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河北|新河:农村产权交易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河北新河:农村产权交易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成交!”随着电子显示屏上的价格定格在15.428万元,河北省新河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开标室内响起热烈掌声。近期,新河县仁让里乡和艾村46.4亩集体土地经营权流转项目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历经三轮竞价,最终以高于底价16.67%的价格成交。这个看似平常的交易背后,是县乡村三级网络全覆盖、交易品类齐全、监管机制完善的农村产权交易创新体系。

走进新河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电子屏幕上实时滚动着土地承包、集体资产处置等交易信息。2023年11月,新河县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整县试点,目前已构建起由1个县级交易机构、6个乡级服务站和169个村级服务点组成的三级服务体系,并创新推出“涉农小额项目交易”等特色业务,建立了河北省首个交易主体“黑名单”制度。

“过去农村流转土地只能靠大喇叭通知,现在手机一点就能看到全县交易信息。”新河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主管单位新河县供销合作社主任白敬缺介绍,截至目前,新河县累计成交项目1806宗,交易额突破2.2亿元,带动村集体增收838万元。

“交易额的增长,得益于新机制的探索和推进。”白敬缺介绍,一方面,乡镇将平台开具的农村产权交易鉴证书作为村集体入账依据;另一方面,村集体产权交易必须接受各方面的监督,交易结果在平台和村务公开栏公开,并纳入村级巡察重点内容。这套机制让新河县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产权交易“应进必进”全覆盖。

这种变革让曾经闲置的资源释放价值。西董村的涝洼地,通过平台流转给新河县逸翔农牧有限责任公司发展藕塘种植,年产值达二三百万元;南关村闲置多年的新河大酒店土地使用权经平台竞价,实现盘活转让。

“没想到88亩沙荒地竟能拍出八成多溢价!”郝苗张砖村党支部书记苗兴旺感慨道。去年5月,郝苗张砖村集体土地通过平台吸引7家竞标方经过7轮激烈竞价,最终以49.28万元成交,比底价高出22.88万元。“原来村集体处理资产,就是三乡五里的人参与竞争。现在我们通过产权平台进行交易,参与竞争的人多了,能让资产效益最大化。”苗兴旺说。

借助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积极引入交易主体的同时,新河县强化交易监管,创新建立“黑名单”制度,对出让方虚假报价、竞标方恶意串标等29种失信行为实施两年禁入惩戒。在完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和规则的基础上,新河县率先在河北省探索新增“涉农小额项目交易”种类。

“涉农小额项目交易”主要交易指标就是交易指标在农村区域内的、项目验收后产权移交村集体的、交易行为受益群体为农村群众的项目。“我们基于县采购项目30万、建设项目60万以下管理规范化空白的考虑,新增了这个交易品种,目前已完成12宗,成交金额424.35万元。”白敬缺说。

在新河乡村,农村产权交易激活的乡村振兴动能正在显现:白穴口村利用“四荒地”发包收益修建文化设施,六户村用集体增收资金安装智能水表,更多村庄通过资源整合发展特色种植。

“目前新河农村产权交易已拓展至采购与建设项目、闲置房屋等11类。让农村闲置资源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的转化。”白敬缺介绍,持续努力下,新河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交易额从2020年的326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8359.8万元。

新河县农村产权交易制度改革不仅是市场机制的实践,更重塑了乡村的“行事逻辑”:过去村干部怕“惹麻烦”,如今主动盘点闲置资源;过去村民“宁可荒着也不流转”,现在积极委托平台竞价。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一场资源活化、治理优化的制度创新,正书写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精彩篇章。(新华社记者岳文婷、田策)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