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孙喆
近日,“留子才是最需要预制菜的人”的词条在社交平台上冲上热搜,再次引发关于留学生做饭的相关话题讨论。一直以来,除了学业压力,吃似乎是很多留学生在留学期间感受到最难的事情之一,不少网友表示,没有在异国他乡长期生活过的人,可能很难想象海外游子对家乡美食的思念和渴求,更有人直言,自己每次回国都会“报复性吃喝”,在餐桌上夹菜“如蝗虫过境”,而最近,“留子才最需要预制菜”上热搜,更是体现了这一群体对于吃到家乡菜的迫切。极目新闻记者采访发现,在这些玩笑、调侃的背后,或许是不同国家间的饮食文化差异和一个思乡的“中国胃”。
“白人饭”VS“中国胃”
“吃过一次‘白人饭’,你就能懂留子的心情。”有网友发帖称。
“白人饭”是网络用语,指的是一种轻食形态,最早起源于欧美流行的工作餐,大多以蔬菜、水果构成,在保证正常膳食结构和一定热量的前提下,追求简单、均衡、健康的饮食理念。
记者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发现,在有关“白人饭”帖子的评论区,总能看到一些留学生带有强烈共感的回复,生动讲述自己在海外时被“白人饭”糊弄的经历,以及为了复刻家乡菜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白人饭”的特点是“生、冷、分量少”,几片生菜叶、一根胡萝卜、几块奶酪、一点水果……以简单蔬果为食材且没有过多烹调的餐食让不少习惯了香酸辣咸的中国留学生直呼“索然无味”。他们中除了少部分能适应“白人饭”的“天选留子”,剩下的“中国胃”们不得不在留学期间开始磨炼厨艺,学着做还原家乡风味的中华料理,以满足胃口。
研究生二年级学生乔雅就是其中一员,她来自中国东北,因为参加交换生项目,目前在波兰留学。乔雅告诉记者,她本身厨艺就不错,出国前就打算到波兰后自己做饭。“我还特地带了电饭煲和十三香等调料品,来了没多久,我就开始做中餐,事实证明我也确实吃不惯这里的食物,所以到现在,我基本都是‘自给自足’。”她说。
在波兰留学的乔雅做的红烧猪蹄(受访者供图)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操,乔雅的厨艺越来越好,“我经常和朋友开玩笑说,等回国了,我就可以直接到美食街就业。”
在乔雅看来,她在国外仍选择自己做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作为一个‘中国胃’,我吃不惯波兰这边的食物,或者说我做不到一天三餐都吃这些。对我来说,吃中国菜才能叫吃饭,吃‘白人饭’只能算是饱腹,吃完就会觉得有点空虚,像没吃一样。”
“其次是成本问题。”乔雅告诉记者,波兰的物价在欧洲国家中相对较低,“像肉、蛋、奶的价格都不算太高,我们留学生自己做饭能更好地控制成本。而且,如果想吃中餐,不自己做就只能去中餐馆,但波兰的中餐馆又不多,有时即便找到一家,味道也比较一般。”
在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读研的叶同学和乔雅有着相似的心路历程。“德国常被大家调侃为‘美食荒漠’,拥有‘一流的厨具’,却做着‘三流的食物’。刚来德国时,因为充满新鲜感,我一直在尝试当地的‘白人饭’,像奶酪、沙拉、香肠和碱水面包等。我当时最大的感受就是‘方便’,因为基本不用开火,切一点面包,夹上芝士、香肠,再抹点酱就是一餐,但一两个月后,我觉得每天吃这些,不管是食材还是口味都有些单调,我就开始做中国菜了。”
耗时中式“硬菜”催生预制菜需求
但在异国他乡,要复刻出色香味俱全的地道中国菜并不是一件容易事。乔雅直言,做饭久了确实会有点累,“尤其是做一些花时间的复杂‘硬菜’,像红烧肉、炖排骨,从备菜、做饭到洗碗,要好几个小时,最后做完就直接躺倒在床上,那一刻啥也不想干。”
除了烧菜的步骤有些繁琐,在国外,配齐一道“硬菜”所需食材还要下一番功夫。叶同学和记者分享了她做麻辣干锅牛蛙的经历,“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为了做这道菜,我和同学去了不止一家超市。我们先在亚洲超市买牛蛙、香菜和底料,然后又在德国超市买青椒和一些配菜,最后还用上了泡椒等调料。我记得当时还发了一条朋友圈说‘吃到了慕尼黑最地道的干锅牛蛙’,看到大家给我的评论,还挺有成就感。”
在德国留学的叶同学做的麻辣干锅牛蛙(受访者供图)
不过,繁忙的课程使得每天做三餐饭成了不小的负担,“像我们学校晚上也没有食堂,有时上完一天课回家,已经是晚上七八点,几乎没什么精力去做一些‘硬菜’。”叶同学告诉记者,面对这种情况,她认识的同学中,大部分都是“随便找点东西吃”,只有少数人是周末就提前做好下周的盒饭并冻起来,要吃的时候再加热。
学习压力大,饥肠辘辘又想念家乡食物时,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加热并“组装”好的中式预制菜就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记者搜索发现,不少留学生对预制菜的需求都非同一般,还有人直言,如果能在当地的超市买到价格实惠的预制菜,肯定会“先囤一波”。
“味至浓时是故乡”
实际上,近年来,预制菜的关注和讨论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质量能否保证,口味是否正宗是很多人关心的话题。从字面意义上理解,预制菜是指“提前预制好的菜肴”,这可能会让人联想到食材是否新鲜、有无食品添加剂等,再加上此前部分商家使用劣质料理包等反面案例,一度让消费者“谈预制菜色变”。
据新华社报道,今年3月21日,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首次明确预制菜定义和范围,并对强化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推动预制菜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通知规定,预制菜不添加防腐剂且严格食品添加剂使用。对此,有餐饮业人士在接受中国宁波网的采访时表示,新规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行业标准的缺失,会带来预制菜行业的重新“洗牌”。
谈到预制菜,叶同学表示,自己对此并不抵触,“其实,我以前不太了解,觉得预制菜可能是那种‘能吃但不太好吃’的食物,但我前段时间尝试了一个川菜预制菜,味道和我以前在食堂吃到的差不多,真的很惊喜。作为重庆人,我确实有种‘秒回国’的感觉。”
不过,叶同学和乔雅都表示,她们所在的地方目前没有太多预制菜可供选择。“我在波兰几乎没见过中式预制菜,虽然这边有像国内便利店卖的那种咖喱饭便当,但种类很少,价格又偏高,所以我从来都没尝试过。”乔雅说。
“在慕尼黑,超市里现在也没有多少中式预制菜在卖,只有自热火锅,而且比较贵,换算成人民币,一盒差不多要70元。”叶同学说。
民以食为天,味至浓时是故乡。对于留学生群体,讨论在求学期间如何满足自己的“中国胃”似乎永不过时。在乔雅眼中,吃饭是头等大事,她也愿意为此付出时间,尤其是在写论文或复习备考时,做复杂的中式“硬菜”和糕点对她而言反倒是一种排解压力的方式。但繁重的学业让“一日三餐顿顿现做”难上加难,因此,叶同学投了预制菜一票,“课业繁忙时,我做‘硬菜’的频率直线下降。所以,综合以上考虑,如果此时有一袋预制菜在手边,那只用将米饭煮熟,再把菜包加热就好,这样节省了时间,也省去了不少麻烦。”在叶同学看来,面对预制菜这样的新生事物,“大家可以辩证看待,了解、尝试之后再作决定”。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