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11月5日,时年41岁的梁启超,在清华发表了题为“君子”的演讲。自谓“笔锋常带感情”的梁任公,讲演更是气势磅礴、纵古论今、溉润无边。他征引《易经》乾坤二卦之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并言“推本乎此,君子之条件庶几近之”。强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君子的重要品格特征,成为世人界定君子的不易之论。
“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语,出古代经典《易经》。其大意为:天以其自身的力量,刚健不懈、永不停息。君子效法天道运行之规律,亦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努力进取、毫不懈怠。《中国哲学大辞典》谓:“自强不息”是指一种自主自立、勤勉不懈的奋发精神,其要在于“自强”。“强”者何?老子谓:“胜人者力,自胜者强”。《老子想尔注》曰:“自修身行善胜恶,此乃强也”。正如吾师姚淦铭教授所言:“真正的强大是自胜”。概而言之,不断超越自我者,方能谓之强。
古代学者在释读“自强不息”时,皆强调进德和修业两端,此亦是成就君子的大道。故《易经》复言:“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在进德方面,如朱子所云:“盖是刚健粹精,兢兢业业,日进而不已”,不断提升自身道德境界,完善君子人格。在修业方面,君子需“日进”“日新”,还需有为于天下,取得事功上的成绩。然亦非妄行妄为,要符合“中正”之义,而不可过刚。作为早期天师道经典文献,《老子想尔注》认为,修身、行善、胜恶者谓之“强”。而能“自强不息”者,便是君子。可见,儒道两家对君子的认知,在逻辑上有相通之处。
自强不息的时代价值
在演讲中,梁启超谓:“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须坚忍强毅,虽遇颠沛流离,不屈不挠,若或见利而进,知难而退,非大有为者之事,何足取焉?”人生于天地间,“若能摈私欲尚果毅,自强不息,则自励之功与天同德”。一言概之,果敢勇毅,坚忍不屈,摈弃私欲,不见利而进,未知难而退者,可谓君子。经由梁启超的解读,《易经》关于君子的论述,被赋予了时代精神,从而获得了历久弥新的价值。
梁启超演讲后不久,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成为清华校训并延续至今。自强不息的精神价值,还不仅于此。哲学家张岱年认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分别对应奋斗精神和兼容精神,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将其上升到了“中华精神”的高度。中国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力攀登,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创造。自强不息是奋力攀登的内在精神,并由此而创造出积极的价值。
今日习酒全景图(图片来源贵州习酒)
由是观之,上到国家民族,下至单位个人,都能从自强不息的精神传承中获得前进的力量。中华民族如是,清华大学如是,习酒亦如是。从1952年在黄金坪选址建厂,到成为省管大一型企业,经历过创业期的艰难困苦和转型期的困顿蹒跚,习酒走过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风风雨雨。70余年来,习酒将自强不息的君子品格和文化精神,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认认真真、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奋力前行,迎来了腾飞与辉煌,终成强大企业和知名品牌。习酒不断完善企业精神价值体系,并由此而生发出多样的实践成果,对自强不息的时代价值予以最为生动的诠释。
(郭旭,贵州商学院特色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