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凯身后的大码女孩 终于红了!

把失意的人生摊开,我们有勇气面对吗?

前几天,#杨默依写给大码女孩的歌#登上热搜,引发了无数共鸣。24岁的北京女孩杨默依站在音乐综艺的舞台上,选择面对所有人报出了自己的体重。

“我的体重是77公斤,在很多人看来,这都是一个需要减肥的体重。在我更小的时候,我也是这样觉得,所以我尝试过很疯狂的方法去减肥。”

对于一个年轻女孩来说,77公斤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绝大部分人听到这个数字,都会下意识对她产生偏见:她会不会不健康?她是不是该减肥了?

每一个女孩都或多或少经历过与身材焦虑共处的日子。杨默依决定写一首歌作为回应,这首歌叫做《卸装》,卸下装扮,卸下伪装。发布后在B站上获得超过百万的播放量。

问题摆在所有人面前:

要扮演成功者吗?要戴上光鲜面具?

要报喜不报忧,把失意和挫败深深埋在心底吗?

我们发现,现在的年轻人似乎不再这样认为了。我们看到太多都市职场剧,因为集中展示成功和光鲜而被吐槽“悬浮”。反而是社畜日常、性别困境、社死时刻,正在收割年轻人的共情。

“996”、原生家庭、性别隔阂,阶层固化与必然的失败……每一个人都面临着私人或公共的困境。没有几分幽默和勇气,怎么好好活下去?

今天,我们找到了三位“失意”的年轻人,与她们聊了聊,看看她们如何通过音乐揭开自己的伤疤,撒上盐,直面痛感,给自己疗伤。

我154斤,但我真漂亮

近两年,女性的容貌、身材焦虑已然成为老生常谈的话题,美丽的女明星们鼓励女孩子“要悦纳自己”。但女孩的体重,仍然是一个被刻意遮盖的话题,不宜公开讨论。

的确从未有一个标准意义上的“胖女孩”,面对公众报出自己的77公斤体重,揭自己的短,就为了抗议无处不在的“减肥绑架”。

我们由此认为杨默依是特别的。

18岁那年,当杨默依意识到,身边不管男生女生,都 size 小过自己,她开始疯狂地减肥。

“那时候我不知道什么叫健康,什么叫脱水,我只盯着体重秤上的数字。”在长达三个月的时间里,她不吃任何碳水,只吃菜,每天晚上夜跑10公里。

有一天晚上,杨默依没忍住吃了个小笼包。就因为这一个小笼包,躺在床上怎么都睡不踏实,11点多惊醒过来,心里放不下,开始责怪自己,干嘛非要吃那个小笼包。于是爬起来,出门,冒着深秋的雨跑了10公里。

第二天就发烧了。

这三个月的拼命的确有成效,杨默依迎来了体重的最低点:70公斤。

数字下去了,可是她发现自己变得不健康,精神萎靡,心脏也出了点问题。

这段经历被她写进了歌词里:

“我骗我的样子好夸张

自拟偏见目光

造不存在的墙

忽略心脏求救的信号

无助地奔跑

不肯求饶

也寻不得拥抱”

有一次,杨默依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对方说:“你长得真好看,要是瘦下来肯定是个美女。”

“那时我意识到,我不是他们那种人,我从小就是大骨架,没体验过100斤的感觉,从初中我就是130斤。就算把我碾碎了,也不会变成一个mini girl.”

