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优越地缘环境 印第安人为何没创造先进文明

北美地缘环境固然优越,但也并非天堂,还是有很多缺点和不足,尤其是在古代生产力不发达的特定条件下,某些在近现代有利的地缘条件甚至可能还会阻碍社会发展进步。

印第安文明

作者|流离风中叶

责编|Thomas

如果要找世界上地缘环境好的地方,北美一定会榜上有名。位于北美的美国和加拿大都是发达国家,美国更是目前唯一超级大国。

美国的崛起实际上离不开北美的地缘优势——僻处西半球,自然环境好,资源丰富。美国不但躲过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还依仗着本土广大的领土,丰富的资源,大发战争财,一跃成为世界强权。

▲北美地形全图

北美不仅环境宜人,更有着丰富的森林、水利、草原、渔业和矿产等自然资源——北美的森林占世界总面积的18%,水力资源占世界目前的34.7%,还有世界闻名的大渔场纽芬兰渔场。

而这些资源,基本都是美国、加拿大两国独享的。北美与各国林立,资源领土纷争不断的亚欧非大陆比,简直是天堂了。

美国、加拿大本身也是友好国家,特别是强大的美国足以震慑加拿大、墨西哥这仅有的两个邻国,边境几乎没有冲突或摩擦,这样优越的条件实在是欧亚国家难以具备的。

然而,北美的原住民——印第安人却未能像现代美国、加拿大那样借助北美的地缘优势兴旺发达,反而直到新航路开辟时,都仍然处于原始蒙昧的部落状态。

为什么在欧亚大陆的文明开着帆船手持火枪钢刀来到北美的时候,北美印第安人还是一副原始社会的面貌?这样的滞后怪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反映哥伦布登陆美洲的画作,画中劲装齐整的西班牙人与衣不蔽体的印第安人形成了鲜明对比

一、印第安文明的艰难起步

美洲文明的开端,要从人类何时到达美洲谈起。现代智人起源于非洲,但我们的祖先不甘于一辈子窝在非洲——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于是史前人类从非洲大陆,一路迁徙到了世界各地,有的人半路停下定居,就成了当地人类的祖先;而有的人矢志不渝,硬是花了十多万年从非洲走到了美洲,他们就是印第安人的祖先。

▲史前人类的迁徙路线,约15000年前,他们跨过尚能通行的白令海峡抵达了美洲

而就在原始人类到达美洲之后,距今一万年的时候,白令陆桥被第四纪冰川期结束的海水淹没,变成了今天的白令海峡。从此,美洲与亚欧大陆的人类与历史就被隔绝开来,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来到北美的原始人类,就是现在北美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的祖先。如果从人种上看,印第安人甚至可以说和亚洲人是“老乡”。

▲美国的印第安人

美洲印第安人,从时间上看比其他大陆的居民都更晚才定居下来。在亚欧非大陆的居民已经发展数万年后的15000年前,美洲印第安人才从原始的渔猎经济开始,正式迈上自己的文明发展道路。

从时间上看,美洲的起步晚就已经比东半球的同胞慢很多了。

▲北美的印第安人分为许多不同的民族和部落

不仅是起步慢,从一开始,美洲印第安人就面临着艰难的局面——美洲缺乏必要的生物多样性,亚欧大陆有的小麦稻谷,牛马猪羊在这里统统见不到。

要知道,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步就是从渔猎采集进步到农耕畜牧,美洲大陆连农作物、牲畜这些基本要素都欠缺,难怪“开局不利”。

▲弯弓搭箭的印第安人,北美印第安人曾经长期过着渔猎生活

美洲大陆之所以没有亚欧大陆的五谷和牲畜,源于美洲大陆早在100万年前就开始与其他大陆分裂,住在上面的生物也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大陆漂移过程

