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内地最大的丑闻,终于爆了

最近,医药界大地震

大力反腐下,一株株毒瘤,被连根拔起。

有的吃拿卡要,收受房产多达100套。

有的非婚生子,情妇成立公司揽医院工程,攫取非法利益金额数亿。

有的直接情色交易。

医药代表与性贿赂,几乎绑在了一起。

据业内人士透露,不少医代都与科室主任、院长等领导有利益绑定。

早年,内地就曾拍过一部剧《温柔的谎言》,就演绎了这样的性贿赂丑闻。

孙雅饰演的安然,因为羡慕同学的奢华生活,成为了一个医药代表。

等到深入这个行业,才发现这里藏着见不得人的潜规则。

这样的潜规则,并非我国独有。

最近,网飞的一部新剧,恰巧也揭露了一桩医药界丑闻。

钱、性、骗局,桩桩件件尺度极大。

而拨开这些表象,我们或许还能找到其他答案——

《无痛杀手》

Painkiller

奥施康定,曾是美国司空见惯的止痛药。

然而,这个小药片却成为最恶名昭彰的杀手。

据粗略统计,1997年至今,至少20万美国人因为这种药而死亡。

它原是一种受管制的阿片类药物。

却在制药方、医生、官方的合力隐瞒下,成为了「成瘾率不足1%」的止痛仙丹。

豆瓣9.4分的神剧《成瘾剂量》,就曾聚焦这一事件。

曾经正直的医生,在服用奥施康定后不断失去理智,甚至沦为四处求药的毒虫。

《无痛杀手》则在前者的基础上,作了补充。

随着丑闻曝光,制药公司普渡,成为了人人唾弃的名词。

一并被挖出的,还有其背后的一群重要推手,「奥施康定女郎」

在上世纪90年代末,她们是美国城乡的靓丽风景线。

金发、微笑、保时捷,是她们的标配。

穿梭于各地的诊所,为医生带去奥施康定的优惠券,工作内容与医药代表大体相似

年轻女孩夏侬,就是一个新人女郎。

在一次招聘会上,她被前辈自信的气质所吸引,也为奥施康定的药效折服。

当即加入公司,投身推广「神药」的事业中。

当然,最诱人的还是

前辈很看好夏侬的潜质,常把她带在身边栽培。

让她住进了自己的豪华公寓,展示了满满一柜的名牌皮包、高跟鞋。

财富的味道直冲脑门,迷乱了心智。

「是钱的味道」

干这一行,不能光靠一板一眼的推销。

简单地背完药品信息后,便要施展自己的性感攻击

一声声甜美的Daddy,令老专家们毫无招架之力。

即使是主治流感等疾病的、不需要止痛药的诊所,也相继拜倒。

光会卖笑撒娇,是远远不够的。

女郎们还要有坚定的信念

夏侬第一次独自推销,就出师不利。

偏执的乡村医生勃然大怒,指出奥施康定是管制药品,成分与海洛因无异。

俨然将夏侬视作堕落的街头药贩子。

「你很危险,也很愚蠢」

前辈用一个比方,就轻松化解了夏侬的疑虑。

就如同叉子和枪炮同为金属制造,用处却天差地别。

纵然奥施康定与海洛因的原材料相近,也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

反复的自我洗脑后,夏侬不再怀疑这份事业的正义性

她和医生的来往,愈发紧密。

