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开进(二)

续上篇 田东县(田阳县大部分)改革开放后的网络地图 如今的田东县祥周镇,我团全部在该镇所辖范围的厂矿

续上篇

田东县(田阳县大部分)改革开放后的网络地图

如今的田东县祥周镇,我团全部在该镇所辖范围的厂矿和各中小学校(赵田田拍摄)

我们团住宿祥周公社的厂矿,可能有些连队住宿公社各中小学,我连住宿在新洲煤矿职工宿舍(新洲煤矿现在改名为右江矿务局)。我连战友黄家喜回忆:为方便我们部队在处理突发事件便于紧急集合,故让我们住职工宿舍的一楼,那时楼刚建好,那个年代房子里也没有什么装修的,把里面的建筑拉圾清理干净,水电都安装好了,房子简简单单的,好像是没有厨房和卫生间,都是共用的。

战友黄家喜手绘新洲煤矿平面图,于2018年12月30日19时10发给作者

新洲煤矿(现在叫右江矿务局)图1办公楼、图2往河边方向走、图3和图4旧宿舍楼(图片是广西田东县网友赵田田经多方联系,找到了右江矿务局物业公司经理,于2018年12月29日中午现场拍摄)

我团二十日住宿在祥周公社,根据41军直属158医院江某行护士的日记记录,该158医院18日晚上住在一间工厂房子,实际是军机关都是住宿在附近的。前一天晚上我团和158医院住宿点都是宾阳县城,都是凌晨出发,只不过她们在路上吃了午饭,多花了两个小时在路上,我团只是停车解决方便问题消耗半个小时,实际也是多一个半小时左右而已。

军直属158医院江某行护士日记的第三页

“日记”上半部分(18日)写着:248公里、下午十七时到达、是一个工厂、又是十九时三十分睡觉等等(说明了昨晚是这个时间睡觉)。此页“日记”下半部分(19日)写着:最后一天路程185公里、早上三时出发、过了田阳、开始是盘山公路、十三时十五分到达、在足荣大休息等等。说明军机关是三时就出发了,是从田阳县走盘山公路进入德保县的,为我团从田阳县进入德保提供开进路钱(之前曾经争论从田东进入德保)。

由于江护士说十八日晚上她们都不知道住宿在什么地方,笔者认为军直属158医院十八日晚上应该是住宿在田东县城与祥周公社范围。下面从公里数分析:1、十八日“日记”里说248公里,从宾阳县城至田东县祥公社现在高速路大约243公里,高速路与旧公路是有差距的,而且旧路要进入三个县城,每个县城里面的路都有一至二公里。2、十九日“日记”里说185公里,转德保朋友廖锦忠发给我的内容:“德保到田阳(田州)102公里,德保到靖西52公里。”另外,田阳县城至田东县祥周公社约24公里,这样三段路合计178公里。这都是现在改造后的路程,旧路要多几公里路程,合计起来已经有180公里左右,还要经过两个县城(约3公里),这样与185公里接近了。

我团第四天行程图(南宁朋友黄正策,于2019年1月11日制作)

[说明:为了让战友们清楚这次行进路线,从宾阳县城开始画条红线,往武鸣县罗波公社后(必经之地),有战友说往两江、马山、周鹿、灵马(必经之路)方向画条蓝线。从罗波、武鸣、罗圩、灵马、平果县城、林逢、田东县城、新洲煤矿这路线画条红线,是我团开进的路线]。

12月21日,是我团开进的第五天,我们凌晨三点起床不久就出发了,是往田阳县方向开进的,一会儿我们走出了田东县地盘,天亮前到达了田阳县百育公社(进入田阳县是我团边防开进经过第十五个县),也是百色地区第三个县。继续往田阳县城方向开进,大约三十分钟就到达了田阳县城,没有停留。接下来,我团行进车队不是沿省道往百色方向走,而是左转往德保县方向走,离开了省道,意味着下面的公路就少一些,难走一些。

离开了省道后,我团往右江大桥方向开进,一个多小时后到达田阳县那坡公社,一会就到达了田阳县右江大桥。据了解,右江大桥是通往德保县靖西县等南部的必经之路,这座大桥有200余米长,能承载坦克和大口径火炮(听说当时田东县右江大桥小些,可能没法承受大重量),41军或广州军区选定从这里过桥可能也基于这些原因,而且田阳县虽然要走盘山公路,但没有田东县去德保的路那么危险,因为那里要走摩天摩危险路段。还有种说法,田东的右江大桥不能承受坦克等重量过桥。虽然走田阳县方向多走五十多公里,但坦克重炮等可以走,所以舍近走远。

