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觉群文教基金会理事长、上海玉佛禅寺方丈觉醒大和尚题词
《梵音海潮》序
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
苏州寒山寺方丈
秋爽大和尚
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在唐朝是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由于历史原因,也有遇上几次法难,著名的三武一宗事件,导致了佛教的衰败。幸运的是,在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汉传佛教又迅速地进入了佛教传播的最佳时期。
佛教的发展,既是离不开佛教积极入世情怀的人间性,又非常重视究竟证悟的解脱道。在佛教创立八宗的修行法门中,皆应大众的根基,佛法随缘而施设,但修行最多的法门则是禅宗和净土宗。而当下禅净的丛林生活,其梵呗仪轨是必不可少的一门修学功课。
中国的汉传梵呗是由陈思王曹植开创的。早在三国魏明帝太和四年(公元230),陈思王曹植游鱼山,感鱼山之神传,于是删治《太子瑞应本起》,最初著有《太子颂》。传声则三千有余,在契则四十有二”传为后式有六契的“鱼山梵”或“鱼山呗”,后世简称“梵呗”,现全称“鱼山梵呗”。这是中国化梵呗标准原声的简称。历史以来,鱼山梵呗成为正宗梵呗标准的代名词。自从陈思王曹植在鱼山始创了梵呗,后又有支谦、康僧会、觅历、帛法桥、支昙钥、昙迁、僧辩、慧忍、萧子良、梁武帝等僧俗名家陆续发展和提倡梵呗,开始尝试进一步用中国民间乐曲另创新声改编佛曲,使古印度的声明音乐逐步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梵呗从此走上了繁荣、发展的道路,兴盛至今。
上海松江华亭老街的西林寺,原名西林精舍,始建于唐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初名云间接待院,又叫崇恩寺,元代初毁与兵乱,公元1387年明代重建寺塔,纪念云间接待院创建人圆应禅师,塔名圆应塔。正统年间,明英宗亲赐匾额“西林大明禅寺”,当时住僧600众之多,晨钟暮鼓,海潮梵音,非常兴盛,一直延续到了清代。
八十年代松江佛教落政之后,西林禅寺前两任住持续明法师、性修法师都与江苏佛教有很深缘分,他们为松江佛教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功不可没的。现任方丈悟端法师好学勤奋、实干善思,敲打唱念有扎实的功底,个人除了有好嗓音还对梵呗演唱有浓厚的兴趣。他主持西林寺工作以来,提出“以音声广做佛事,以律仪规范僧团,以教理化导世人,以文教提高品味,以诚信服务社会”的修学信念。曾参学国内外各大丛林,早在九十年代初就随上海佛教法务访问团分别派选参加香港志莲净苑和新加坡居士林组织的水陆法会,他在上海玉佛寺、宝山区梵王宫实习和澳大利亚悉尼观音寺参学时,分别被觉醒大和尚、从达长老和法宗长老请为僧值、维那与监院之职,这都是和他的法务熟练与掌握禅门礼仪是分不开的个人成就。
梵呗历经千年的发展和演变,与中国的孝道文化和人文精神相融相生。悟端法师在已故性修老和尚的传授和培养下,使自己的梵呗唱腔、韵律柔和、字正腔圆、悲心感动。“西林梵音”共发行了十几个系列佛教唱诵,也成为独具神韵的松江一景。他所录制的梵呗唱腔,运心观想、悲天悯人、慈心共振,用佛法的智慧体现在音声梵呗上,以禅腔、道腔、梵腔、书腔、律腔各种不同唱诵,体现佛教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十方普利。为了保护佛教梵呗文化、传承、整理、出版和发行,上海大学音乐学院狄其安教授作为课题申报、发心录音、记谱整理,又一次完成出版心愿,让佛乐在十方丛林和音乐殿堂传出庄严、肃穆、柔和、恬远之声,激发起人们对佛教梵呗艺术和信仰传承的伟大情怀,也能让更多以音声佛事的弘扬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衷心希望更多喜欢音乐和弘扬梵呗的人,能让世间浮躁、心中烦恼得到抚慰和净化。最后,籍此《梵音海潮》出版之际,祝愿三宝加持、光大佛法,祈祷国泰民安、人心和乐,祈福十方善缘、清净欢悦。是为序!(图/文 西林禅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