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发展

在现代陆军野战防空作战体系中,便携式防空导弹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填补了防空火炮与大型防空导弹间的空白,具备机动灵活、制导精确、操作简便、效费比高等优点,是对付低空、超低空飞行的固定翼飞机、武装直升机最有效的武器之一。现代局部战争中,被地面防空力量击落的飞机中,大部分是由便携式防空导弹击落的。

我国便携式单兵防空导弹的起步比较晚,1975年初开始,相关部门仿制苏联的“萨姆”-7防空导弹,在1984年的国庆阅兵式上首次公开亮相。它是中国第一种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技术上属于第一代产品。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红缨”-5导弹红外导引头的灵敏度较低,对喷气式飞机尾部产生的强烈红外辐射的探测能力较强,而对其他部位的反应较差,因而只适合于从敌机尾部实施追击,不能有效地进行迎头拦击。另外,“红缨”-5红外导引头易受红外诱饵、太阳光的干扰,以及因地面较强红外辐射源的误导而迷失方向。该导弹没有敌我识别装置,在复杂的作战环境中容易误伤其他目标。目前还有少量“红缨”-5系列便携式防空导弹主要列装我军二线摩托化步兵师(旅)、高炮团中的防空导弹连、预备役高炮部队、东南沿海城市的民兵防空部队和船运部队。

通过“红缨”-5仿制工作,我国掌握了单兵便携式导弹的相关技术,随后在此基础上研制出第二代单兵防空导弹“前卫”1。有消息称“前卫”1的研制过程中参考了俄罗斯9K38“针”式单兵防空导弹的某些技术,1994年英国范堡罗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上,“前卫”1首次公开露面,引发了相当大的轰动。“前卫”1的技术水准属于世界第二代,它导引头采用氦气致冷锑化铟探测器,更加敏感,还能感应飞机发动机排出的温度比较低的热辐射信号,跟踪能力强,探测距离远,准全向探测目标的红外辐射(固定翼飞机有正面迎头来袭时候,发动机排气热源被飞机机体遮蔽,故此有迎头30°盲区),能拦射、能尾追攻击低空喷气式飞机。

在2019年“国际军事比赛”“晴空”项目的比赛中,我军选手在92A步战车上发射“前卫”2防空导弹

上世纪90年代末,“前卫”-2便携式防空导弹武器系统问世,它是 "前卫"-1号的基础上做了大量改进后的一种先进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整体技术已经达到国际第三代水平。其主要任务是打击低空和超低空战术目标,例如战斗机、攻击机及武装直升机。该武器系统不仅具有便于携带、机动灵活、易于操作、发射后不管等传统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的特征,还应用高级探测技术,最重要的是采用了独有的红外滤光和成像技术,可以对目标释放的各种频谱的红外诱饵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并且可以在复杂的天气条件下,准确地捕捉到目标。使 “前卫”-2能够有效地从较强的人为干扰和复杂的环境干扰中辨别目标信号,并有效地去除干扰信号,可以在复杂环境和强烈干扰中跟踪摧毁真正的目标。中国航天科工二院研究员唐卫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前卫-2抗诱饵的综合概率达到70%,属于前卫2第三代便携式导弹的先进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前卫-2便携式防空导弹多次出现在“国际军事比赛”“晴空”项目的比赛中,获得了各参赛队伍的一致好评。在2019年的比赛中,我军选手曾使用前卫2号导弹在1500米距离上准确命中了高度只有12米的直升机模拟靶,展出高超的技艺。

“红缨”-6 和“前卫”-1两款防空导弹对比

进入2000年后,另一款国产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开始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它就是“红缨”-6,其外贸型号名FN-6更加为人熟知。FN-6在2000年第3届珠海航展上首次公开,2002年第4届航展则首次公开展出了武器系统实物。它是目前列装我军现役的最先进的单兵防空导弹。“红缨”-6导弹在外形上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采用了八棱锥型的整流罩,这种构型的减阻效果最好。锥角越小,减阻效果越好,但是锥角也不能设计得太小,否则红外光反射相当严重,且陀螺大离轴角时锥头还有挡光作用,必须采用强有力的补救措施来提高导引头的接收灵敏度。因此“红缨”-6采用了类似于“西北风”的全数字四元红外探测仪及脉冲式跟踪系统,具有全方位攻击目标和抗背景及地面干扰、红外诱饵、红外调制干扰能力,探测范围大,跟踪准确性高。