田阳县那坡镇2012年重修后的右江大桥(德保县朋友廖锦忠叫其田阳县的朋友到现场拍摄,于1月22日11时03分转发给我)

1978年12月21日我团开进经过此桥,全长200余米,41军机关及直属部分队、158医院,121师361团,121师汽车开进的部分队伍也是走过此大桥)。我团过了那坡右江大桥后,很快到达那坡公社那驮村,那驮村是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欧致富土生土长的村庄,他是从那里走出去参加革命的。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欧致富副司令员加强在我们41军指挥,可以说他是我们41军最高指挥员。下面转载我们41军后勤部周助理员最近发我的微信:“两个星期前,我去参加了一个活动,50军、48军、东北军大后代联谊会,碰到曾任48军军长,55军军长,广西军区司令,广州军区副司令欧致富的女儿,欧大姐47年生人,79战时在长沙大托铺机场当空军,她给我讲起其父就是田阳人,战时就加强在41军指挥。说起当年民工参战伤亡惨重,欧副司令老泪纵横,说如何向家乡父老乡亲交待啊?!!!”

欧副司令员的家乡那驮村(图片那驮村标志由黄正策制作)

欧致富副司令和他老战友女儿的张燕(41军医院护士)1979年3月16日从越南撤回到我国广西那坡县龙邦地区图片(41军医院江建行护士提供)

车队过了田阳县那坡公社后,继续徍德保县方向前进,道路情况复杂,我就联系德保县和近来开车走过此路的广西朋友解惑。转载德保县朋友廖锦忠发给我的信息:[ 田阳那坡镇右江大桥横跨宽阔的右江,将东西两岸连接起来。由东向西走,穿过大桥,直抵西岸,便离开平垣的右江河谷,进入山区。不久就到一个山村,附近是一座险峻的高山,即古人所谓的(连化峺)。公路沿山势曲折盘旋而上,至山坳口,地势平缓,虽然公路也是在山间延伸,但路况也比较好走,不久还可以看到公路两边的村庄阡陌田畴,直到德保。他还说,40年前是泥沙路,车辆难走,沙尘较大]。另外,我还询问过广西贵港市朋友林成宽,他对我说:“杨叔好!我2017年3月份开车走过那条路,都是石山区、盘山路。因为看过你的书,提到你们366团到德保,所以印象很深。那条路是田阳到德保的老路,是一段石山,有好几个弯,上下高差比较大,因为我有点恐高,当时有点怕。走过石山区的盘山路后,有一个盆地。”

我团当时在田阳县走盘山公路开进,只知道有走,至于走了多久,确实没有战友能够想起,在田阳县城到德保县100余公里的路上,最少过了一座大山,上山就要盘山而上。军直属158医院江护士的日记写着:“过了田阳,开始是盘山公路。”根据上面两位广西朋友的说法和我们41军1978年时的开进江护士的记录,走田阳至德保那条路是要走一段盘山公路的。

41军121师361团向边防开进的图片(解放军汽车48团老鹿拍摄)

我团车队走过了盘山公路后,就停车煮午饭(这次我团在路上只吃了两顿午饭,至于第二次午饭在什么地方,我已经忘记了,印象只是在干稻田里吃的,由于时间短,我见排长欧伯平背着手枪坐在田基上吃,印象很深)。据我连战友黄家喜回忆:[第二次吃午饭是在田阳县的境内,他多次和我说过是二十一日上午在田阳县境内吃的,我记得是在去的公路左手边,收割完了的稻田里煮饭,限时一个小时内吃完,稻田里有条太概一米宽的小水沟,水很清澈,那天我口渴,刚烧出来的开水,便边吹边喝,很快就喝完了,吃完饭,我还跟我老乡(开车的司机)聊天,讲到以前我们在桂林施工的汽车队的故事,他说他们团在祟左县,专门是半夜十二点多出发,拉物资给越南,只能开小灯,不能开大灯,司机是71年兵,那天我们吃饱饭,就往德保县出发了。

