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朋友圈里这样写道:
一个人的沉默,叫思考。一群人的沉默,叫冷漠;那所有人的的沉默叫什么?
先听我讲一个故事。
我看过一个电影叫盲山,讲的是一个女大学生白春梅被拐卖到山村里,卖给了当地一个40岁的农民黄德贵做老婆。
当天,黄德贵强行与女大学生入洞房,后来生下了一个孩子。
村子里的人有一种固有观念:女人就算一千个不愿意,只要和男人生了孩子就是生米做成熟饭,就是一家人了,不能再逃跑了,必须安心过日子。
不过白春梅去不死心,一直寻找逃跑的机会,有一次已经从山沟里跑到了县城,坐上了公交车。可惜车在开动之前,又被黄德贵发现,把她从车上拖拽下车。当时白春梅向车上的乘客大声呼救,可是,并没有人伸出援手。
后来两个警察终于来到了村子调查这件事情,当时已经有希望将白春梅解救。但是因为全体村民的极力阻拦,还是没有成功,无奈警察乘车离开。
村民集体阻拦的原因是买媳妇的情况普遍存在,今天你不帮别人留住媳妇,明天警察来抢你媳妇的时候就没有人帮你了。
所有人聚集在一起成为乌合之众,行为不再具有个体道德约束,全体作恶无人愧疚。
比如,不止一次的媒体报道,一些大货车在高速公路上翻车了,物品洒了一地。公路边上的那些村民就像是蝗虫一样的疯抢。司机哀求都没用,有一次抢了女孩子的姨妈巾,还是大爷来抢。司机问他你要来干啥,大爷说,我儿媳要用。%$$%#!
接着说《盲山》这部电影,是由李杨导演根据几个真实案例改编的。我欣赏的电影,并不需要华丽的布景,天马行空的特技,而要有个有血有肉,能带给心里冲击的故事。《盲山》里女大学生满是希望逃出山村,但一个个希望却被冷漠与愚昧无情碾碎。看完电影,晚上睡觉,闭上眼控制不住满脑子都是女主一幕幕绝望的眼神,村里人丑恶的嘴脸,真的,那一刻我觉得没有什么比人性的丑陋更可怕了。
《盲山》告诉我:当你周围大多数人的价值观与生活状态与你所向往的所希望的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时候,你根本无力反抗。
电影之所以叫盲山,因为这座山里所有人都是盲的,甚至连山都是盲的。有人在朋友圈里这样写道:一个人的沉默,叫思考。一群人的沉默叫冷漠,所有人的沉默叫什么?那叫伸手不见五指,那叫黑暗。
这让我想起了鲁迅《呐喊》开篇的那一段话:
“凡有一个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
最让人绝望的,不是坏人的狞笑,而是所有人的默然与麻木。
中国就是缺少了像鲁迅这样的文学批判家,时刻洗涤人的思想。浮躁的国民会逐渐的清醒的。对于生活方式,对于价值观念,对于科学的探索。
看过一个小短片叫《车四十四》讲的是一个公交车女司机被乘客猥亵,车上所有人都冷漠,只有男主出手救了她。结果女司机却把男主赶下了车,最后女司机带着车上所有人冲下了悬崖...无人生还!
这个短片也是根据真实案例改编的,乘客用沉默给自己做了葬衣,对别人的冷漠变成了对自己的残忍。有句话说得好: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反过来说,雪崩时,因为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所以,也没有一片雪花是要负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