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屯城越古今

新华社北京2月23日电 2月23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丝路屯城越古今》的报道。

在新疆西南部、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茫茫沙漠和戈壁上,崛起一座路网四通八达、楼房拔地而起、绿树成荫的城市。而城中心以北约十多公里处,是一座历史可追溯至汉代甚至更早的古城遗址,城墙依山雄峙,烽火台屹立在山顶,佛龛凿刻在悬崖峭壁上……

新城和古城,都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的一部分。图木舒克的千年文脉蕴藏于丝路屯城的历史线索里,又贯穿在绿洲新城迈向现代化的步伐中。

图木舒克是新疆最早开始屯垦的地区之一。辖区内不仅发现了古河道、引水渠等遗迹,还发掘出古代小麦、果核等遗存。自古以来,以农产品、生产工具、农业技术为媒,中原与新疆交往交流交融十分密切。

图木舒克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咽喉要冲。其东接龟兹,西连疏勒,南临于阗,西南与莎车相接,地处当今南疆喀什地区、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区的中心地带。汉代五铢钱、唐朝开元通宝、龟兹大钱、粟特文文书等遗物,仿佛诉说着古丝绸之路繁盛的商贸往事。

图木舒克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碰撞融合之地。在这里出土的部分造像壁画人物面部圆润饱满,与唐代中原审美相似,而在发髻造型、雕塑技法方面,又受兼具印度和希腊风格的犍陀罗佛教艺术的影响……

丝路往事越千年,图木舒克的故事依然在延续。从新中国成立时铸剑为犁的老军垦,到当下扎根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缘的兵团人,他们播撒下希望的种子,使荒原碱滩涌现耕地绿洲,让路网连通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城镇,用资源和文化禀赋为产业发展注入动力,如今的图木舒克生机勃勃。

千年屯城

屯垦兴则边疆兴,屯垦废则边疆乱。

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屯田积谷以应对边事。《汉书·西域传》记载:“于是徙屯田,田于北胥鞬。”

李恺曾任喀什地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副所长,在新疆从事近50年的文化和文物保护工作,曾多次考察图木舒克及其周边,并发现部分汉唐屯田遗址。在沙漠地带,屯垦遗址群沿古河道从西南向东北延伸,沙丘之中存在着古代的田畦、灌溉系统、小型居民点痕迹等。陶片、陶器乃至陶窑在不少遗址中被发现。结合卫星图像,屯垦区的遗址更加清晰。

李恺认为这片古代屯垦区便是西汉中央政府在西域西边的屯垦区北胥鞬。

图木舒克意为“鹰面部突出的地方”,市区以北那座古城遗迹规模宏大,范围经考古专家初步测绘超70万平方米,含小城、内城、外城、大外城四层区域。古城依崎岖陡峭的图木舒克山而建,山峰形似鹰嘴。山顶有烽燧,山坡有城墙,山下有土梁,山周有古河道、田埂等遗迹。

这便是托库孜萨来遗址,意为“九座宫殿”。该遗址又称唐王城遗址,《新疆图志·古迹志》记载:“图木舒克九台北山,牧人于土中掘得开元钱,因呼唐王城。”

图为2020年9月20日拍摄的唐王城遗址。(王俊龙 摄)

2021年,西域历史语言学家段晴通过研究唐王城遗址一带出土的两份文书,认定该遗址便是《新唐书》中所记载的“据史德城”。

据史德又称握瑟德、郁头州。《旧唐书》记载,唐朝将领高仙芝曾从安西都护府治所龟兹(今新疆库车)出发,经“握瑟德”,翻越帕米尔高原平叛。

唐王城历史文化研究院院长谢家贵说:“‘握瑟德’这一名称被保留在史书中,足以证明其在唐代西域中的重要地位。”

历史学者庆昭蓉、荣新江曾就托库孜萨来遗址一带出土的文书开展研究,根据他们的一篇论文,当地农户以缴纳税粮的方式,为唐朝治理西域提供了支持。

宋代,唐王城逐渐被废弃,淡出历史舞台。新疆屯垦历史博物馆馆长李宗乾说:“唐王城地处叶尔羌河下游,自然条件恶化,河水断流,或不再适合人们耕作居住。”

在清代,林则徐曾在南疆勘地。据他的《乙巳日记》记载,1845年,林则徐来到图木舒克及其周边时,曾遇大风,“黄尘迷目,几不见人”。循叶尔羌河畔而行,他面对的是“枯苇犹高于人,沿途皆野兽出没之所”“飞蚊、跳蚤纷扰异常”等状况。