在前辈的建议下,不断催促医生给病人加大剂量。

「他们剂量越大,你赚得越多」

令夏侬不解的事时有发生,只是来不及思索。

一天,在诊所门前,她就撞见怪异一幕。

16岁的小女孩,一瘸一拐地从诊所出来。

转头就卸下拐杖飞奔起来。

随后和朋友挤在车里,偷偷地掏出一盒奥施康定。

两人将药片装进信封碾碎,倒出后再用信用卡刮成数条,狠狠吸入。

不一会,她们就神志不清,一副嗑茫了的样子。

夏侬意识到,奥施康定正在被滥用

即使是青少年,也极易获得。

她将此事如实写进工作笔记,准备向公司汇报。

但前辈知晓后,却对着她一顿狠批,骂她多管闲事。

「你的工作是推销药物,而不是管那些毒虫。」

慢慢的,夏侬遇到越来越多的上瘾者。

他们大多神志恍惚,甚至感受不到痛觉

比如餐厅中这位男人,努力地啃食汉堡,却无论如何咬不下来。

殊不知,下方的餐盘早已滴满鲜血。

他的手指卡在牙齿和汉堡之间,被咬得血肉模糊。

桩桩见闻,在夏侬的心里泛起波澜。

只是眼下,她更关心自己的销量。

入行半年后,她便陷入了瓶颈期,始终没法达到前辈们那样超高的业绩。

这令她百思不得其解。

直至一位医生,生生撕开了这道题解。

原来,「奥施康定女郎」的标签早已与潜规则挂钩。

签下更大订单的代价,就是交出自己的肉体

夏侬守住了自己的底线。

但与其说是拒绝,不如说她在逃避。

第二天,她便吩咐一个新人代理自己的业务。

殊不知,亲手将那个女孩推入了深渊。

害人,绝不是夏侬的初衷。

当曾经奉为信仰的事业轰然倒塌,她才睁大双眼。

看清了这用金钱、血泪构筑的浮华。

「我不想再继续伤害别人」

但,悲剧已然无法弥补。

解剖室里,挤满了死于药物过量的病人。

他们的胃中,尚有未消化干净的药片。

最多的过量死者,吞食足足18粒。

「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死于这种药」

《无痛杀手》采用近似纪录片的手法,白描了那段残酷的真相。

每一集开头,都由一位现实中的受害者家属出镜。

曾经鲜活的亲人,如今成为影片里血淋淋的案例。

全剧没有过多引导观众的情绪,而是用多个视角从不同维度看待这桩医药丑闻。

这场人为的灾难,显然不能全赖在奥施康定女郎们头上。

丑闻曝光后,普渡制药仍一度坚称奥施康定无害。

他们辩称,公司并不知道药品的成瘾性,把指控归为外界的中伤

可翻开普渡公司的发家史,不难发现,这是一场早有预谋的骗局

奥施康定的主要成分是「羟考酮」,与吗啡属于同种药物,与海洛因高度相似。

大多数人对吗啡心有警戒,却对「羟考酮」毫不了解。

普渡公司正是借此隐瞒了药物的成瘾性,将管制药品摆上日常的货架。

在推销奥施康定的棋局中,美女销售也只是其中一环。

多线并行的策略,被普渡玩得明明白白。

第一条线,产品营销

公司制作了无数限定玩偶,赠送给药店当作宣传物料。

柔软蓬松,给人以宽慰疼痛的触感。

可事实上,普渡公司的饭碗,就是由病人的痛苦铸成。

一把手理查·萨克勒就曾发布公司的最高旨意:

