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走到年末,各行各业都整理出了年度“成绩单”。在经济调整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也经历了诸多经营上的“震荡”,而一些行业表现同时说明:多年发展、积累之下,文化产业正在不断调整中变得更具活力。本文简明总结了行业发展的年度现象,背后动因,及未来的动能所在,引出了行业长期前景的相应方向。
文章指出:2024年文化产业发展尤为明显的现象,就是传统流量化、模式化的制作、营销策略不再有效,而相对应的则是无论何种类型、何种题材,只要作品质量优秀,都可以在市场上获得相应的认可和空间。这种变化,源自于新媒体发展带来的评价多元化,更来源于国内用户群体和从业者群体对自己需要怎样的文化产品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知。
2024年,国内文化产业爆发出了《繁花》、《黑神话:悟空》等经过长期积累的优秀作品,也推动国产文化进一步加入了全球内容产业竞争中。未来,文化生产、消费主体性愈发强健的需求推动下,产业经营技术和科技能力支持的不断提高,将促使国内文化产业更好发展。国内产业经过发展、竞争,培养了内生的活力源泉,可期未来中还需要随浪潮继续前行。
文化产业2024:
新旧转换,活力内生
纵观2024年国内文化消费市场,一种微妙的矛盾感潜藏其中。在电影、电视剧、综艺等市场中,前一时期反复成功的“经验”失去了再次验证的能力。知名导演作品、高额成本投入、经典偶像剧题材、明星流量加持等因素不再是产品获得商业成功的充分条件。什么样的作品、项目能够成功,似乎失去了“一定规律”。与此同时,一些此前并不热门的类型、题材在市场中出现,获得了相应认可,更在作品本身的市场、传播之外,带动了社会议题、文化热潮,形成联动效应。
新的现象,和整个市场对新现象的讨论说明着,失去旧规律并不是一种悲观情况,反而代表许多积极的因素正在变化和孕育着。在看似分散、各异的新生优秀作品背后,有一些新的“暗线”正在生成,将文化消费市场引向新的方向,也提示着国内文化产业的深层活力。
▍现象:模式和流量失效,精品多元呈现
2024年国内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如何?这个问题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出发,可能会得到非常不同的答案。
电影票房从总量和高票房影片业绩的角度看,似乎都略显乏力,但影片类型的丰富度、话题度都有所提升。游戏领域,手游营收似乎走到了瓶颈期,但单机游戏《黑神话·悟空》给行业打下一剂强心针。剧集市场上,长期大流量、高播放的偶像剧大面积遭遇评分、流量双重跌落,但《繁花》、《我的阿勒泰》、《唐朝诡事录》、《山花烂漫时》等新剧不仅丰富了观众选择,也将剧集质量标准推到了新的高度。分流的市场背后,一些可以总结的现象正在浮现出来。
(一)模式化生产、流量效应退潮
国内原创市场发展初期,市场规模和资金来源都受到限制,经验也非常缺乏。这一背景下,模仿成为最有利于高效产出的选择,“悬疑”、“古偶”、“音综”等类型正是在这种“复制”模式下迅速发展起来:一个热门的类型、流量足够大的明星,加上足够点燃情绪的宣传方案,往往就可以完成收益、口碑双重达标的任务。
然而,模式化生产、流量化推广的内容运营规律开始无法验证。曾经积累了信誉和口碑的知名导演、制作人,其新、旧作品受到质疑甚至“群嘲”,在今年出现得尤其多;粉丝经济、引发情绪的高光片段,都曾是获取流量、引导评价的密码,而在今年,随着“热搜戏”概念被提出,一些影视作品追求流量传播“为冲突而冲突”导致审美疲劳成为观众共识,推广热闹而内力不足的作品也都迅速哑火。
这些都说明:传统的模式化生产和流量传播方案已经开始失效。文化消费的客观需求始终存在,但套路式的成功模版很难再满足当下观众需求。
(二)精品崛起,回归产品逻辑
