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陆战队主要编制与作战编组浅析

合和智库原创

美国海军陆战队属海军部(Department of the Navy)下辖的部队之一。海军陆战队依照美国《2018年国防战略》(2018 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指导,于2020年3月底公布未来十年的建军规划文件《兵力设计2030》(Force Design 2030),任务重点由打击中东地区的暴力极端主义,调整为反制大国竞争。美国海军陆战队以“兵种协同”(Combined Arms)的“陆战队空地特遣部队”(Marine Air-Ground Task Forces,MAGTF)方式进行部署、作战,这种依任务而调整的兵力编组与装备配置,使得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军事行动能力具备多样性、弹性、可扩展性、快速部署力以及持久作战力,满足执行远征作战的需要。

美国海军陆战队指挥体系

数智创造价值,创新驱动未来

美国海军陆战队担任总统和国防部长的快速反应部队,保持随时远征战备,具备执行各种类型军事行动的能力。海军陆战队在国防部体系内有军政指挥与军令指挥两条平行的指挥链:①军政指挥链:自总统,经国防部长、海军部长、陆战队司令,以及尚未派遣至地理作战司令部的陆战队部队。②军令指挥链:自总统,经国防部长,直接至受领任务的地理作战司令部,至已派遣至地理作战司令部的陆战队部队。陆战队部队指挥官泛指海军陆战队营、团、师等建制部队主官。

美国海军陆战队编制组成

数智创造价值,创新驱动未来

海军陆战队2010年曾一度扩编至20万人,2020年总兵力为18.6万人。编制组成区分海军陆战队司令部(Headquarters)、支持机构(Supporting Activities)、陆战队作战部队(Marine Corps Operating Forces)、保障部队(Supporting Establishment)四类。

2.1 陆战队司令部

陆战队司令部为陆战队最高机关,陆战队司令在海军部长授权、指导及节制下,完成陆战队训练、动员、后勤、装备(含研制)等工作,协助海军部长履行职责。司令部编制内有署(Activity)、处(Division)、指挥部(Command)、办公室(Office)等29个参谋组织,直接受陆战队司令指挥。

依行政体系,下辖陆战队指挥部(MARFORCOM)、太平洋陆战队指挥部(MARFORPAC)、陆战队特种作战指挥部(MARFORSOC)三个指挥部。

图1 陆战队指挥部

图2 太平洋陆战队指挥部

图3 陆战队特种作战指挥部

陆战队指挥部及太平洋陆战队称为“舰队陆战队”;前者为大西洋舰队陆战队,后者为太平洋舰队陆战队。太平洋陆战队为编制最大的作战部队指挥部,约三分之二的陆战队兵力受其指挥;陆战队特种作战指挥部兵力则直接受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指挥。

2.2 陆战队作战部队

(1)建制部队(Basic Units)

通常按照“三三制”进行编组,如三个火力组编成一班,三个班编成一排,三个排编成一连;最大的建制部队为陆战队师。陆战队第1师驻地在加州潘诺顿营区,陆战队第2师驻地在北卡罗莱纳州雷琼营区,陆战队第3师驻地在日本琉球考特尼营区,1个陆战队师的编制兵力约为2.6万人。

(2)远征部队(Expeditionary Forces)

海军陆战队执行任务时,通常以“陆战队空地特遣部队”(MAGTF)形式进行部署。MAGTF通常由指挥机构(CE)、地面部队(GCE)、航空兵部队(ACE)、后勤部队(LCE)等组成;由单一指挥官指挥,组成具备“兵种协同”(Combined Arms)能力的远征部队。

太平洋陆战队指挥官及陆战队指挥部指挥官,向各作战司令部提供规模适宜的陆战队空地特遣部队,并按任务需求,从太平洋陆战队、陆战队指挥部以及陆战队预备役部队抽组。MAGTF具备多样性、弹性、可扩展性、快速部署力以及持久作战力,可执行危机反应、人道援助与救灾等各种行动,其运用概念如图4所示。

(3)航空兵部队(Aircraft Units)

