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童保护”教案背后,是对孩子们深深的爱

▲ 李秀芬授课照片

文 | 李秀芬 女童保护基金赤峰市妇联团队志愿者讲师

我是一名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师,也是一名家庭教育志愿者讲师。在2019年夏天,我报名参加了赤峰市妇联与女童保护基金组织的“女童保护”志愿者讲师培训。培训 课上,老师反复强调,要原原本本地按照“女童保护”的防性侵标准教案去讲课,不要随意发挥,更不要漏掉知识点。 对此,我当时十分困惑,为什么要求如此严格?甚至觉得有些刻板。

考核通过后,我正式成为“女童保护”志愿者讲师。作为女童保护基金内蒙古赤峰市妇联团队的一员 ,我 开始了巡回授课,从城市到乡村、从大礼堂到小教室,随着讲课次数的增加,我终于理解“女童保护”教案对讲师“刻板”要求背后值得尊重的地方。

首先,很多人会谈性色变,认为防性侵话题比较敏感。怎么教孩子防性侵,家长不知道如何开口,老师也不知道如何入手,因此这个领域里恰恰有很多敏感的东西,弄不好就容易刺伤受众。我在开展授课的活动中深有体会。“女童保护”的教案是专家们反复论证、谨慎出台,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严谨教案,因此我们作为一般志愿者,没有对此领域的深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不能随意更改教案,更不能在授课的时候随意发挥。完全按照教案去授课,是对专业的儿童防性侵知识的尊重!

其次,纯洁幼小的心灵需要加倍的爱心去呵护。世界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片未知又充满色彩的乐园。我们志愿者讲师在讲授防性侵的话题时,如果随意发挥,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恐慌和阴影,进而可能影响到孩子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对于稚嫩的幼芽,我们要小心呵护,对于敏感话题我们要谨慎讲解,用爱心护佑,用智慧助力,嫩芽才能茁壮成长。所以完全按照标准教案去授课,就是对孩子深深的爱!

尽管每一堂课都是重复的内容,可我都激情满怀又小心翼翼。那种用心呵护孩子们的心情,如同把一棵稚嫩的花苞小心翼翼地移动到阳光底下,又怕阳光太强烈把花苞晒蔫了,又慢慢移动到阳光不能直射的地方……

所有的重复都不再枯燥,所有的内容都不再单调。因为每一堂课面对的都是不同的孩子,每一个幼小的心灵,都在悄悄伸出好奇的触角,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每一张稚嫩的脸庞都充满对讲师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于是,在“女童保护”志愿者讲师的路上,我小心翼翼地走着,带着无限的敬畏和深深的爱。 跟随巴林右旗妇联在全旗小学开展“女童防性侵”知识讲座和训练课程,我先后上课15场次,接受训练的小学生2000余人。 我深爱着“女童保护”志愿者讲师这个身份。

编辑 | 郝万媛、石书麒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