仔细观察2024年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的作品,可以看出观众对“好作品”的新标准和态度。
高标准制作的精品表现足够强劲。年初,电视剧《繁花》迅速积累了超过50亿的总播放量,并将唐嫣、辛芷蕾等演员的事业推上新高峰;5月,《庆余年2》和《我的阿勒泰》上线,迅速成为年度爆款,前者引发大量讨论,后者带动了新疆旅游火爆;下半年,预告多年的《黑神话:悟空》终于上线,并不负众望实现全球超2300万份的销售,同时带动了西游文化的海外传播和山西旅游热;此外,电影《里斯本丸沉没》、《只此青绿》等小众类作品也爆火出圈。这些作品的共同点在于,其完成效果都远高于市场一般水准,承载了创作者独特的审美或思考,作品本身质量成为最终标准。
退潮与崛起,预示着2024年有可能成为中国文化产业从“模版逻辑”回归“产品逻辑”的分水岭,产业从追求流量与规模,进入到追求高质量发展,以创作精品为目标,提升文化产业的真正竞争力。
▍归因:回归产品,内卷与外卷同步
产业底层逻辑的转换,得益于国内外产业和市场的发展变迁,以及投资者、创作者、消费者心态的同步变化。
(一)全球内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随着《流浪地球》、《热辣滚烫》、《庆余年》、《黑悟空》等作品的全球发行成为最新的成功案例,国产文化精品逐步加入了全球内容市场的竞争之中。这使得国内文化产业一方面获得了支持国外经济循环的能力,同时也开始承担起文化话语权竞争的任务。同时,电影《沙丘》、英剧《流人》等证明了,原有的文化产业强国依然保留着内容产业工业化的强劲制作能力,而Netflix进行的全球内容投资也在给日韩、东南亚等区域注入更多资源,推高了全球内容的制作标准,增加了优秀内容的筛选机制。
同时更需要注意到,尤其以韩国为例,本土影视生态循环被打破、人才流失等问题随之出现,因主要市场和投资方特定文化背景导致的内容文化扭曲问题正在日益凸显。如何进行自身民族文化的建构和讲述,为“走出去”的实践者们铺垫更有利的软环境,成为当下文化产业从业者面临的课题。
(二)多元主体下场催生新标准
文艺评论市场在过去一年中,呈现越发多元、深度、激烈的趋势。随着传统媒体网络化及网络平台社交化,社会评价方式和标准开始发生变化:专业教授毛尖、戴锦华开设B站账号,普通观众通过小红书图文推荐、排雷……各类主体参与舆论市场,打破专业评论KOL与饭圈模式并行的旧有评价与传播体系。不同角度、价值观、审美趋向的观点都获得其传播空间,符合大众需求的作品被更明确筛选出来,质量成为最终评价标准。
中国电影家协会在《2024中国电影观众变化趋势报告》中指出:“有共鸣”的内容虽然不构成观众进场的第一动力,却能引发映后的广泛讨论,助力电影走向“破圈”、跑出长尾。
(三)精品成为行业共识
2023年腾讯年会,马化腾提出,“腾讯要集中资源做好的精品,贵也是非常值得的”,引发行业热议,“精品”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议题。事实上,明确观念表达的背后是行业更早的实践积累:腾讯视频翻拍《三体》,从2016年公布影视化到2023年播出,周期长达7年;2024年初上线的《繁花》原著为茅盾奖获奖作品,耗时3年拍摄;《黑神话》从立项到上线用时6年多……
在爆款精品背后展开的,是涉及作品评价体系、立项评判标准、项目决策模型,乃至组织模式和管理机制的更深层次变革,从减量提质到开辟新类型,中国文化产业近几年持续革新,来回应从产业竞争到观众需求的变化。
▍动能:主体性、产业集群与科技加持
回顾2024年,文化消费市场已经形成多点爆发、浪潮不断的总体趋势,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正在变得更加清晰。
(一)中国文化主体性生成
近年来,学术界、知识界越来越多地探讨中国文化的自觉性、主体性问题,实务界也越来越意识到了国内文化主体性的存在和相应需要。国内文化产业在多年发展中,完成了从追赶模仿,到自主创新的升级;中国观众也培养起了更加强大的观赏主体性,更明白自己需要怎样的文化产品。