海军陆战队航空兵部队由中队、大队及联队组成。中队是陆战队航空兵部队基本战术及行政单位,大队由3个及以上中队组成,联队由3个及以上大队组成。飞行中队编制规模约相当于陆战队地面部队营级单位,每个中队编制24架飞机。飞行大队编制规模约相当于陆战队地面部队团级单位,下辖飞行、训练及后勤等不同功能属性的中队。除飞行大队外,还有负责“非飞行任务”的航空管制大队等。

美国海军陆战队航空兵有4个飞行联队。其中2个飞行联队部署在印太地区,第1飞行联队隶属陆战队第3远征军司令部,联队司令部在日本冲绳;第3飞行联队隶属第1远征军司令部,联队司令部在美国加州圣迭戈。第2飞行联队隶属第2远征军司令部,联队司令部在北卡罗来纳州赫福洛克。第4飞行联队隶属海军预备役司令部,联队司令部在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

根据《2022年海军陆战队航空兵规划》,陆战队围绕“闪电航母”概念持续开展作战实验。2022年4月,陆战队派出20架F-35B战斗机,部署至最新的“的黎波里”号两栖攻击舰,进行完整的“闪电航母”作战演练,重点测试了F-35B战斗机搭载布放、甲板保障作业、夜间无辅助起降等内容,验证了在“美国”级两栖攻击舰上操作20架F-35B战斗机的能力。

《2022年海军陆战队航空兵规划》强调,F-35战斗机是陆战队航空兵的未来,为“空地特遣部队”提供了作战灵活性、弹性、生存力、杀伤力和战术优势。美国海军陆战队将在2022年底拥有164架F-35(142架F-35B和22架F-35C),预计2031年将拥有420架F-35(353架F-35B和67架F-35C)。同时,《2022年海军陆战队航空兵规划》要求发展无人作战力量,支持强对抗环境下的近海作战。

美国海军陆战队作战编组

数智创造价值,创新驱动未来

海军陆战队空地特遣部队(MAGTF)依编成规模分为陆战队远征军(MEF)、陆战队远征旅(MEB)、陆战队远征部队(MEU)三种,及特种用途陆战队空地特遣部队(SPMAGTF)。

3.1 陆战队远征军

陆战队远征军是平时与战时主要的常设MAGTF编组,共有3个MEF,第1远征军驻地在南加州及亚利桑那州;第2远征军驻地在弗吉尼亚州及南、北卡罗莱纳州;第3远征军驻地在日本及夏威夷。MEF编组通常包含1个常设的指挥机构、1个陆战队师、1个陆战队飞行联队、1个陆战队后勤大队(MLG);其兵力规模可达2-9万人。

MEF指挥机构(CE)成员包括中将指挥官及其参谋,通常根据任务编组,以指挥控制所属部队。MEF指挥机构具备独立运行能力,通常根据地理作战司令部命令进行部署,适度扩编后,MEF指挥机构能够担任联合特遣部队司令部(HQ),以支持联合部队、联盟部队,或多国应急反应等作战任务。

MEF地面部队(GCE)由陆战队师的建制部队,包括步兵团、炮兵团、坦克营、两栖突击车营、战斗工兵营、侦察营、轻型装甲侦察营等,根据任务需求编组而成。陆战队师是MEF地面部队的主体部队。

MEF航空兵部队(ACE)由陆战队飞行联队根据任务需求编组而成,飞行联队指挥官为MAGTF指挥官主要的航空兵作战顾问。ACE由前进作战基地、两栖舰船或是从位于两栖目标区打击距离内的航空母舰,派遣陆战队航空兵提供空中支持。

MEF后勤部队(LCE)由陆战队后勤大队根据任务需要编组而成,负责提供MEF部队后勤支持能力及补给链管理,以及提供与战区后勤机构的连接。

MEF是进行大规模危机反应的主要作战编组,能够完成各类军事任务。MEF在完成两栖作战或自海上、陆地或空中部署后,与运载装备及补给物资的海上预置船队完成连接后,可于岸上进行持久性作战,其指挥机构经过适度扩编,即具备担任联合特遣部队指挥机构的能力。