这100万年的分离,让美洲的生物相当富有自身特色——而这种特色恰恰也包含了一些缺失,这些缺失,让印第安人的发展从一开始就举步维艰。

首先北美没有东半球的小麦、水稻等易于培育的传统粮食作物,种什么吃什么成了问题。于是印第安人驯化了美洲独有的玉米、马铃薯等作物,开始了美洲特色的农业生产。

▲把玉米从野草变成粮食,正是印第安人的伟大杰作

但如果说农作物种植尚可用替代作物弥补,那么大型可驯化动物种类的缺失,就难以解决了。这就大大阻碍了印第安人的发展。

印第安人在美洲能找到的驯养动物只有三种:狗、火鸡和羊驼,其中羊驼还是南美独有的,北美、中美洲都只有前两者。

▲毛色艳丽的火鸡,印第安人几千年来唯一指定家禽

而西亚人在7000年前就驯养了牛、绵羊和山羊;中国人也驯养了“六畜”,即猪、牛、马、羊、鸡、狗。狗是全世界人类驯养最早的动物,但除此之外,印第安人就只剩下火鸡和羊驼了。

印第安人因此成为了少有的“无畜文明”。而缺乏牲畜,让印第安人未来的发展格外艰难,亚欧文明与印第安文明的差距之所以越拉越大,美洲缺乏牲畜就是一个直接原因。

二、家无六畜兴旺难

农业传统的中国很重视牲畜,所以才常说“六畜兴旺”,意思是家畜繁衍兴旺,这个家也会兴旺。放在印第安人身上,就可谓“家无六畜兴旺难”。

在家畜之中,印第安人最大的损失就是没有马。美洲并非一开始就没有马,北美本是始祖马的发源地,这里也曾经存在过原生的野马,但这种野马仅有120-140cm高,还没有人高,不堪一用。

▲马从始祖马到现代马的进化过程

当然,马就算矮小,也能靠育种慢慢培养高大。致命的是,北美印第安人自己葬送了这个机会——他们在上万年前就把野马当作猎物,给吃得绝种了(也有说法是北美马不适应史前气候变化灭绝)。

驯化的马匹对人类早期文明来说十分关键。马不仅扩展了人类的活动半径,也提高了人类交通的速度和便捷性,亚欧大陆草原地带最早驯服马的人,就成了“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游牧民虽然常常劫掠农耕民族,也破坏了不少亚欧古代文明,但也借助马充当了优秀的文化传播者。

亚欧大陆的新文明成果,早在公元前就被游牧民的马蹄带去了四面八方,而农耕民族也不甘落后,纷纷学习驯马骑马,亚欧大陆文明的发展也随之突飞猛进。中国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的各国就开始向游牧民学习养马骑马。印第安人的两条腿再能跑,也跑不过亚欧居民的四条腿。

▲游牧民依靠马,可以灵活地迁徙到水草丰美的地区

美洲没有马,就让印第安人的活动半径变小,难以进行长途迁移和大规模文化交流。印第安人的交流,基本仅限于近距离的部落战争和实物贸易,这就拖慢了印第安人的发展步伐,让亚欧与美洲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除了缺乏马,印第安人也缺牛这种大型牲畜——羊驼不如牛马健壮,难担重任,而放眼美洲,就只有北美野牛够格了。北美野牛虽然全身是宝,全身上下不是能吃就是能用,是北美印第安人的主要猎物和生活来源。然而它体重达一吨,生性还十分凶猛,无法驯化。

▲只能打没法养的北美野牛

美洲缺乏畜力,也导致美洲人面对需要使用畜力的轮子和犁这两大古代重大发明望洋兴叹。轮子被亚欧居民用于交通运输,以及战争——喜克索斯人、雅利安人靠马拉战车征服了古埃及和古印度两大文明古国,足见其威力。轮子也加速推动了亚欧文明的传播和发展。

中美洲的玛雅人独立发明了轮子,然而他们却没法用——总不能让狗和火鸡拉车。而其他印第安文明连轮子都没发明,当然,即使发明了也用不了。

▲玛雅人的带轮陶器,缺乏畜力让玛雅轮子无用武之地

犁是一项划时代的农业发明,有了畜力犁耕,农业才能精耕细作,提高单位产量,从而供养更多人口。

▲中国古代的农业发达密码:铁犁牛耕

大型驯化牲畜本身就很有用,轮子、犁两大发明让它们如虎添翼。亚欧大陆和美洲大陆最早的差距,就在于有无畜力这种动力。印第安人的人力,怎么比得过亚欧居民的畜力呢?缺乏畜力不仅影响了印第安人的生产活动,也使得他们就算有新的发明,也没法广泛传播。印第安人农业基本靠人力,交通基本靠双腿,生产力发展怎能快起来?