在这里必须说说对越还击战的田阳支前民兵,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伤亡惨重主要是配合我们41军121师战斗而伤亡1000多民兵。下面转载“武器爱好”发在《铁血网》文章一小段: 1979年2月17日,广西田阳民兵4个担架营近3300人配属41军穿插高平,由那坡、靖西方向出境,担任后勤保障任务。穿插途中先后3次被混入我军化装成我军或担架人员进行袭击,造成较大伤亡,导致部队认为民兵不可靠,误伤该县民兵多人,损失武器500余件,据事后统计该县民兵共伤236人,亡206人,失踪317人,总计损失765人,占广西方向民兵损失的绝大部分。田阳县的支前民兵除了3300多名支前民兵配合121师战斗外,另外还有1000多名支前民兵配属我们122师战斗。下面转载本人所著《对越还击战亲历记》一小段:[ 战斗打响前,由广西百色军分区组建的民兵担架队,在我连副指导员带领下来到了本连队,他们是田阳县的民兵,这些民兵都由所在公社武装部带队,基本上每个公社都有一个民兵连上战场。他们年龄二十多岁,全部统一着装,胸部都戴上胸牌,胸牌写着“田阳民兵”字样,身上带着简单的行李,两个人带一副担架]。我团的支前民兵大多数是来自田阳县的,他们跟随我团在越南打仗,在枪林弹雨中,为我团抢救伤员,输送弹药(牺牲的我排排长欧伯平以及我连伤亡战友都是田阳县支前民兵抬回后方抢救的),非常残酷、特别艰苦,在此我谨代表全团全体参战老兵,向田阳支前民兵说一声:英雄的田阳民兵。谢谢了!!!

下面发两张我写《对越还击战亲历记》书里的田阳县民兵配合我团在战场上的图片。

走田阳县的公路就是要走很高的盘山公路,在泥沙公路上行驶,整条路都是尘土飞扬,我团走了四天,就只有田阳县的公路最差。印象最深的是公路边花草树木都盖上一层厚厚的灰尘,据我连战友黄家喜回忆:进入百色地区的公路两边的树林,都变成了红色的,因为以前的公路都是沙,所以一直到德保县都是这样。另外,公路边还有一条路,专给坦克和大炮走的。车队引起尘土飞扬,其实从柳州开始就有了,只是越走越严重。不管路上有多沙尘,一路上都有民兵为我们守路护路,我们经过桥梁和隧道,经常都看见当地武装民兵身背子弹袋、手持步枪站岗,由于冬天北风大,经过的车辆多,烟尘滚滚。据我了解,在我团前面的121师,估计不会少于500台汽车(据361团司令部梁参谋讲述,该团就有146台车),据军后勤部运输处周助理员回忆军机关及直属部队就有500多台车,特别是军直地炮团和高炮团的大炮车,他们走过的路就更烂,灰尘更大。加上我团100台车连续行驶,路边的树都被沙尘盖上一层厚厚的灰尘,树都变成了白树了,一路都是沙尘滚滚,坐在车上都有尘土飞上来,战友们的军装军帽都染了许多沙尘,每次下车休息都得拍打衣服。而站在那里的民兵却一动不动,他们也受了不少苦。

田东县、田阳县、德保县是我团行经的三角地带

我团从林逢、田东、祥周、百育、田阳、那坡、坡洪、五村、隆桑、足荣、德保那条旧路走的。在田阳县开进路上吃午饭和休息大约两个小时后,又要出发了,中午时分就走出田阳县地盘,继续往德保县方向开进,大约中午十二时半前到达了德保县足荣公社隆桑大队(隆桑大队1984年升级为镇,进入德保县是我团开进经过第十六个县),也是百色地区第四个县。据德保县朋友廖锦忠说:“隆桑到德保县城现在的路是34公里,”我分析当年的旧路弯道多,可能多出几公里路程。如果按当年的泥沙路不好走,加上我团大车队行车慢,需要二个小时才能到达县城。大约半个小时就到达了足荣公社,足荣属德保县北部一个较大的公社。根据军直属158医院江护士十九日的日记里写道:“十三时十五分到达,在足荣大休息。”

现在的足荣是德保县北部的交通枢纽,铁路、大公路通往三个县城都从足荣镇经过。1978年12月19日十三时十五分,军直属158医院开进到达了德保县足荣公社,在足荣公社大休息。我团是1978年12月21日大概也是这个时间点到达足荣公社,158医院和我团是沿着图中的这条公路先进(高架路是南宁至靖西的铁路,因横垮公路就建了高架路),121师361团也是从这条路进来的,由于他们在田东县林逢已经大休息了,而且他们只到德保县城,就不可能在这里又休息了(图片是德保县朋友廖锦忠叫足荣镇朋友到现场拍摄,于1月31日16时54分转发给我)。

足荣镇也是个三丫路口的地方,从田东县来德保县也要经过足荣公社的,到了足荣这个大三丫路口,往左是往田东县走(即往回走),我们往右走,往德保县城方向开进。大约一个小时就到达德保县城(德保县城是121师361团到达边防目的地,我团跟361团走过的路一样),到了县城没有停车休息,继续往都安公社开进,约一个小时的行车就到达了我团的边防驻地都安公社。由于我营驻训点是福金大队,到都安后还要往前走五公里,营部、三连、营炮连到达福金大队山金村已是下午三时左右。

