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杜军119
儿化音是北京方言的一大特色,什么“今儿”、“明儿”的,听着又脆生,又亲切。北京有一些胡同的名字也带着“儿”字,这其中最有故事的要数帽儿胡同了,中国的末代皇后就是从这条胡同里走出来的。
从帽儿胡同向东走可以到南锣鼓巷,往西则是热闹的地安门外大街,585米长的胡同藏龙卧虎,颇有几处大宅门。帽儿胡同35号和37号,就是大清的末代皇后婉容的娘家,俗称娘娘府。婉容有一位开明的父亲,他主张让女孩子和男孩子同样接受教育。在美国人开的教会学校里,婉容学会了弹钢琴、说英语,甚至一度迷恋上爵士乐。这个集容貌、才艺、家族势力于一身的姑娘,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皇后的不二人选,1922年,年仅17岁的婉容与末代皇帝溥仪完婚,她的人生悲剧也自此开始,24年后,婉容病逝于吉林延吉监狱。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婉容被册封为“皇后”,这所宅子便一跃成为了“后邸”,只可惜今天它已经面目全非了。
这原先的府门已成了住房,后人利用南房开了两个门,成为了今天的35号和37号。
走到末路的清王朝已经成了分崩离析的烂摊子,因此这国丈的家看起来着实有些寒酸,而同在这条清幽的胡同里,另一所宅院显然要气派得多。它就是光绪年间武英殿大学士文煜的住宅。
这是一座由五座院落并联而成的住宅,占地一万一千平方米,布局规整严谨,在私家宅院中极为罕见。11号院是当年的主宅,是一座典型的四合院,共分五进院落,格局和装饰具有鲜明的晚清建筑风格。正房采用大式硬山合瓦顶,屋宇高大、庭院宽敞。通过东院可园的碑记可以得知,这所宅子应该是在咸丰11年的夏天建成的,花掉了文煜搜刮来的民脂民膏共计36万两白银。
二十世纪初,北洋军阀冯国璋任代总统时,从文家后人的手中买下了这个宅子,可惜没住上多久,便呜呼哀哉了。
在第三进院落的东侧墙,原来有一处屏门能够直通东面的“可园”。建筑界对可园的评价颇高,但并不对外开放,究竟风景如何,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一下。
地安门大街终日嘈杂喧闹,而与它一路之隔的帽儿胡同,却始终静静的,就在那浓密的林荫道旁,油漆斑驳的大门内,深藏着许许多多令人难忘的历史故事。
作者厚德东方
婉容故居位于东城区帽儿胡同37号。
现状似为杂居院子。进门处有若干电表和喷的小广告。
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门前保护牌上文物名称为“旧宅院”(1984年立)。
郭布罗·婉容(1906-1946年),字慕鸿。1922年,入选皇后,离开此宅与溥仪完婚。其父授内务府大臣,该宅升格为承恩公府。然是时皇室,财力匮乏,只能略加改葺。宅院分东西两路。东路(35号)原为花园。西路(37号)为居住区,为婉容旧居。
婉容故居
婉容故居(37号)
婉容旧居(35号)
婉容故居(图片来源:东城区第一图书馆东华流韵网站)
帽儿胡同
2006年10月23日,经过她的弟弟润麒同意,以招魂形式与溥仪合葬于河北清西陵外的华龙皇家陵园,谥号“孝恪愍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