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Palm公司发布了首款搭载WebOS系统的手机Palm Pre。作为用来对标iOS的新系统, WebOS融入了大量极具前瞻性的元素,其中一个被人津津乐道并迅速被苹果谷歌模仿的功能就是卡片式后台。
具体来说,在WebOS机型上, 从屏幕底部向上一滑,当前应用就会变成一个小小的矩形缩略图,再次滑向屏幕顶部,这个应用程序就会被关闭。 手势操作加上卡片式后台,让WebOS机型在操作时有一种行云流水般的畅快感。而当时的iOS,关闭应用的方式是双击Home键,然而点击后台应用图标上的红色减号键,操作步骤繁琐拖沓了不少。
很快,iOS和安卓都跟进了卡片式后台设计。尽管后来WebOS在激烈的系统竞争中被淘汰,但打开手机后台界面、把要关闭的应用向上轻轻一推关闭的操作已经成为智能手机用户的日常使用习惯。
然而,最近有外媒报道称,苹果软件工程高级副总裁Craig Federighi在一封回复用户的邮件中称:
“滑动关闭后台应用程序可能会降低iPhone的续航时间,除非是无响应的情况,否则不应该强制关闭应用。”
也就说,我们日常过程中习以为常的杀后台举动, 可能是没有意义甚至错误的手机使用习惯?
iPhone为什么不用杀后台?
几年前,网络上关于iPhone为什么比安卓机流畅的话题几乎成了日经贴。具体原因,除了底层代码编译机制不同外,还有内存管理方式、权限开放程度不同等。即使是今天,在内存利用上,iOS做得比安卓似乎还是要好一点,4G内存在安卓上达不到及格水平,但在iPhone上基本是绰绰有余了。
首先,iOS其实没有真正意义上可供用户选择的“后台”。
我们双击Home键或手势上滑呼出的多任务界面,其实只是近期使用过的应用列表以及快捷方式。当你切换到下一个应用后,上一个应用的内存等资源实际上已经被冻结和释放。iOS的内存管理机制更为严格,内存不够用时,会自动释放和分配,不需要用户额外去做清内存的操作。
此外,频繁的“杀后台”,反而会加剧耗电。
不进行“杀后台”操作时, 打开原本的应用,应用从挂起状态提取数据,反应更快、消耗资源更少; 而“杀后台”后,应用需要重新载入,反应速度更慢、耗费资源更久,导致功耗增加、续航降低。
此外,得益于iOS的统一推送机制,应用即使不在运行,用户也能通过推送机制及时获得各项信息。
所以,按照苹果高管的指导,正确使用iPhone的姿势是, “后台”不用管、关闭应用直接按下Home键即可。
当然,即使在iOS严格的限制下,依然有部分应用变相让自己成为“真后台”。 比如比较常见的一种做法就是后台播放一段没有声音的音频让自己不被冻结,碰到这类应用恐怕还是得手指一滑清理干净。
所有手机都不用杀后台?
开头我们已经说了,卡片式后台和上滑关闭应用的设计最早是WebOS推出的。Palm采用这种机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WebOS是真正的真后台,多个应用在后台会真实运行,和Windows等桌面系统的后台机制非常接近。
因此,搭载类似WebOS的设备,手动关闭后台的操作是有必要的。至于现在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安卓系统,在面对这个问题时,情况就要复杂很多。
在一般的认知中,安卓是“真后台”,即使切换到其他应用或回到桌面,之前的应用依然会以某种形式继续运行。
实际上,安卓的后台具体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不带服务(Service)的,应用切换到后台后会被冻结,重新打开会被唤醒,机制和iOS有些类似; 另一种则是带服务的,后台会继续运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真后台”。
真后台的好处是让手机系统也能有多任务功能,同时做更多事情;但坏处是多个应用同时运行,会消耗更多资源,造成卡顿、发热等问题。
实际上,谷歌一直在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试图让安卓的用户体验变得更好,其中就包括优化内存管理机制,用户不用再操心应用的后台问题。例如,在新的安卓规范中,应用的自启被严格限制。
如果这些规范被严格执行的话,加上安卓手机动辄8G、12G的大内存,似乎安卓也可以不清后台。
但现实情况是,国内安卓市场,由于谷歌服务的缺失, 很难对开发者形成强有力的约束。 现在,依然有很多安卓应用,并不遵循谷歌制定的最新规范。 作为开放系统,谷歌给出的最强力约束不过是不合规范禁止上架Google Play,对国内开发者毫无威慑力。
而且,国内安卓阵营的推送机制依然各自为战。所以,综合各种情况,安卓机想要用得舒服的话,清后台可能还是一个不时进行的操作。当然,由于手机厂商在定制系统上已经加大了对流氓应用的打击力度,安卓这方面的体验一直在逐渐变好。有条件的小伙伴,建议优先安装Google Play版应用。
手机电池要精心呵护?
很多国内媒体在报道苹果高管的言论时,采用的说法是“滑动关闭应用程序会降低iPhone电池寿命”。不过,关于这点, Craig Federighi邮件的原文用词是“battery life”,翻译成续航时间更加贴切。
当然,我们还是可以借此聊聊杀后台会不会加剧电池寿命下降的问题。 首先要明确的是,电池的确是损耗品。 以iPhone为例,使用一两年,循环次数达到几百次后,电池实际容量可能会下降到出厂的80%左右。
正因为如此,网络上可以看到大量关于减少手机电池损耗、延长电池寿命的使用技巧,大致是避免过充、避免电量过低时再充电、电量不要充太满等等。
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方法未必就无效,但对普通用户而言,操作的现实意义其实不算大。毕竟手机可能是我们日常使用频率最高、花费时间最长的设备,频繁充电的行为难以避免,电池损耗也是一个正常的过程。手机终究只是一个工具,用尽各种方法来延缓电池损耗,必然会让手机使用体验大打折扣。 不妨用自己舒服的方式来使用手机、坦然接受手机电池的正常衰减,对于电池损耗严重的手机,换电池可能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