红缨-6 防空导弹发射瞬间

在几年前的珠海航展上,中国又推出了改进型的FN-16。据报道,FN-16型便携式防空导弹的各项技术性能更加完善。作为FN-6导弹的升级版本,近年新研制的国产FN-16便携式防空导弹就首次采用了紫外/红外玫瑰双色扫描技术买,这种扫描成像比四元锑化铟探测器更加复杂,技术更加先进,抗干扰能力更强。据公开资料介绍,FN-16的探测距离提高到了9公里,射程达到6公里,其次还采用了侧向力技术,不需要计算提前量、直接采用直瞄射击,实现了防空导弹大机动、快响应和高精度; FN-16还采用了激光近战引信碰撞技术,大幅提高了杀伤能力。FN-16导弹除了用于拦截以低空超低空方式入侵的敌方歼击机、强击机、武装直升机之外,还可以拦截巡航导弹和无人机等红外特征信号较小的目标。

目前,这些低红外特征目标对便携式防空弹的探测、拦截能力构成了较大挑战。尤其是战场上越来越普及的无人机,是目前各国陆军野战防空体系中一个难缠的对手,用中远程防空导弹系统对付它们的代价太高,便携式防空导弹反无人机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一方面,需要提高导引头探测的灵敏度和精度,一方面,需要完善整个便携式防空作战体系的多层探测体系。如俄罗斯“柳树”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将除了导弹发射系统之外,还包括目标指示系统、指挥车、小型雷达和其他装备,必要时还可以从自动化控制系统或其他雷达处接收目标信息。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协调,可以使该防空导弹系统操作员提前瞄向目标可能出现的空域,做好应对来袭小型无人机的准备。演习中,在自动化控制系统帮助下,“柳树”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可发现80千米外的目标,并确定其飞行参数,随后在3千米至6千米的距离上予以击落。

FN-16便携式导弹

其实,对于这套系统我们并不陌生,早在2008年珠海航展上,就曾展示过国产“猎影”单兵防空信息化系统,该系统内含低截获概率(LPI)雷达、“勇士”越野车、显示和指挥单元、导弹制导和电源单元。因采用模块化设计,它能够机动灵活地部署在山顶、建筑及其他军事要地,最多可以向12名防空导弹射手提供目标信息。可以全面综合防空区域的空情,大幅提升便携式地空导弹独立作战的性能,使之能够在体系化的系统中去对抗敌人,在未来的反无人机作战中,它可以综合雷达系统的信息,在远距离上发现来袭的无人机,向防空导弹射手提供目标方位信息, 再配合FN-16等先进的防空导弹,实现对无人机目标的有效拦截。

虽然这套“猎影”单兵防空信息化系统属于外贸产品,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军的防空作战部队应该也已开始列装类似的装备。

此外,便携式单兵防空导弹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就是单兵肩射作战专项车载平台发射,由于单兵防空操作难度高、射手体力消耗大、战斗值班时间长等对作战使用造成了较大的困难。另一方面,便携式防空导弹体积小、质量轻、对地面装备进行适应性改进就能大大提高系统自动化程度,即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战效能。因此,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进对便携式防空导弹扩展应用的研究,并研制了多种形式的扩展应用武器系统。国外大多数便携式防空导弹都发展出了车载型,其通常都是以轻型轮式车辆或者履带车辆作为底盘。最为典型的就是美国“复仇者”近程自行防空系统,其装备的就是“毒刺”导弹,采用“悍马”高机动轮式越野车作为底盘。苏联也参考美国“复仇者”近程自行防空系统的研发模式,发展出了“箭”-10近程自行防空系统,其同样使用与美国“毒刺”导弹类似的9K38“针”式导弹,只不过其底盘采用了越野性能更好的MT-LB通用履带车。

其实,我国军工企业在便携式防空导弹的车载化方面也进行过很多技术探索。近几届珠海航展上展出的FL-2000C近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该系统配置了新型高性能红外寻的前卫-12(QW-12)便携式防空导弹和小型化三坐标相控阵雷达,整体性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固态三坐标相控阵雷达,可指挥多车协同作战。发射车综合了探测、瞄准和发射功能,单车即拥有完整的独立作战能力,导弹发射后不管。多车协同作战,效费比高。在2016年珠海航展上展示过实物。

末端防空导弹武器系统FL-2000C

目前,猛士和山猫已经成为中国陆军轻型部队的主力机动载具,在他们的基础上,发展出的类似FL-20C的车载一体化防空体系,完全可能在未来大规模装备我军野战防空部队。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