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为中国第56项世界遗产。
在此之前,漳州的福建土楼、厦门的鼓浪屿分别在2008年、2017年申遗成功。
这次,泉州你真的太神了!
泉州,古称温陵,雅号刺桐。
可我更喜欢它的另一个名字,因形如鲤鱼,人们亲切唤她:“鲤城”。
我常常在想,这个远离中原的边陲之地,究竟凭什么会成为世界海洋贸易的中心?
过惯了车水马龙的生活,总会想起那个水中之城。
那座在海峡之中的“东京城”,奢华而美丽,房子是大理石建造,洁白如明镜,墙壁雕琢浮雕,镶着五彩玉石,就连窗花也是黄金。
因太繁华遭天帝妒忌,被怒沉东京城于海底,留下“沉东京,浮福建”的传说。
有人说,东京城,曾是泉州的最繁华的区。
水中之城找不到了,但泉州还在。
无需累赘的行囊,带一颗闲心,走在泉州街头,看着沿路的红砖厝,听着古老的闽南话。
看着百种宗教建筑,穿过百年西洋骑楼,细心的你会发现,有人当街立张八卦桌,摆上贡品,点上沉香,举香闭眼拜神明。
这就是泉州,静静做自己,让世界发现你。
泉州,是被神佛庇佑的城。
朱熹写过:“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从开元寺穿越到清净寺,在泉州城里,烟火氤氲不息,所闻的尽是沉香弥漫的味道。
香火,就如同泉州独有的气味。
如同圣地,万教朝拜于此,满城烟火皆信徒。
泉州,是这样一个蔚为大观的地方。
今天的泉州涂门街上,阿拉伯人在11世纪修筑的中国第一座清真寺,与宋人建立的文庙并肩而立;
西街上始创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的开元寺,与清源山上的宋代老君造像遥遥对望;
南郊草庵中,世界上唯一存留的摩尼光佛造像,让武侠小说中关于“明教”的幻想照进了现实……
是的,这里有六千神明:在这里,你可以找到世界任何知名宗教的遗迹,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印度教、摩尼教...在宋元时期,泉州就是世界中心。
连游佛四方的弘一法师,最后也还是回到泉州,隐居开元寺,静修佛事,度过人生最后时光。
每逢勤佛日,泉州就被香火淹没,烟火缕缕如细线,梵音呢喃像盛唐的乐章,开元寺就这样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人穿行烟火中,内心不会慌张,安宁而坚定,吃着斋面,祈愿还愿,宛如日常。
蔡崇达说:在我生活的这个小镇,所有人都笃信举头三尺有神明,也相信魂灵,它们有着和现世一样的属性,会饿到,也会吃太饱,会太胖,然后也会心情不好也会闷出病。
人们信任这些神佛,静静地跪坐蒲团上,掷着圣杯,让神明抉择,口中念念有词,都是人间俗事。
一聊便从日中到日暮,香火亘古般地萦绕,是神明的答复。
我想起了虔诚的奶奶,每逢佛诞日,就一个人带着贡品去村庙里。
小时候,我总以为奶奶念叨的必定是求神保佑爸爸中彩票,大伯讨海丰收。
但后来我才明白,那个快要破的蒲团上,数十年如一日地听着奶奶倾吐家长里短,听着她念着儿子们劳损腰背要能早点好啊,孙儿们考试都要考100分...
