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 紫云自治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聚焦村党组织“领头雁”队伍整体优化提升,建立“1234”管理机制,深化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着力培育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领头雁”队伍,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紫云板当镇摆羊村党支部书记王兴学(左一)组织贫困户进行产业分红。叶宏宇 摄
1个办法管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备案管理办法,结合本县实际,研究制订《紫云自治县农村“两委”成员选任管理办法》,明确村党组织书记备案管理17条规定,通过严格村党组织书记选拔程序、细化管理措施、规范备案流程,切实把好村党组织书记选人标准关、质量关、选任关。建立组织部门牵头,纪委监委、政法、公安、法院、检察院、司法、信访、民政、卫健、农业农村等多部门联合参与备案机制,有效解决“谁来备案、如何备案、如何管理”问题,着力构建组织统揽、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备案管理工作格局。
紫云火花镇九岭村党支部书记罗昭华在2020年“七一”表彰大会上发言。 紫云县委组织部供图
2套档案严把关。按照“党管干部、凡进必审、凡动必备、从严管理”原则,县委组织部统筹调度,各乡镇(街道)党委(工委)具体负责实施,将全县162个行政村162名村党组织书记作为管理对象,按照“一村一册”“一人一档”要求,逐村建立村级档案和村党组织书记档案,实行标准化备案管理。把准内容关。按照差异性建档、促进式谋划、精细化管理工作思路,研究制订村情档案建立清单,注重从村情概况、党组织情况、集体经济情况以及存在短板、发展潜力等方面细化建档内容,倒逼乡镇(街道)和村盘清“家底”、查找不足、谋划发展。把严对象关。细化村党组织书记基础信息、联审政审、学历学位、奖励处分、年度考核、当选“两代表一委员”情况等详细内容,按照“个人据实填报、乡镇审核把关、县级审核指导”原则,强化分级负责、逐级审核,对归档材料鉴别把关,建立基础档案,夯实管理基础。建立村党组织书记档案材料定期报送备案机制,着力把干部的“活情况”掌握上来,把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和日常工作表现抓实摸透。
3项统筹促担当。聚焦教育培训、考核监督、激励保障,以高标准、严要求、大视野锻造守信念、有本领、愿担当的村党组织领头雁队伍。统筹做实教育培训。将村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纳入党员干部年度培训计划,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聚焦基层党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内容按需施教,不断加强村级队伍建设。2020年以来,针对农村党组织书记举办5期县级专题培训班,培训500余人次。统筹做严考核监督。强化村“两委”成员年度考核问效,每年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对照“一任务两要点三清单”内容,重点围绕党建责任落实、推动农村产业发展等内容开展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年度目标绩效奖励的重要依据和换届继续提名或不再提名的重要参考,建立不合格村党组织书记负面清单,定期组织开展县级分析研判工作,动态对村党组织书记作用发挥情况进行研判。2020年调整24名,确保乡村振兴一线尽锐出战。统筹做好激励保障。建立村级办公经费和村干部报酬递增机制,目前村级办公经费提高到50000元/村/年,村党组织书记报酬提高到3300元/人/月,落实村级目标考核奖20000元,落实工作业绩出色的12名村干部享受乡镇副科级干部经济待遇政策;每年结合“七一”建党节,组织推荐村党组织书记获省、市、县三级党内表彰;正在探索建立村党组织书记星级动态管理机制,根据工作开展情况评定村党组织书记星级,并与报酬待遇相挂钩,切实激发村党组织领头雁干事创业激情。
4种方法聚人才。通过“内挖、外引、下派、遴选”相结合方式,面向致富能手、在外优秀人才、机关优秀干部、返乡创业人员等群体,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村内选拔一批。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大学毕业生等群体中发现人才,印发《紫云自治县关于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暂行办法》,进一步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建立803人的后备干部储备库,参与村内事务管理,择优选拔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在外回引一批。以乡镇为单位,全面摸排各村在外优秀人才,根据工作需要及村民意愿,确定206名回引人选作为后备干部储备人选,2020年共有3人回村担任村党组织书记。上级选派一批。对村内确无党组织书记合适人选的村,从机关事业单位选派39名熟悉农村工作、能力突出的乡镇干部到村担任党组织书记。公开遴选一批。通过资格审核、笔试、面试、体检等流程,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民经纪人、返乡创业人员、退伍军人、大学毕业生中择优遴选16名优秀人才到村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同步做好跟踪考察和重点培养,对符合2021年村组织书记换届人选要求的,及时做好培养引导工作。
作者:谢邦祥 编辑:张小维 责任编辑:陈泽赟 终审: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