健康、可持续的消费增长态势,在市场上形成推动经济复苏强大的带动力。
疫情蔓延,一度最先冲击供给端,然后对需求产生影响。扶持政策直接向消费领域倾斜,恰是符合市场效率的优选。政策扶持着力于最具备广泛联动效应的消费,让供给和需求链条能循环畅通起来。消费促进行动着眼于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引领作用,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从扩大消费规模、促进消费提质升级入手,不断创造适应新需求的有效供给。
重整旗鼓,信心最重要。为了配合消费季重启,北京前期还出台了一系列提振消费的“辅助”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持续为企业打造有利于生存发展的营商环境,通过减税降费帮助企业降低生产运营成本,为广大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便利,多个维度保护最广泛的市场主体。以此鼓励首都市民重拾信心大胆消费。
消费是世界所有大都市的共性。作为传统商业的“大本营”和新零售的“大卖场”,北京也将由消费季掀起的浪潮,伺机完成疫情过后新一轮市场重塑。一边做好传统商业升级改造的“试验田”,一边做好承载新型服务业的“竞技场”,形成与首都城市定位相匹配的现代商业文明,才是一个消费型大都市真正的本色。
北京商报评论员 陶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