千年过去,齐晓瑾在《元气泉州》里写道:“如果每座城市都是一本书的话,那么大多数城市是词典,泉州则是一本辞海。
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从来都不在博物馆里,而在寻常生活的一呼一吸中。”
泉州有六千个神明,最亲切的是妈祖。
妈祖庇护着爱拼才会赢的泉州人,让他们在这条海上丝绸之路里,收获着食物,教会他们生活。
早前,在泉州沿海地方,放眼望去都是蚵壳厝,这是人们用牡蛎的壳拌着泥土建起的房子。
那白灰相间的贝壳墙,如海洋的馈赠,带着海风的味道,在阳光中晕射出各种颜色,闪闪生辉。
泉州,还有点红,走在泉州街头,入目都是红砖红瓦。
红色,古时是皇宫和寺庙的颜色。
海上泉州,有冒险的劲头,不惜僭越礼制,把灿烈张扬的红色用在房子上,碧海红厝,艳丽地如同壁画。
泉州的红,带有几分犯禁的侠气。
生于闽南的人,与海为生,乘风破浪,勇立潮头,有令人叹服的冒险气质。
走在泉州,你能看见庙宇也是红色的,走在佛门静地,总会安静踱着步伐,不是害怕惊醒神佛的好梦,只是在多年的风浪历练里,内心早已平静。
多年过去,泉州人这种向海而生的拼搏精神,从宋元延续至今。
你看,那那熠熠的蚵壳厝,经受台风肆虐的狂暴,海风无声的腐蚀,百年来竟也丝毫没有变化,泉州还是那个敢拼的泉州。
一如《爱拼才会赢》唱道那般,“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这就是泉州人奋斗的底音。
在泉州的吃食里,人们最常提到的一个词就是“古早味”。
《风味人间2》里有一段词为其解说道:“古早味,是人生活在时间和时间的延续中。”
自从海上丝绸之路没落以后,许多泉州人下南洋,带着闽南味道走遍了东南亚。而最后引领他们回来的,就是味蕾里念念不忘的古早味。
在《风味人间2》里,十五岁的刘瑞兴从印尼回到泉州,如今,已经儿孙满堂,经营着沙茶小吃,鲜香的沙茶,就是刘瑞兴的古早味,熟悉又令他感激。
味道在时间中的延续,食物跟着人迁移,有些味道会就此消失,有些则会沉淀下来,依旧保留最初的模样。
舒婷在《籍贯在泉州》里写道:“傍晚,趿拖鞋摇葵扇,逶迤两三步去东西塔下纳凉。凉茶摊,扁食担,碧绿的盐水桃儿,浇了红糖浆的热豆花三分钱一碗。好时光哪!”
就如老泉州人的固执,一碗地道的面线糊,碗底是醋肉大肠,然后再淋上热滚滚的面线糊,撒上胡椒粉。吃的时候,把劲脆的油条摁入碗底。
这样的面线糊,必须面线“糊”但不能烂,汁水必须要浓稠但色泽要透。
就像有人说的:“只要这样的味道还在,无论走到天涯海角,吃过一碗面线糊都能回到故乡。”
当唐声宋音灭绝于中原时,这里还保留着古音闽南语。
这里的人,从晋朝洛阳便来此,当中原因为外族改变生活方式时,这里保留了最原始的祭祀和礼仪。
有人说,如果你想找到古中国最传统的生活,就到泉州吧。找一个祖上三代都是本地的泉州人,他们的生活,就是一本民俗文化史。
他们会告诉你,泉州真正的好,在于不随波逐流,经沧桑而不变的红砖旧厝、历千锤而百炼的提线木偶、以丑为美高甲戏、千里走单骑的妆糕人...
滚滚红尘遥相望,这里的一切,不仅仅只是千年前的那一段缘。
泉州,你真的很神!
就连白岩松都忍不住赞叹道:“泉州,是你一生有机会,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因为别处有的,这儿也有,别处没有的,这儿可能也有。”
泉州是一座低调得不能再低调的城市,谁知道它竟然是连续20年福建GDP第一?
看看你此身,或许你身上穿的衣服裤子,脚下踩鞋子,嘴里吃的零食,生活用的纸巾,卫生间用的卫浴,装修用的建材等等,很可能都产自泉州...”
这里也是中国品牌之都:安踏、特步、贵人鸟、鸿星尔克、乔丹、361°、匹克、利郎、卡宾、九牧王、七匹狼、劲霸男装、柒牌男装、达利食品、盼盼食品、九牧卫浴、德高防水、铁观音茶叶、恒安集团等等几百个品牌,这里的中国品牌,多到说不完!
泉州人生活在错位的历史里,当时代快速在改变,他们无论是岁时节庆,生活礼俗,都还承袭着古老习训,人人内心坚定且宁静。
千百年来,世界的浪潮,不断拍打着泉州的海岸,她似乎从未改变过。
2011年,八十三岁的泉州人余光中回到故乡,走在洛阳桥上,他写下泉州版的《乡愁》
刺桐花开了多少个春天,东西塔对望究竟多少年,多少人走过了洛阳桥,多少船驶出了泉州湾,现在轮到我走上桥来,从桥头的古榕步向北岸,从蔡公祠步向蔡公石像,一脚踏上了北宋年...
潮起潮落,年去年来。
只要蔚蓝海面上的太阳如约而至,便会鲜活这里的每一天。
而生活在这座城的子民们:春看一树刺桐花开,
夏尝一碗石花膏甜,秋听一曲南音靡靡,冬吃一碗热腾面线,只要信念不改,生活永远向前。
世界文化遗产——泉州,当之无愧,她将再次惊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