印第安人的生产力一开始就被生物多样性缺失所导致的缺乏畜力束缚住了步伐,不仅农业,手工业也陷入了困境——美洲仅有13世纪建国的印加人掌握了冶炼青铜的技术,其他地区在16世纪甚至还处于石器时代。文明的发展,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环节的缺陷,带来的可能就是整体的落后。

▲美洲奇缺牲畜,仅有的萌萌“神兽”羊驼还帮不了什么忙

如此一来,印第安人究竟比亚欧大陆文明发展慢了多少?来看一个横向对比的例子:最先进的玛雅文明的前古典期(约公元前2000年-公元250年)刚刚产生定居农业和国家雏形,而公元前2560年,古埃及的胡夫大金字塔已经完工。

▲古埃及金字塔

新旧大陆的差距,在一开始的生物多样性上,差距就已经拉开了。而到了公元后时代,随着亚欧大陆文明交流、文化传播速度加快,这种差距已经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

三、纵向大陆:古代地缘之殇

在公元后,亚欧大陆开始加速进行大规模文化传播和交流的同时,美洲大陆的印第安人却还在各自为战,没什么文化交流的动静。而公元后这段历史,最终决定了美洲和亚欧无可挽回的差距。这究竟是为何?

原因很简单,但也不是很容易理解,那就是美洲除了生物多样性的劣势,还有一个不易察觉,但对文明发展过程中的文化传播和交流影响巨大的地缘劣势:地处纵向大陆,文化交流不便,不利于文明发展。

▲美洲大陆是世界上纬度跨度最大的大陆

这是因为他们缺乏马匹和交通工具吗?不仅仅是。另一个原因就是:纵向的美洲大陆穿越了更多纬度线,而美洲南北之间的气候差异巨大,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差异也非常大。

举个例子,从北京出发,同样走1000公里,向西走和向南走的感受完全不同,向西走会到大西北,只会感觉气候稍微干燥了些,而向南走会抵达两广、海南,就会觉得这里和北京简直完全不同。

▲春节时的广东花市,与万物肃杀的中国北方冬季形成了鲜明对比

同纬度的东西两地气温、气候可能基本差不多,但不同纬度的南北可就差得多了。亚欧大陆居民因为大陆够长,可以轻松地进行长距离大规模的同纬度往来——像历史上汉朝开辟的丝绸之路,4-7世纪的亚欧民族大迁徙。

虽然亚欧大陆很长,但这些人们在气候环境不大的同纬度区域几乎是畅行无阻,东西方的文化,也顺着连接东西方的道路相互传播开来。

▲基本保持在同纬度地区的亚欧民族大迁徙

而美洲大陆东西窄,南北宽,要进行大范围的文化交流,就必须穿越不同纬度地区。美洲本来就缺乏畜力支持,进行南北不同气候区之间的长途交通,可谓难上加难。

因此,在亚欧大陆热火朝天地在开辟丝绸之路(公元前114年-公元2世纪)、亚欧民族大迁徙(4-7世纪)、十字军东征(11-13世纪)、蒙古西征(13世纪)时,缺乏来往交流的美洲各文明,都还在艰难地自求发展——1200年左右印加帝国建立,14世纪初阿兹特克帝国建立,这两个帝国不但姗姗来迟,甚至仅仅相当于亚欧大陆公元前的发展水平。