成为想逃离痛苦之人的守门人

在营销的诱导,以及「成瘾率只有1%」的欺骗下,奥施康定成了包治百病的神药。

头疼、牙疼、背痛,每一种疼痛都可以开方拿药。

可以说,药物滥用正是普渡公司预期的结果

第二条线,打入体制

要想将奥施康定推入市场,需要一张食物药品监管局的官方许可证。

只要检查员为他们的新药仿单背书,他们就可以宣传奥施康定获得了美国相关机构的认证,是市面上最安全的类阿片药物。

偏偏,检查员克提斯是一个刚正不阿的死脑筋。

屡屡将普渡公司漏洞百出的申请单拒之门外。

普渡公司为此专门制定了一套攻略计划,简称MICE

每一个字母,都代表一把撬松螺丝的扳手。

金钱,即对方开价多少。

意识,即对方想要什么。

逼迫,即对方最怕什么。

自尊,即什么会让对方感觉高人一等。

多方调查后,普渡决定先满足克提斯的「自尊」。

他独身一人,想被他人所需要。

于是时常视频连线,召集公司上下向他郑重致意。

怎么能把他捧舒服,就怎么来。

随后,再投其所好。

请来学术界大拿,邀他一同撰写论文,在权威杂志上刊登。

逐步软化下,再将他请到五星级酒店洽谈。

最后,审批成功通过。

没有人知道他们商谈的内容,但在此后仅仅一年,克提斯便选择了辞职。

他的下家,正是普渡公司

第三条线,大众传媒

普渡公司曾选中多位病人,拍摄了一档真人秀节目。

他们都是刚刚服用奥施康定不久,尚未出现成瘾迹象。

在镜头前,按照脚本感谢着「神药」对自己的帮助。

可悲的是,随着剂量的加大,这些病人先后陷入严重的毒瘾。

有的人幸运,在经历一段痛苦的戒断后回归正常生活。

但多数人则一再沉沦,直至家庭破碎、失去了生命。

导演用一个平行蒙太奇,揭露了这场骗局。

病人毒瘾发作瘫倒在地,几阵抽搐后奄奄一息。

制药商正开着豪车,驶入自己的别墅。

近几年,关于奥施康定事件的影视作品很多。

聚焦同一事件,要想避免同质化,着实不易。

仅从评分上来看,豆瓣7.8分的《无痛杀手》,似乎远逊于神剧《成瘾剂量》。

但,从一些台词中,可见本剧深刻反思的决心。

不止于向一个人问罪,更要向一群人问责。

《无痛杀手》更犀利地发问,直指政府的不作为

如果只是时不时抓出个别苍蝇老虎,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在奥施康定丑闻中,几通电话便厘清了各方的利益关系。

制药商打给法官,法官打给白宫,白宫再将意见传达至司法部。

最终,公诉变成了和解

曾经正义的执法者,也被迫接受安排。

在庄严的法庭上,转身向受害者们露出无奈羞愧的神情。

依照判决,普渡制药公司将支付83亿美元(约605亿人民币),用作刑事罚款、没收、民事和解。

但据估值,仅公司所有者萨克勒家族的财产,就超过了110亿美元。

且普渡制药公司,一周就能赚6000万美元。

依靠这项协议,幕后黑手全身而退。

在普渡制药的公关中,始终坚持一个策略——

将成瘾的受害者打为毒虫

强调用药的自主性,将责任推给病人自身。

个别专家也摆出「理中客」的态度。

强调重点不是奥施康定,而是普遍的药物滥用问题。

看似进行了更深刻的反思,实则将问题引向无解。

夏侬在幡然醒悟后选择倒戈,转做指控普渡制药的证人。

前辈愤而上门讨说法,指责夏侬做无用功。

她的疑惑或许发自内心。

在她看来,毁了的人已经毁了,为什么不能让活着的人好好活

「坏掉的东西要怎么修?」

每个人都撇得干干净净。

将自己视作利益链条上的一颗螺丝,不应该承担责任。

但纵观整场悲剧,问题就出在每一颗螺丝上。

诊所医生,竟能如此轻易地利用信息差诓骗患者。

「尽情开奥施康定给病人吧」

向普渡制药猛然开炮的议员,却出现在公司举办的派对上。

面对质问,油腔滑调地打起了哈哈。

「你这么年轻,不该如此愤世嫉俗」

药物过审,本该层层把关。

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却成了一言堂。

克提斯小小的印章,竟关系到数百万人的健康。

一个封闭的系统,无法听见群众的呼声。

一旦贪欲蔓延,病人也成为攫取利益的代价。

将欲望的魔爪伸向最脆弱无助的人,是在无限度滥用医生与病人之间的信任

这本身就是一种病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