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医”家人 | 俞海峰:九年如一日 守护血透患者的“生命线”

2021年中国医师节-“嘉医”系列报道】“尿毒症”三个字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致命的打击,看不见希望。而俞海峰现在每天的工作就是给在阴云笼罩中的患者和家庭带来希望和曙光。

作为嘉兴市第一医院肾内科主治医师,俞海峰会把患者的每一次微笑及感谢都化作自己肩上的责任,奋力前行。

感恩与责任 与患者同行

作为一名医生,俞海峰深知学习的重要性。“基本上有手术他都会过去,做一个手术都得4个小时左右,经常会错过吃饭时间,周末也经常去医院加班,不是工作,就是学习。”妻子朱英无奈说道。

学以致用,方能有所成。2012年,医学院刚毕业的俞海峰就回到了嘉兴,来到了市第一医院。在这里,他也是第一次接触到了这些特殊的“患者”群,他们虽身患重病,却依然顽强抗疾,对生命充满热爱。

“每次住院,我们都得到肾内科和血透室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关爱。让我婆婆得到良好的疗效,同时在精神上也得到了慰藉。特别感谢你们的细心观察、精心照护以及认真负责的医疗作风……”俞海峰和同事们经常会收到这样一封封感谢信。

这一封封暖心的感谢信,也激励着他们在提高疗效上不断思考探索,精益求精。

目前,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治疗方式中最常用的一种,而尿毒症患者在接受血透治疗前必须要建立一条血管通路,因此血管通路,又被人们形象地称为血透患者的“生命线”。由于种种原因,长期透析的患者往往会出现血管通路不畅或闭塞的现象,一旦出现问题,会大大影响患者的透析效果,进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限。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2017年,在俞海峰和同事们的共同协作下,在嘉兴率先开展超声引导下经皮内瘘狭窄球囊扩张术,这种介入手术很好地避免了传统方法的缺点,具有设备要求低、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费用低等诸多优点,近几年已成为血管通路狭窄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此外,俞海峰在腹膜透析、人造血管等医学领域也颇有造诣。

全力救治 家有我在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而在妻子朱英看来,他陪伴患者的时间远远多于家人,“经常晚上会接到电话就去医院里了,虽然每天在一起,却很少见面,他回来的时候我们睡着了,早晨他又很早出发了,几乎每年过年都是我带着孩子去双方父母家两边跑着过,感觉挺累的。他陪伴两个孩子的时间也是屈指可数,父母更是不用说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回想起初识时的甜蜜,“刚读大一时,偶然一次在火车上的邂逅,我喜欢喝些养生茶,刚倒好水回到座位,不经意间茶杯就被打翻了,他第一时间就问我有没有烫伤,给我递纸巾。”一番交谈后,得知他们同在温州读书,而他还是个医学生,顿生好感,“我比较崇拜医生吧。”下车时他们互留了联系方式。经过几年的交往,毕业后没多久,他们便结婚了。

结婚后的朱英深刻体会到了做医生家属的不易,“印象最深的是有次大宝生病,我们家离他单位近,我就带着两个孩子第一时间去医院找他,当时排队的人特别多,就第一时间给他打电话,却找不到人,心里就有点失望,为什么我需要你的时候,你不在我身边。即使你不在身边,帮忙找好医生进行个检查开个药也好啊,感觉找了个医生老公也没什么用。”

在一次次失望和无助中,她学会了跟自我和解。“今年大宝9岁了,很懂事,会帮忙分担些家务,照顾下妹妹,双方父母也一直都很支持我们,会帮我们带孩子,我自己平时上班时间相对稳定些,就多抽时间陪陪家人,偶尔带他们一起去旅个游。”

正所谓患难见真情,2015年的一天,正在单位上班的朱英突然感觉一阵胸痛,痛得直不起背来,连每呼吸一次都觉得在痛,意识到情况有些严重的她立刻给俞海峰打电话,他关照:“你赶紧开车过来,我看看。”朱英艰难到达医院后,俞海峰第一时间安排好了相关检查,检查结果是气胸需要进行手术,这一次他终于百忙之中能抽出时间来全程陪同,“有他在我就不害怕了。”

后来,她的气胸还复发了两次,但是想起他给的温暖,后来朱英也就没那么害怕了。“其实也挺惊险的,当时在外地旅游,每次他都是上班,从不跟我们一起出来,可能是高原地区,环境突然变化引发了气胸的复发,还好父母们在身边,就给他打电话,他也很着急,好在当地医院的及时抢救,他也全程进行了沟通指导得以顺利脱险。”

朱英也逐渐理解和支持丈夫的工作,“他每次的演讲,我都是第一个听众,我会提醒他哪些地方要注意语速、侧重点等方面给他一定意见,他也会跟我说些单位里一些温暖的事情,我希望他能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救助患者,家里有我在,你不用担心。”

儿子虽然有些害怕严厉的父亲,但是逐渐明白父亲每天的忙碌是在治病救人,也会为父亲是个医生而感到骄傲。(凤凰网浙江:陆姗姗 通讯员:吕慧 摄影:诸胜涛)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