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迎合、反高潮,这电影早该聊聊

看完《刺杀小说家》出来,其实就能预估到它口碑的两极分化。

喜欢的,忍不住拍案叫绝;不喜欢的,觉得它不知所云。

到底怎样?今天就来聊聊。

文|碑妹

ID:koubei818

先摊牌吧,我还挺喜欢它的。

不仅是因为,这样一部完全不「贺岁」的电影,却选择用密密麻麻的隐喻撬开春节档最大的解读空间,用欲言又止的暗示完成最大程度的自我表达。

更因为,它的大胆和不迎合,它的锐气四溅,让臆想的奇幻武侠世界找到了现实的通路。

⚠️ 本文涉及轻微剧透

01

在这个闹腾的档期里,它的确是一个稍微有距离感的故事。

绣春刀入鞘,路阳这次准备了更锋利的刺刀。

刺杀谁?

这个写了6年小说,如今依旧在家啃老的落魄小说家路空文(董子健 饰)。

为何刺杀?

知名成功企业老板李沐(于和伟 饰)认为,路空文笔下的魔幻世界,已经改写现实,影响到他的健康。

眼看小说还有3天便要结尾,按照如今的剧情走向,结局极可能危及他的生命,他必须在路空文把他写死之前完成刺杀。

找谁刺杀?

这个找了6年女儿的男人,名叫关宁(雷佳音 饰)。

奇怪的是,关宁总是做梦,而梦的内容,总是与路空文的小说世界产生重叠。

看,几乎是华语电影从未涉猎的题材。

小说改变现实。

这太扯了。

但,你不必去深究这两者为什么有关联,这种高概念强设定,本来只服务于剧情,只为延展出人与人之间,我与我之间的思索和火花。

而这种强设定,背后提供支撑的,是特效。

《刺杀》特效之牛,近乎目前国产类型片极限。

尤其对战场面,所见之处满是想象力的流淌,而将想象力落实于细节,则是最难的部分。

皇城里,火龙降临的场景,少年屠龙的场景,震撼得无以复加。

电影筹备五年,单单赤发鬼的造型就渲染了一遍又一遍,特效在细腻度上,达到了国产电影少有人至的水准。

当那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影像时,甚至可以说,这是《流浪地球》之后,中国电影工业的又一次跨步。