红色圆圈处为山金村,是一营部、三连、营炮连的驻训村,红圈顶边是巴荷村,为我营一连驻训村

山金村口的路牌(南宁市朋友黄正策于2009年受我委托,探访我驻训的房东时拍摄)

至此,我团经过了五个白天四个黑夜的时间,行程近一千公里,于12月21日已经到达战前目的地了,21日下午我连队各班排都住进了来前划分好的房东家,我们五班是住在周全轩大哥的家,排长和六班驻在周全轩堂弟的家,连部和炊事班住在生产队部里。战友们驻进房东家后,并没有休息,而是整理睡觉的位置(床铺一般都是在二楼木板房上),帮房东家搞卫生等。晚饭在炊事班的住宿点前的门口空地里吃。

三连进驻山金村后,各班排陆续补充南京军区、福州军区老兵和1978年底入伍的新兵,我班补充两位老兵、六位新兵(广东新会县、高鹤县、开平县、朝阳县各一名,湖南常德县一名,广西隆林县一名),到了十二月底,我班已经有十二人了。人员齐整后就开始紧张的战前应急训练,在军事训练的同时也抽空进行政治教育,也要学习因打仗需要几句越南口语。 本次秘密的大军行进顺利暂告一段落,接下来就是紧张的战前训练,为后面惨烈的自卫还击作战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说说我班在房东周大哥家的良好军民关系, 下面转载本人所著的《对越还击战亲历记》书里其中一个小段:[ 在那个年代,农村没有什么种养的收入,也不准做卖买生意,因此村民没有钱建房子,住的基本上是茅房。房子里都是用木板隔开两层的,上层住人下层养猪、鸡等,猪屎鸡屎气味弄得房子很臭。房东们都习惯了这种环境,但我们刚到时不习惯。我们班住进去后,房东每天都清扫,我们也帮他们挑水清扫。班里的战士也很乐意帮助房东做好事。我作为班长,常常教育全班自觉遵守部队的纪律,尊重当地的村民风俗习惯,在积极搞好战前的训练和做好打仗前一切准备的同时,也要搞好军民关系和房东一家的融洽相处。如要求晚上放哨站岗的战士要注意慢步轻声,以防吵醒房东的小孩或影响房东一家人的休息。部队有午睡的规定,但农民是没有午睡习惯的。阁楼是用木板搭的,容易发出响声,乡亲们也很小心走路,不影响我们的休息。每天看见房东小心轻轻地走路,使我常常想起那时唱得最热的歌《老房东查铺》:“胸中情谊千斤重,脚步迈得鹅毛轻。”战士们有空时也和房东一家拉拉家常,有时和房东的小孩玩玩。我要求全班战士要做到该严肃时要严肃,该活泼时活泼。有一次,我看到房东的周大嫂和她的小孩对面坐着用手拍打,口里念着“噼噼啪、噼噼啪,大家来打麦,麦子好,麦子多”的儿歌,使我突然想起读小学时的课文也有这么一段。这段课文我也很熟,于是我就接着念下去:“磨面做馍馍,馍馍甜、馍馍香。”周大嫂好奇地问:“你是从哪里学到的?”我说:“是从小学课本里读到的。”她说“原来广东和广西的小学课本都是一样的呀。”这段日子里我们和老乡的关系都很融洽了。]

摘自本人所著《对越还击战亲历记》书里第25页两张图片

2000年7月19日,笔者到山金村探望老房东,在当年我班的住房里合影。左起:老房东周大哥(左一)、周大嫂(左二)、杨留番(右二)、周弟弟(右一)(南宁朋友黄正策拍摄)

摘自本人所著《对越还击战亲历记》书里第26页两张图片

为了宣传德保县支前民兵,发一张配属我们122师的德保民兵图片

经德保县支前民兵辨认,此照片为德保支前民兵战斗打晌前的图片,左起第一位是支前民兵黄正攀,他抢救我师伤员时牺牲[黄正攀烈士,广西德保县马隘乡贤恩村人,德保县马隘乡民兵担架营支前民兵,配属122师,1979年2月19日牺牲,终年29岁,荣立二等功,广西靖西烈士陵园1区12排14号。(刘林楷摄)]

红色标线是我团第五天走过的路线,军部和直属部分队、121师都是走的这条路。121师361团目的地是德保县城周边,我团是住德保县都安公社。为了让大家对军机关驻地了解,特意画了条从都安至靖西县城的绿线,绿线新圩公社是军后勤部驻地,终点位的县城是军司令部、政治部和军直158医院驻地(南宁市朋友黄正策,于2019年1月11日制作)

