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疆大学打造“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自治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精神,本报从今日起开设“走进高校思政课堂”专栏,集中报道我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的新成效。
亚心网讯(记者 张雪红)为学生量身定制专题讲座,慕课、微助教展现网络教学魅力,“一对一”课堂辩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改革的春风中,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乘风破浪打造全新的思政课体系,形成了专题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学生马克思主义素养、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
4月29日,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丽介绍:“近两年,新疆大学创建了全新思政课教学模式,树立了全员思政教育理念,努力让马克思主义在师生心中生根发芽。新学期以来,通过课堂改革创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了课程和课堂之中,深受学生欢迎。”
魏莉是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她说:“在高校思政课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理论性最强,我们的创新就是要把抽象的理论与现实结合起来,使其具象、易懂。为此,我们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探索学生的心理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对生活的指导作用,进而让马克思主义真正深入学生内心。”
阮晔是魏莉的同事,这学期他讲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开展了网络教学试点。“我们的试点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只要有网络,在电脑或者手机上随时就可以听武汉大学的慕课,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同时,学生可根据需要反复听,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我的部分同事在课堂上试点使用微助教教学平台,我也计划借鉴,教学手段的创新可以不断使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阮晔说。
讲授了33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赵新居是一名充满激情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在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她是一位善于创新的思政教师。她的课堂不断在“变脸”,这个学期她开创了“一对一”辩论课堂模式,通过辩论让学生深入学习理论,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指导人生的作用。
感性和理性哪个更重要?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还是在人?赵新居在课堂上给学生出的辩论题,紧扣马克思主义原理,又结合了学生的生活。
“这么多年思政课实践教学,我实践过社会调查、读书笔记、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这学期又把辩论引入课堂,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持不同观点的两队学生‘一对一’每人进行3至5分钟辩论,其他学生自由点评,有时一堂课站起来辩论的学生会达到十几名,现场气氛特别热烈。在思辨和唇枪舌剑中学生们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闪光之处。”赵新居说。
新疆大学英语专业17—7班杨凯是赵新居课上的辩论者之一,“赵老师知识渊博,讲课特别有趣。大家围绕一个话题进行辩论,辩论之前要认真读课本中的相关内容,上网查资料,找论据,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面,而且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引领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为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新疆大学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内外的理论实践。4月初,新疆大学物理专业16—1班学生杨燕和其他7名同学去石河子市参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而这是他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社会实践项目。
4月28日下午,杨燕在课堂上进行了社会实践展示,老师王毅进行了点评。“我们小组成员对兵团历史很感兴趣,徜徉在绿树成荫的石河子市,我们深深为兵团精神所感动。”杨燕说。
王毅这个学期开始使用慕课,学生在她上课前就按要求听了武汉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线慕课,她在课堂上做补充讲解后就引导学生讨论,随着学习的推进,王毅一步一步引领学生感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成果。学生们在形式多样的学习中,不断提升着马克思主义素养、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杨燕所在的班级有30名学生,这学期他们都交了入党申请书,目前班里已有12人成为入党积极分子。
责任编辑: 王渊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