另外,动作场面利索犀利,在凌厉剪辑的调配下,大场面和小细节相互交错,透着一股干练的实战酷感和奇幻诗意。

无论你喜不喜欢,都得承认,《刺杀》在视觉上是好看的。

这里说的好看,与我们常规看到的好看又不太一样,它带有一种难见的荒诞感、萧瑟感和梦呓感。

精雕细琢的光影,别出心裁的转场,浓墨重彩的色彩,别有深意的构图,都营造出一种虚拟与现实重叠的恍惚交错感。

这种超现实带来的恍惚,因两个世界的重叠互文,而肆意泼洒出大把大把的浪漫主义油墨。

02

再说说缺点吧。

前期的架构之庞杂,伏笔之缭乱,细节之繁复,导致它后期在结构上受限于片长而有些崩盘,最终只能草草收场。

直观上给人的观感便是,千丝万缕还未收拢,结局就已经提前到了,颇有点头重脚轻之感。

换句话说,不仅是之前埋下的很多「坑」没有填上,整部电影在节奏和篇幅把控上也有些失控。

人物的塑造上出现了同样的问题。

无论是对李沐的描写,还是对赤发鬼的刻画,前期都保留了极重的神秘感,而后又让他们智商和战斗力双双下线,轻易退场。

老实说,这对电影结构和角色塑造,是一次不小的损伤。

剧情上,又有太多逻辑割裂之处。

同时也有不少闲笔。

比如,开篇场姐姐救弟弟的戏,有点拖泥带水了。

而个人最觉遗憾的一点是,电影在剧情内核上,丢失了原著中的复仇元素。

这导致,很多人所夸的蚍蜉撼树感,其实也言过其实。

原著里的小说叫《心脏》,讲述的是少年久藏(即电影里的少年空文)为报杀父之仇,去找赤发鬼复仇的故事。

但在电影里,「凡人妄想弑神」的热血和悲怆被抹掉了,少年空文的复仇,被淡化处理。

大部分时候,他只是喊喊口号,再依赖巧合和开挂完成弑神。

所以少年空文整个人物是乏力的,他缺少内在驱动力,始终被外界的压力和意外裹挟着向前挪动。

这也导致,其它所有元素被塞得满满当当,但剧情内核一直是失焦的。

更要命的是,路阳又将人物重心,从少年空文移到了关宁身上,观影视角也就由此变得更加散乱。

好在,《刺杀》的情感内核很直白:亲情。

关宁接下刺杀任务,是为寻女。

他在后来决定保护路空文,是为在小说世界里保护女儿。

小橘子在小说世界里闯荡,是为寻父。

路空文为父报仇,也为寻父。

虽说关于亲情的渲染还不够浓烈,部分煽情戏码也浮于表面。

但用淡化剧情内核的方式,提纯情感内核的浓度,或许是商业片在特殊档期吸收更多观众、引发情感共振的出路。

03

当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产生互文,隐喻便无处不在。

你仔细看,电影里虽有太多的欲言又止和语焉不详,但路阳还是费尽心机地设置并保留了各种各样的伏笔与剧情密码,尽最大可能去抵消审查可能带来的原著内核丢失和人设突兀的问题。

一个个人物对应看。

最直白的,路空文,对应小说里的空文少年。

其次,杨幂饰演的屠灵,对应的,其实是黑甲。

黑甲最先听命于赤发鬼,只是依附于他人,后觉醒,再后叛变与路空文一起前去击杀赤发鬼。

李沐在小说里对应的角色,叫赤发鬼。

李沐的身份,大型公司老板,位高权重,一呼百应。

赤发鬼,意指强权,所有人都说,没人能撼动他的地位,更别谈要杀死他。

小说世界里,赤发鬼杀了少年空文的父亲,现实世界里,李沐与路空文的父亲又有着微妙的关系。

看这一幕,李沐在现实世界中演讲,他将手伸向观众,观众便为之疯狂。

赤发鬼在小说世界让所有民众为他臣服,用暴政,用煽动,让所有民众相互残杀,以点燃战争的方式完成统治。

为何如此?

因为他得位不正,虽有权势,但他却也脆弱得不堪一击,他畏惧,他忌惮,所以用互相残害保持安稳。

他同样畏惧文化思想。

当战争发生,民众们哪怕不懂艺术,也最先掠夺走白翰坊的书画,临走还不忘对艺术家,即电影中出现的那个诗人赶尽杀绝。

你看,这又何止是电影。

两个世界不断交错,所有的民众都疯狂且盲目。

他们因内心的贪念被点燃而狂热,小说世界里表现得更直白,民众常年攻打他族,却早已忘记为何而打仗。

李沐和赤发鬼,都是倚靠权势被大众捧上神坛的人,却视人命为草芥,说白了,是伪神。

他们利用资本对普通人进行操控,而慢慢的,民怨积起,他们的伪善被一点点戳穿。

再看,路空文写的那本小说,名为《弑神》。

什么意思?

电影名为「刺杀小说家」,而电影最后是「小说家完成刺杀」,你看,路空文在用小说,对抗现实。

为什么?

因为作为弱者的他,在现实世界里无法与权势为敌,只能执笔为刀,在虚拟世界里完成对抗。

最后看关宁,对应小说里的红甲武士。

实际上,他代表的是那些最没有话语权,被权势用完即弃的棋子。

他的内心有挣扎,却身不由己地被现实裹挟。

而棋子挣扎,是为了改变棋局。

你如果再结合电影里提到的《跷跷板》的创作背景来看,或许能看得更深,看到那团代表社会群体性哀嚎的血雾。

在其中,你能看到欲念的抗争,也能看到信念的坚持。

这同时也是一个关于相信的故事。

你相信自己能弑神,你相信自己能改写命运,你就能。

哪怕所有人都说没可能。

小说真的能改变现实吗?

相信就能。

就像在这个浮躁的市场,依旧有人相信。相信电影的力量,相信坚守的力量。

有人相信,即便不是爽文,也一定会有人听到,它不迎合和反高潮之下的低鸣,乃至尖叫。

注|本文配图来源于《刺杀小说家》豆瓣及网络,图片不为商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只要相信,就能实现

作者:碑妹,我有一颗玻璃心。来源:一碑电影(ID:koubei818)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