在很多人的偏见中,胖对应着不健康。但其实,杨默依喜欢运动,喜欢跳舞,体测800米可以跑3分02秒,有着比很多瘦人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很久之后她才意识到,这些是更为重要的。

帮她摆脱体重焦虑的,是音乐。

2018年,杨默依开始成为词曲作者,她的作品逐渐受到认可。“之前我花大把时间,让自己看起来瘦一点,漂亮一点,精致一点。后来我的注意力全部转移到了如何做出更漂亮的歌。”

她开始素颜、穿着宽大的 T 恤去录音棚和别人聊天,不会觉得自己不好看。

“我觉得自己在舞台上唱歌的样子好好看。”

回想起来,从很小的时候杨默依就深信不疑,自己是要当歌星的。

三年来,她从来没有放弃每一次登上舞台的机会,但是没有等到最好的机会。大部分时间她都居于幕后,给张艺兴、王俊凯、范丞丞、袁娅维这些当红的明星写歌。

直到2021年夏天,杨默依参加了B站的唱作综艺《我的音乐你听吗》。这一次,这个梦想着成为“现象级唱作天后”的女孩子,终于等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

这是整个赛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次舞台。她决定把自己和容貌焦虑的故事讲出来,为和自己一样的“大码女孩”唱首歌。

走到台口,杨默依突然把鞋脱了。

那是节目组为她准备的一双高跟鞋。鞋很漂亮,她却穿得如履薄冰,若是在舞台上,也难免分心照顾脚下。

于是没跟任何人商量,她赤足上台。杨默依拿起话筒说:“我的体重是77公斤,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个需要减肥的体重。”

她是整个节目里最重的女生。但是她不再减肥了。她要把多年的心事唱出来,然后彻底敲碎它。

“把我捏成那一个陌生的我

投入人群中

我才能扮好固定角色

我演我的样子好夸张

独特败给荒唐

熄灭眼中星光

……

一日三餐

心惊胆战地

谁把我变成

这一个懦弱的我

人存在的意义呢

难道是做个精致的壳”

这份属于女性的挣扎和疼痛,引发了真正的共情。评论中说:我们可以不接受残酷的凝视和苛刻的标准吗?真的很难受。

杨默依告诉我们,她不会再为了迎合标准体重数而减肥了,一切以自己的感受和健康出发。

我们对她说:你是真的漂亮。

父母离婚后,我“希望自己是个男孩”

在杨默依参加的音乐综艺《我的音乐你听吗》中,我们发现了另一位勇敢的女孩。她把自己的原生家庭之痛讲了出来。

家事和体重一样本是私事,大庭广众,剖开自己隐秘的伤痛,已属不易。更难得的是,她还意外治愈了很多有相同遭遇的人。

张三七今年23岁,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父亲在她的童年记忆中,几乎是空白。

也许最深刻的记忆正是他拖着箱子的背影。张三七唱道:

“趴在那个窗台

看你拖着箱子离开

那时我小但我什么都明白

妈妈要一个人面对未来

希望自己是个男孩”

一句“希望自己是个男孩”,戳痛了很多人的心。张三七说,并非觉得男孩可以帮妈妈分担更多,而是时常会想,“如果自己是个男孩,会不会在爸爸心里更重要,他会不会就不离开了。”

很长的童年时光里,张三七对父亲充满了不理解。她听了很多爸爸的坏话,坚信他是世上最坏的人。即使他打来电话,她听得不顺耳,就会立刻挂掉。

“长大以后我才明白,每个人活在世上,可以是女儿,可以是父亲,但还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他的生活要去寻找。”

“或许我有了家

才会明白大人的事情吧

你去保留你的爱

从此我告别少年时代”

张三七说,她现在已经明白了大人的事情,也告别了少年时代对父亲的疑问。但是仍然,有很多遗憾。

遗憾的是渴望和父亲的互动,嬉戏,甚至她也时常会想,如果从小有父亲的管教,会不会更好?