尽管那时唐王城的辉煌已湮没在历史的风沙之中,林则徐仍就这一带的屯田建言:“若酾渠导流,大兴屯政,实以耕种之民为边徼藩卫,则防守之兵可减,度支省而边防益固。”他企盼“绣垄成千顷”。

1884年新疆建省后,刘锦棠担任首位甘肃新疆巡抚,曾派人招募农民,安置退役军人,发给籽种、牛具,以恢复南疆屯田,部分官员曾率领军民在图木舒克周边修建水库。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战士们脱下戎装开启新一轮的屯垦戍边。

新疆屯垦历史博物馆地处图木舒克城区,一张展览照片记录下1950年春的一个清晨,战士们在今图木舒克草湖镇首次犁地的画面:前面的人肩套绳索、低头弓腰,拉着一张古老的木犁开荒,后面扶犁的人脱去了棉衣,挽起了棉裤,棉裤后面甚至有两个破洞。

1950年春,战士们在今图木舒克市草湖镇首次犁地。(资料照片)

为加快沿边地区发展,195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建。军垦人用青春和汗水,平整土地、开渠引水、建设房屋、修建道路、植树造林,让农垦团场如雨后春笋般在图木舒克及其周边渺无人烟的荒原上“发芽”。

“这里是名为‘进去出不来’的大沙漠,黑夜只听风声,白日只见云朵。”1963年,诗人郭小川在今图木舒克永兴镇等地采风时,如此形容塔克拉玛干沙漠恶劣的自然条件。

“我跟着父亲来到这个遥远的地方,当时满眼荒漠,物资匮乏。”图木舒克居民陈明如此描绘当年的场景。“然而一群人凭借着为数不多的简陋工具开垦,一干就是一辈子。”

兵团人搞建设条件艰苦,睡地窝子、喝盐碱水,节衣缩食,白手起家。诗人吴凯写下:“用几个亮晶晶的汗珠子,斢了戈壁好多棉和粮!”

丝路要城

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

西汉张骞从长安出发“凿空”西域,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图木舒克在丝路交流上,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林梅村给出了他的观点:托库孜萨来遗址就是盘橐城。

相比于盘橐城,成语“投笔从戎”和西域都护班超更为家喻户晓。班超经略西域30多年,其中的17年便是以盘橐城为据点。

《后汉书·班梁列传》记载:“龟兹、姑墨数发兵攻疏勒。超守槃橐城,与忠为首尾。”

林梅村由“首尾”推测,班超防守的盘橐城在东侧姑墨(今新疆阿克苏一带)和西侧由忠管理的疏勒(今新疆喀什一带)的中间,而图木舒克的地理位置吻合史书对盘橐城的记载。熟稔西域文字的林梅村,还通过研究图木舒克出土的文书、文物,并结合史料,论证其推断。

林梅村曾表示:“盘橐城应是能够据守的堡垒。唐王城一带地势险要,先前土地肥沃、水草丰盈,建盘橐城于此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公元76年汉章帝即位后,驻守盘橐城的班超收到召回命令,然而疏勒、于阗(今新疆和田一带)等地的王公百姓苦苦挽留,“依汉使如父母,诚不可去”。于是班超决定留下,安定丝路、联络心向汉朝的西域诸地。

不同学者对托库孜萨来遗址的历史渊源有着不同的看法。但这一带出土的汉五铢钱、铸造五铢钱的模具、汉文木简,无疑是穿梭在丝路的古人留给图木舒克的痕迹,印证着《后汉书·西域传》所描绘的“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

丝路绵亘万里,京畿和西域的往来非一日之功,迢迢旅途中,使者、商旅等在哪里休憩呢?

从文学家柳宗元所撰写的《馆驿使壁记》,可一窥唐代驿馆、传驿制度。来来往往的中国人、外国人“授馆”后,即入住馆驿后,工作人员便会“阅其数”“书其物”,即清点人数、盘点物品。

在唐代,图木舒克一带也曾有“宾馆”。

20世纪80年代,国家、新疆相关文物机构组成考古队,在托库孜萨来遗址北部,发现了烽燧和城堡。考古队结合“又六十里至据史德城”等史料,以及当地出土的古钱币、饰物、陶片等文物资料,确认了这片现被称为穷吞木遗址的地方,便是新唐书中的“谒者馆”。

谢家贵认为,政府把官方驿馆置办在图木舒克一带,和唐朝影响力扩大、经济发展有关,也受这里手工业兴盛、农业发达等影响。他说:“有座驿馆,会让使者、商贾消除旅途中体力与精神上的疲劳,也能为他们畅通物流提供保障。”