3.2 陆战队远征旅

MEB是MEF下一级作战编组(中型规模),可执行安全合作行动、针对大型危机或紧急状况进行反应,或依据指定任务进行扩编,以参与主要行动。MEB依照地理作战司令部分布,第1陆战队远征旅隶属第1陆战远征军,负责支持印太司令部及中央司令部;第2陆战队远征旅隶属第2陆战远征军,负责支持欧洲、非洲及中央司令部;第3陆战队远征旅隶属第3陆战远征军,仅支持印太司令部。

MEB通常由少将任指挥官,编组包含指挥机构、加强步兵团、飞行大队及后勤大队等,属中型规模陆战队空地特遣部队;当被地理作战司令部指定为联合特遣部队后,MEB基于指定任务,可扩编纳入陆军、空军或其他多国部队。其兵力规模一般3千-2万人。

MEB指挥机构(CE)成员包括少将指挥官及其参谋。MEB指挥机构的人员与装备编组可为MAGTF或联合特遣部队(JTF)司令部(HQ)的核心,可由海上或岸上执行指挥与控制,或根据任务进行扩编以因应大型应急作战。地理作战司令部能够藉由MEB指挥机构,在作战责任区内运用联合、兵种协同或多国部队,执行两栖突击、以及在各种环境下的持久性作战。此外,MEB指挥机构亦具备转换成较小规模(MEU)与较大规模(MEF)指挥机构的能力。

MEB地面部队(GCE)由陆战队加强步兵团,加上炮兵、战斗工兵、轻型装甲侦察部队、两栖突击车部队,以及其他配属部队所组成。

MEB航空兵部队(ACE)主体为陆战队飞行大队,由战斗突击运输直升机/倾转旋翼飞机部队、通用/攻击直升机部队、固定翼攻击机部队、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部队、无人机部队、空中加油机、运输机,及必要的指挥与控制、通信与情报、航空后勤等组织编成。

MEB后勤部队(LCE)由陆战队后勤大队以任务编组方式编成,支持工程、补给、勤务、运输、医疗、保养、滩头、港口、机场等作业。当MEB指挥机构于驻地时,所有例行性保障由MEF保障营负责;在训练及应急作战阶段时,任何后勤保障需求,超出MEF保障营能力的,由MEB后勤部队负责。

MEB能够根据作战环境调整兵力规模,能依照任务需求编组部队,其兵力规模与作战能力介于MEF与MEU之间;MEB具备执行各种军事行动能力,维持最大化的弹性编组,能支持地理作战司令部进行30天的自我维持作战部署。

3.3 陆战队远征部队(MEU)

MEU为美国总统、国防部长与地理作战司令部指派,以海上为基地、担任前进部署、具有快速危机反应能力,可执行各种军事任务的作战部队。任务包括侦察与监视、飞机与人员战术搜救、指定地区的占领与恢复、登船搜索临检扣押等任务。MEU可为地理作战司令部或其他作战指挥官,提供一支海基的快速反应部队,可担任第一个赶赴危机现场的美军部队,为后续大规模部队执行初期行动;或在许多潜在危机之地,提供可见与可恃的军事存在,展现美国保卫其海外利益的决心。

当前,大西洋舰队陆战队下辖第22、24、26 MEU(位于北卡罗莱纳州);太平洋舰队陆战队下辖第11、13、15 MEU(位于加州)及第31 MEU(位于日本琉球);通常维持一个MEU执行部署行动,一个MEU执行部署前训练,一个MEU部署结束返回驻地休假与再整备的轮调模式。MEU是陆战队前进部署的标准远征作战编组,也是规模最小的MAGTF,兵力规模大约为2600名陆战队员与海军人员。

MEU指挥机构(CE)由1位上校指挥官及其参谋组成(大约200名陆战队员与海军人员),指挥机构提供全般指挥与控制,以有效计划与执行,使作战以及MEU各部队之间协同动作得以执行。MEU指挥机构参谋包括情报、作战、后勤、通信、法律及公共事务等。