国产文化作品对中国文化的表达和诠释,逐步从在内容中设计个别京剧、瓷器、功夫等浅显古典元素,发展到《黑神话》中综合建筑、音乐、画面美学的立体呈现,乃至《三体》、《流浪地球》等在现代、未来世界阐释中式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这些优秀作品的文化主体性,不仅获得了国内市场的认可,它们在海外的传播能力和收益能力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文化的影响力来自高质量、主体性的发展,而非模式化、流量化的传播。
种种现象构成的趋势也揭示了: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内从业者需要继续提升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自我感知,做好内容创作技术与中国哲学基底、中国社会情感的结合,以国内消费者为第一服务对象,讲出以中国为背景的精品故事。
(二)IP经营促进产业联动
高质量精品的底座是以IP为轴心的成熟产业链体系,为IP壮大提供充足的资金、高水平制作能力及足够的耐心。美国迪士尼拥有迪士尼、漫威、皮克斯、二十世纪影业等影业公司,也涉足音乐、出版、游戏、主题乐园产业,更强势发力Disney+、Hulu等流媒体平台建设。
反观国内,以此思路搭建的产业体系也快速发展,以腾讯的“IP全产业链”布局为例,持续打造从文学、动漫到影视、音乐、游戏等垂直全品类体系。以阅文集团作为上游文字内容生产源头,储备孵化IP,腾讯音乐娱乐集团搭建起了音乐创作平台,企鹅影视、新丽影业、阅文影视等影视公司参与开发,腾讯视频主营流媒体传播,另有腾讯游戏、电竞业务发力,带动更大范围的IP产业链生态成长。
中国的文化消费产业要真正达到资金、技术、内容、经验、传播力全方位强健,还需要中国有更多生态企业崛起,带动上下游企业发展,提升中国文化产业的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
(三)科技加持文化生产
从电影、电视到流媒体,技术始终是影响文化产业的关键变量,人工智能更为文化产业带来新可能。《流浪地球》、《黑神话》的精良制作背后得益于中国先进的虚拟引擎、动作捕捉等应用CG技术能力,这也是中国动画竞争力快速提升的原因之一。外国媒体评价《黑悟空》曾说:“中国游戏开发者在技术、创意和文化表达方面取得巨大进展,这些进步反映了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
目前,以中央电视台、上海电影、光线传媒、腾讯影视、爱奇艺、芒果TV、优酷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平台和头部影视公司,都在加速AI布局。腾讯视频目前已将AI全方位应用于影视内容生产,仅在动漫制作的全流程中,50%的环节目前都可通过AIGC赋能。
▍余论
流量规律的失效、精品理念的爆发、多元而复杂的市场舆论,是2024年文化产业进一步点明的新趋势。这些新现象提示着,国内文化产业正走向新的阶段,迸发出新活力。
在过去的快速发展期,以网络平台为代表的各商业公司发挥了资源组织、资金支持、商业模式建设的功能,打造了新的文化产业链体系。新阶段中,国内消费者的主体性将更加迅速地建立起来,对精品需求更多、要求更高。这需要中国文化产业者发挥出前期积累的产业链能力,迅速跟进行业变化,充分运用前沿科技和经营手段,打造更繁荣和高质量的产业链生态,向国内观众和世界观众,输出传达中国精神的文化精品。
未来可期,而这个可期的未来,正需要产业中的每个参与者沿着2024年行业绘制的新方向继续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