“善商贾”的粟特人是丝路贸易中活跃的民族。

《旧唐书》记载,粟特人生下孩子后,会给男孩嘴上涂抹蜜汁,手掌涂抹胶水,期盼孩子能“口常甘言”“掌持钱如胶之黏物”,而粟特男子也会在二十岁后外出经商。据历史学家考证,粟特人曾把狮子、玻璃器、金银器等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而中国生产的丝绸、香料等物品,经粟特人转手卖给波斯人、印度人等,得以行销世界各地。

荣新江研究了在图木舒克及其周边出土的唐代法律文书,通过比较新疆其他地方出土的关于粟特人的文书,发现纳税、担保等方面内容具有一致性。他推测图木舒克一带可能存在粟特聚落。

丝路商旅让“阵阵驼铃”在图木舒克飘荡,这既是流传千年的往事,也是当下方兴未艾的事业。

唐王城机场是兵团南疆首个民用机场。自2018年12月通航以来,唐王城机场已开通乌鲁木齐、伊宁、阿克苏等疆内城市的航线,并以直飞或中转的方式连通北京、上海、郑州、兰州、成都、广州等疆外城市,航空网络不断丰富。2023年唐王城机场旅客吞吐量超30万人次。

2023年12月1日,新疆第四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图昆公路正式通车投用,连接起沙漠西北缘的图木舒克和南边的昆玉市。

“公路沿途有大大小小的沙包、沙坑几百个,其中最高的沙包近20米高,最低的沙坑深16米,建设难度大。”第三师图木舒克市重点公路工程项目代建指挥部指挥长梁文彬介绍,公路施工与环境保护措施并进,通过铺设防风治沙的草方格,并在一片原始胡杨林上方架设长约3公里的大桥,减少了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

通车后,两地间的距离由500多公里缩短至约300公里,出行时间由近6个小时缩短至3个小时左右。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交通运输局建设管理处处长杨科说:“项目的建成为沿线民众的出行提供了更加便捷、安全、舒适的交通环境,促进了两地间的经济交流,让农产品运输通道更加畅通,并能推动沿线旅游业等相关产业发展。”

人便于行达天下,货畅其流天地宽。

2023年11月,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喀什片区揭牌,包含第三师域内的喀什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揭牌仪式上,兵团分区与5家企业集中签约,签约总额达12.53亿元。

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是兵团唯一与南疆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田地区全部相交相接的师市,临近红其拉甫、伊尔克什坦、喀什徕宁国际机场口岸等五个经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的口岸,“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区位优势显著,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展现出生机和活力。

文化名城

“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

唐代诗人岑参的诗句,刻画出当时新疆地区民汉语言并用、文化繁荣景象。

作为多元文化荟萃之地,图木舒克积淀了丰厚的历史遗产。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唐王城及其周边的遗址,吸引了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调查队。调查队发掘、掠走了一批图木舒克文物,并将其考察成果以报告、图录、游记的形式发布。

1906年,法国探险家保罗·伯希和带领调查队在图木舒克发掘一个多月,找到了希腊雕塑风格的佛像残块等,后在托库孜萨来古城西侧悬崖下挖出现托库孜萨来佛寺遗址。

伯希和在考察笔记里写下:“我现在可以肯定,佛教在这里存在过,因为随处可以找到很多塑像残片。”

伯希和在图木舒克发掘到的艺术品文物包括浮雕、塑像、壁画、陶器,汉、唐、北宋时期的钱币等。如今,他的发现藏于法国吉美博物馆等机构。伯希和去世后,法国学者组织整理他的调查资料,并刊布了两份图木舒克的研究报告。

曾就职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日本学者篠原典生,结合报告中的托库孜萨来佛寺平面图开展过研究。

他认为,佛教早期从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以西传入新疆地区时,“僧侣们按照犍陀罗地区(今巴基斯坦、阿富汗部分区域)传统类型建造寺院”;接下来西域龟兹等地佛教兴盛,托库孜萨来佛寺遗址的寺院又受这些地方的影响,壁画、僧房等有着相似性;后随着中原佛教的发展,佛寺遗址所建寺院的结构,出土的方砖样式、造像的盔甲形象等,显现中原风格。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由各民族优秀文化百川汇流而成。

中华文明更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的根脉所在。探险家的活动引起了世界对新疆古代文化和丝绸之路文明的关注,与此同时中国学术界正在觉醒。1927年至1930年,黄文弼随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赴新疆开展考古工作,他的调查和发掘工作,为蹒跚起步的新疆考古奠定了基础。

在图木舒克考察期间,黄文弼发掘出的文物、文书和记录下的文字资料,为后世研究图木舒克提供了材料支撑。

新中国成立后,李遇春等专家在托库孜萨来古城发掘,不少学者就图木舒克开展研究,一代代考古人前行不息,笔耕不辍。2001年,托库孜萨来遗址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两年,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联合新疆专业机构就唐王城遗址开展了两期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