在节目中,评委许嵩难得兴奋地表达对这首歌的喜欢,尤其是歌词中的“神来之笔”:

“你常想起我吗

你照镜子的时候”

这句词来自于小时候常有人对张三七说,她长得像爸爸,她听到这话会非常不开心,因为爸爸坏,而妈妈更漂亮。长大后,在与父亲为数不多的碰面中,她也不得不承认,自己脸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和父亲太像了。

“我照镜子的时候,会想起他,也希望他不要忘记,世界上还有一个跟他这么像的人。”张三七这样说到。

舞台上,张三七造型酷酷的,有几分朋克范儿,嗓音也充满磁性。但是她的台风很安静,搭配娓娓道来的歌词,好像一个外表叛逆的女孩在讲内心最柔软细腻的心事。

父母离异和原生家庭本是十分私人化的叙事,张三七也未料到,这首歌能引发如此大的共鸣。

童年的伤痛、家庭的私隐,这些很多创作者会选择藏起来的部分,张三七把它写了出来。

她说,父亲应该并没有听到这首歌,他们联系很少,父亲甚至不知道她参加比赛。“我也希望他听不到。我怕会成为他的心理负担,让他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或者对不起我,我不希望他有这样的想法。”

袒露伤痛,只是为了与自己和解,并不是为了刺痛别人。这也是她选择的,一种成长方式。

向世界袒露伤痛,何尝不是一种勇敢

这种勇敢让年轻人们在感到失意和挫败的时刻,却没有选择逃避。他们在思考,在表达,在抗争。

25岁的李昂星在来《我的音乐你听吗》之前,也试图参加过很多节目,但结果都是被拒绝。

他曾恳求导演可以让他上台唱歌,哪怕半首歌也行,但那些节目组都认为他的创作平平无奇,毫无亮点。即便是《我听》的前几期节目中,他表现也平平,存在感低,排名靠后。

背负了太多失败的李昂星,选择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一首歌,破釜沉舟式的站上舞台。

他化着小丑妆,坐在写着“一般”的凳子上面,似乎在告诉观众,这首歌是唱出一个被认为没谱儿的“失败者”的心声:

“穿拖鞋配身西服

一张嘴就能把全场尬住

洗脸一般用抹布

第一虽然是倒数

他们说我是怪物

我看他们小丑都不如

白痴也是种礼物”

表演完毕,李昂星在凳子上原本“一般”两个字的上方,重重贴上了一个红色的“不”字。

三位评委最终为这首失败者之歌打了满分。李昂星当场落泪。他或许也没想到,曾被认为普通的自己,也能逆风翻盘。

同样在这个舞台上,刘瑾睿想唱一首呼吁环保的歌。要知道,环保是个小众话题,不轻松,不易引发共情,更别提像李昂星那样“炸场”了。就连李健写的那首立意环保的《深海之寻》,也因为词写得隐晦,遭到“听不懂”的冷遇。

但她还是选择了在这个重要场合去发声。舞台上,刘瑾睿把自己罩进一块巨大的塑料布里。空气稀薄,她呼吸困难,就像被白色污染包围的地球,费力地呐喊着。

“砍伐你的肢体

玷污你的波粼

全都是花言巧语

理所当然的索取”

这首歌同样获得评委打出的三个满分。然而在观众层面上,刘瑾睿却收到了很多听不懂的反馈,为此她选择了在评论区贴出歌词解析,用一种更直接也更诚恳的方式表达着创作的初心。

这首歌灵感来源于刘瑾睿一次海边捡垃圾的经历。她和朋友们发现沙滩上有很多刺脚的垃圾,有人提议,我们捡吧。于是他们几个人,赤着脚,从下午捡到天黑。

“但是太多了,怎么捡也捡不完。”在大自然的破坏面前,她无能为力。在试图用音乐的力量守护自然时,她依然没有信心。

但是,如果再选一次,她还是会表达,还是会揭开这道伤疤。

娱乐的流量正在退潮。年轻人仅凭精致皮囊就可以成为偶像的时代正在过去。

我们不再需要那些蒙着滤镜的妆容,那些轻飘飘的成功叙事。

反而是困顿中发出的真实声音,更能打动人心。

那些歌声里,充满着真诚的思考和勇敢的表达。

在这个时代,如此稀缺,也如此珍贵。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