▲欧洲中世纪的十字军东征

由于缺乏畜力,交通不便和纬度限制的原因,这两大帝国都只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称王称霸,仅限于知道对方的存在,却几乎没有任何形式的来往,这就进一步地延缓了它们的发展速度。

看得出来,古代不同纬度地区之间想要联系交流是极为困难的,对于生物多样性缺乏的美洲则是雪上加霜。

▲公元1500年的阿兹特克帝国和印加帝国,纬度差距和密集的雨林隔绝了它们

至于北美,甚至在欧洲人到来时还未产生中南美洲的阶级社会和国家,只有556个遍布北美,互不统属的原始部落。和16世纪已经开始迈入资本主义社会的欧洲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能逼死密恐的北美印第安部落分布图

看来,北美和美洲的地缘究竟是优势还是劣势,还是得放在特定的时代来分析。这里在近现代大大有利的地缘条件,放在古代可能反而是很大的劣势。

四、被堵塞的发展道路

生物多样性的缺陷和古代地缘劣势对文化交流的限制,不仅限制了北美印第安人,更阻碍了整个美洲的印第安人,让他们难以进一步发展。北美印第安人的社会发展在这些限制下长期裹足不前,被大步迈进的亚欧文明远远甩在了后面。

中美洲、南美洲的的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虽然比北美印第安人发达一些,但横向对比亚欧大陆的文明,还是原始多了。在16世纪西班牙入侵后,两个大陆的文明开始正面碰撞,这时所体现的文明差距才分外残酷。

▲全副武装,手持黑曜石剑的阿兹特克武士

西班牙人手拿锋利的钢刀,阿兹特克和印加的武士却还在用黑曜石剑和青铜武器;西班牙人有先进的火枪和机弩,印第安人却只有吹箭和投石器;西班牙人有闪亮的钢盔和甲胄,印第安人连像样的防护都不具备;当西班牙人的骑兵冲锋时,没见过马的印第安人像见了鬼一样四散逃跑——石器青铜器对决钢铁枪炮,二者几乎有上千年的代差。

▲西班牙征服印加的战争

阿兹特克、印加文明迅速被白人摧垮,中南美洲也沦为殖民地。但祸兮福所依,欧洲殖民者虽然带来了杀戮,瘟疫,也带来了马匹、枪支和其他的新技术。北美印第安人由于欧洲人在此建立殖民地较晚,还吸收了欧洲的文明成果,在17-18世纪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

北美印第安人的分支易洛魁人、苏族人等都从欧洲人那里学会了骑马用枪,并建立了多个部落组成的部落联盟:易洛魁联盟和苏族联盟,它们曾经都沉重地打击了殖民者。如果假以时日,在这些欧亚文明成果的帮助下,他们可能也能发展出自己的国家和文明。

▲1775年北美形势,黄色的易洛魁联盟在英国殖民地和美国之间还有一席之地

然而历史不容假设,在掌握先进生产力,人多势众的欧洲人面前,北美印第安人的“补课式发展”实在为时已晚,连天花等外界瘟疫都难以抵抗的印第安人的最后辉煌,也只是昙花一现。

一开始的北美印第安人,还能靠英美殖民者的矛盾左右逢源,在美国赶走英国殖民势力后,势单力薄的印第安人就遭到了大规模屠杀。16世纪有150万之众的北美印第安人,到1868年被屠杀到只剩38万,剩下的最终也被美国人驱赶到贫瘠的“保留地”内。

▲1876年的小大角河战役,苏族印第安人以优势兵力全歼美军名将卡斯特的第1骑兵师第7骑兵团,这是印第安人最后的胜利

北美地缘环境固然优越,但也并非天堂,还是有很多缺点和不足,尤其是在古代生产力不发达的特定条件下,某些在近现代有利的地缘条件甚至可能还会阻碍社会发展进步。

北美印第安人只是无奈地吞下了这些原因导致的发展停滞的苦果,并非浪费了优越自然环境的“扶不起的阿斗”。

长期作者|流离风中叶

资深历史爱好者

责任编辑|Thomas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生|环球情报员主编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