MEU地面部队(GCE)由1个加强步兵营与配属部队(包括炮兵、侦察、工兵、装甲、两栖突击车部队以及其他配属部队)组成,地面部队兵力大约1200人。

MEU航空兵部队(ACE)由1个加强飞行中队编成(包括陆战队中型倾转旋翼飞机中队、重型直升机中队、轻型攻击直升机中队、攻击机中队、无人机中队、空中管制分遣组及航空后勤中队等),以提供中型至重型空运能力、空中突击支持与近距空中支援;另外也具备航空交通管制、飞机保养/维护与航空后勤/补给能力。

MEU后勤部队(LCE)由1个战斗后勤营编成,具备补给、保养、运输、淡水制造与分配、工兵、医疗、燃料储存及分配,以及其他MEU部署所需要的勤务支持;LCE可提供在严峻的远征作战环境下,15日自维持作战。

前进部署的MEU有独特的任务编组,根据任务实施必要训练并配备所需装备,向战区司令提供1支完成战备的远征部队,能够在6小时内完成“快速反应计划程序”(R2P2)并启动任务,执行有限度应急作战、危机反应,以及诸如撤侨、人道援助、使馆增援、或担任MAGTF、JTF先头部队等其他类型任务。

3.4 特种用途陆战队空地特遣部队(SPMAGTF)

SPMAGTF能够执行各种危机反应、联盟/联合演训、及和平时期的非战争军事行动;通常在MAGTF或其他部队不适用或无法运用时编成,SPMAGTF规模并不固定,通常较MEU为小。SPMAGTF通常以MAGTF形式部署,一般包括指挥机构(CE)、地面部队(GCE)、航空兵部队(ACE)、后勤部队(LCE)等关键组成。SPMAGTF能够通过民用舰船/航空器、战略空运或陆战队建制航空器进行部署。

美国海军陆战队作战运用

数智创造价值,创新驱动未来

4.1 陆战队远征部队(MEU)执行两栖突击作战

2001年11月25日,美国海军由第1、第8两栖中队,第15、第26陆战队远征部队(MEU)编成“第58远征特遣部队”(Task Force-58),总兵力8000余人,由陆战队马蒂斯准将指挥,执行陆战队与海军历史上最远距离的两栖突击。陆战队远征部队从400海里外的海军舰船出发,夺取位于阿富汗的“犀牛”前进作战基地,这次两栖突击为后续部队快速进入作战区建立可信据点,更印证了两栖戒备大队(Amphibious Ready Group,ARG)搭载陆战队远征部队(MEU)任务编组构架的灵活性和快速部署能力。

4.2 陆战队远征军(MEF)执行地面反叛乱作战

2009年底,美国总统奥巴马决定增兵阿富汗执行反叛乱作战任务,海军陆战队不断抽调兵力投入阿富汗。到了2010年中期,第1陆战远征军(前进部署)由米尔斯少将指挥,接替第2陆战队远征旅(MEU),MAGTF兵力达到19000名陆战队员。不仅是兵力扩大,海军陆战队也主导了新成立的西南区域指挥部(Regional Command Southwest),作战责任范围包括赫尔曼德省(Helmand)与尼姆罗兹省(Nimruz)。第1陆战远征军持续对塔利班进行打击,协助当时的阿富汗政府扩展了行政管辖权。

4.3 特种用途陆战队空地特遣部队(SPMAGTF)执行美国本土救灾任务

2005年8月29日,“卡特里娜”飓风侵袭美国,造成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地区严重灾害,第2陆战队远征军接到命令后,立即派遣1200名陆战队员,开赴墨西哥湾参与救灾工作。救灾初期,以特种用途陆战队空地特遣部队(SPMAGTF)编组执行救灾,包含搜救灾民、运送补给品、清理残骸等工作。此外,两艘海军舰船搭载近300名陆战队员,携带后勤物资和装备,由美国弗吉尼亚州诺福克军港前往灾区。海军陆战队救灾部队高峰期兵力达到2500人,任务直至9月30日结束。执行美国本土救灾任务,现已经成为海军陆战队常态任务之一。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