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三陵多座偏僻古桥加装“文保牌”

十三陵多座偏僻古桥加装“文保牌” 下一步将细化文保牌中的历史信息 古树等分散文物也将得到更好的保护

十三陵多座偏僻古桥加装“文保牌”

下一步将细化文保牌中的历史信息 古树等分散文物也将得到更好的保护

本报讯(记者 崔毅飞)除思陵外,明十三陵各个陵寝前都有古桥建筑,但古桥基本位于园寝红墙以外,管理中容易被忽视。近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访发现,从前默默无闻的陵前古桥,如今多数安装了文保标识,文物管理进一步强化。

明十三陵位于昌平区天寿山南麓,是明朝十三位皇帝的陵寝建筑群,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除思陵外,十三陵各个陵寝前都有古桥建筑,是陵寝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数百年,除个别被毁,大多幸存至今。

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秘书长梁欣立曾实地调研过北京古桥240余座,并于2007年著成《北京古桥》一书。此后,梁欣立不断对古桥进行回访,记录下它们的历史变迁。近日,他又对十三陵的古桥进行了回访调研。

北青报记者随梁欣立走访了十二座陵寝,发现陵前古桥基本位于园寝墙圈以外,多为砖石结构拱桥,现存规模较大的为五孔桥,规模较小的为单孔桥。由于路网与村庄的扩建,有的古桥成为了公路的一部分、承载机动车,有的隐藏在乡间小道上,并不引人注意。

梁欣立告诉记者,定陵石桥在景区周边,保存条件较好,现仅作为文物景观。但还有很多陵前古桥位置偏僻,知名度不高,容易被人忽视。而他走访发现,目前绝大多数古桥都加装了“文保牌”,这样的标牌从前是没有的。北青报记者在十三陵德陵石桥前看到,不锈钢制的文保牌立于桥头明显位置,一面注明“保护文物 禁投垃圾”,另一面注“爱护古桥 注意安全”。

梁欣立认为,这样的标牌能够提醒人们这是古建筑、而且拥有文物身份,促使大家爱护古桥及其周边环境,“但文字信息还有待完善,起码要注明古桥的名称、配属哪座陵寝。”此外,梁欣立还指出,永陵有一组石桥,分为一主、两辅,但两座辅桥已被淤泥和植被覆盖。他指出,植被对于石桥的破坏力较大,应当在日常维护中及时清理,从而延长文物寿命。

北青报记者随后从十三陵特区办事处了解到,古桥的文保牌是他们安装的,目的是增强大家的文物保护意识。下一步,他们会对这些文保牌中的历史信息做进一步细化。此外,特区办过去的保护重点是陵寝红墙以内,往后会更加重视红墙之外的古桥、古树等分散文物的保护。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