为了让战友和网友清楚了解41军122师366团五天四夜的全程开进路线,南宁朋友黄政策制作了一幅全程图。

上图是我团五天四夜边防开进全程图。从广西与湖南省交界地的香花山起,在广西中越边境的靖西县城止,经过富川等十六个县。为了让大家知道41军机关的驻地,也把靖西县两个驻点标上(南宁朋友黄正策,于2019年1月11日制作)

后记 2018年12月17日那天是我团边防开进40周年的纪念日,我突发奇想,写了一点纪念的话题和几张有关的图片,在我团多个微信群发后,引起战友们的强烈反响,纷纷讲起当年艰苦经过,原来有那么多的战友都关心着40年前的开进情况,故决定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因为我是366团的,又是那场轰轰烈烈战斗的亲历者,对本团发生的重大事情,有必要去写,更是有责任去写,为已经解散了三十多年的41军122师366团,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还有1979年1月入伍的参战老兵也说起他们入伍时从家乡直接到边防的经历,1978年12月入伍的新兵们,他们走的另外一条边防路,从家乡到中越边防。没有住上部队的营房,直接上了战场,甚至有些刚入伍的新兵,还没有一张自己的军人照片,就牺牲在越南战场。

另外,让我决定写此文,还有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让366团新老战友以及关心1979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网友知道,我们366团还有这段艰苦历史。当然我写的只是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战友共同回忆那段难忘的经历。

二、怀念那次开进后而没有回来的老战友和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那次开进后,我团有多少战友没有回来,就无法统计了。曾经和我一个班战友有:符树彪烈士、陈春新烈士、韦述章烈士,这三位烈士同在一个桌子吃饭,同吃一盘菜,同睡在一个小房子。曾经和我同一个排战友有:欧伯平烈士、鲁仪坤烈士、马克新烈士,这些战友在1978年12月17日出发时,分别在一连、三连、四连、六连。

三、感谢行进经过各市县人民武装部及为我们守路的民兵。他们不但为我们指挥汽车过渡、安排住宿,还派出武装民兵为我们守桥梁、守隧道,哪里有危险的路段,哪里就有当地的民兵,武装民兵们站在风沙滚滚的路面,为我们守路,我们不但要感谢各沿途市县人民武装部,还要感谢他们的民兵。可以说有他们在,我们就能顺利通行。

四、要借此感谢广西百色地区德保县、那坡县、靖西县接待我团的房东以及配合我团打仗的支前民兵。配合我们打仗的支前民兵,他们和我团可以用六个字形容:同战斗,共生死。

五、感谢帮助过我完成该文的战友和朋友们。我团四连战时排长蒙永琼,一个多月来,他积极热情配合我,除了经常和我商讨行进路线外,还四次亲自开车到我团住宿和走过的地方(柳城县两次,一次冒雨到柳州市拍柳江大桥照片,一次到柳江县六道街,到现场拍摄图片);感谢南宁朋友黄正策多次和我分析广西的新旧地图,把我团走过的路多次查看地图,并制作了我团每天行程图和总行程图;感谢我的战前两年同班战友黄家喜每天都和我分析行进线路,亲自画出示意图,特别是我连每天晚上住宿地方和我团路上煮饭的位置;感谢原41军直属158医院江建行护士,把她珍藏四十年的开进边防日记发给我。江建行护士的边防开进日记是:“原始记录,非常珍贵。”日记有时间有地点,为我提供了有力证据;感谢原41军后勤部运输处助理员周某宁提供军机关以及直属部分队第一天开进的时间和地点,让我知道军机关开进的情况,为我写文章提供了军机关出发的情况;感谢原41军121师司令部吴梓贤参谋多次叫家乡平乐县战友,到桂江渡口和我团曾经住宿过的龙窝中学,拍摄现场图片;感谢德保县朋友廖锦忠叫田阳熟人到田阳那坡右江大桥现场拍摄图片,也叫德保县足荣镇熟人多次去足荣镇拍摄足荣图片;感谢田东县网友赵田田多方联系,找到了右江矿务局物业公司经理,于2018年12月29日中午到现场拍摄;感谢贵港市朋友林成宽提供田阳县至德保县盘山公路情况,还多次帮助寻找我团走过的路线图片和有关文章;感谢我团战友龙启辉、邹国平、冯火钊等。感谢所有关心过本文的战友和朋友们!谢谢大家(排名不分先后)!!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