穿孔孔径不足1毫米的玻璃串珠、铜镜、陶佛面、红陶猴形佛像、乾元重宝、喀喇汗钱币……2023年5月,托库孜萨来遗址一期考古发掘出土40多件文物,在新疆屯垦历史博物馆首次展出。第一期考古发掘出土铜器、玉器、佛像、陶器、兽骨等各类文物500余件,基本明确城址、佛寺址、古河道等遗迹的构成。

“唐王城是一处不可多得的综合性遗址,为我们探讨该区域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及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资料。”托库孜萨来遗址考古领队杨睿说。

丝路含情,岁月知味。唐王城文韵经岁月沉淀,也潜移默化地滋养着普通民众。

在图木舒克长大的闫盼宁,从小就对唐王城等遗址耳濡目染。她大学修习汉语言文学,去年毕业后又选择到新疆屯垦历史博物馆当讲解员,她认为工作加深了自己对图木舒克厚重历史的理解。

“了解一个地方要先从博物馆开始,这里展陈的供养人佛头、色彩鲜艳的壁画等文物都是图木舒克的名片。”闫盼宁说,“希望把唐王城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新疆屯垦历史博物馆展览的唐代泥塑佛头。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赵晨捷 摄

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图木舒克不仅研究、保护文物,也在挖掘文化瑰宝所蕴含的时代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图木舒克及其周边红黏土资源丰富,为制陶制砖提供了原料,这一带出土的陶文物、陶窑遗址便是例证。2008年,由兵团申报、图木舒克保护的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在古代,土陶罐用于储水、净水,属于生活必需品,当下则以非遗的形式焕发出新的生机。2021年,图木舒克土陶技艺馆对外开放。在土陶馆体验区,通过完成拉坯、塑形、晾晒、上釉、烧制等工序,游客可以亲手制作茶壶、花盆、花瓶等土陶制品。

“我们向江苏宜兴的师傅学习制作紫砂壶,并在产品中融入唐王城、胡杨等本地特色元素。”“90后”陶艺师张国立说。他毕业于哈尔滨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2022年来到土陶馆工作,负责产品研发、制作,并面向社会人员展开培训。

据介绍,2023年前11月,土陶馆共接待游客近5.5万人次,培训研学学员200余人次,制作陶艺制品1.3万余件,超过六成已对外销售。

“手工看似简单,实则是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技艺,需要全神贯注。”张国立说。谈及对这份工作的理解,他表示:“我们把自己‘揉’到泥土里,‘烧’进陶器中。”

绿洲新城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图木舒克是古老的,赓续千年文脉,其仍在奏响生生不息的丝路屯垦长歌,继续书写各民族团结、发展、融合、繁荣的锦绣文章。建市20周年的图木舒克也是年轻的,其闪耀着日新月异的进步,在现代化道路上踔厉奋发阔步前行。

在图木舒克的锦绣公园,小桥流水潺潺、湖面波光粼粼、树林鸟鸣清脆,不少市民在此漫步、跳舞、健身。然而在数十年前,这里风沙肆虐。

锦绣公园。(王俊龙 摄)

市民买合木提·吐逊回忆,在过去,沙尘暴犹如狂风呼啸般袭来,遮天蔽日,脸被沙子打疼,眼睛被风沙吹得睁不开。

“正因为如此,我们愿意多种树,树能对抗黄沙。”买合木提·吐逊和众多第三师干部职工一同开荒修渠、植树造林、修路架桥,见证了从戈壁滩到如今绿色新城的“蝶变”。

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上,图木舒克秉持“园林靓市”的理念,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约50%,是兵团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

生态改善的溢出效应持续显现。永安湖属于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域内小海子水库的组成部分。去年9月底,2023图木舒克马拉松在永安湖生态旅游区打响,1600多名参赛选手你追我赶,赛道两旁的芦苇随风荡漾,天空中禽鸟翱翔。

2023图木舒克马拉松赛比赛开始,选手们冲出起跑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融媒体中心供图)

“我去过全国很多地方,参加了70多次比赛,‘图马’令人难忘。这里风光秀美,有湖泊、胡杨林、棉田、沙漠,全程都在不同的景色中奔跑,这种感觉真的太棒了!”来自河南省南阳市的马拉松参赛者周涛说。

向沙漠要土地,向沙漠要产业,向沙漠要效益。2023年秋天在图木舒克兴安镇,1.6万亩金灿灿的油莎豆喜迎丰收。油莎豆集粮、油、饲为一体,该镇在2017年引入这种耐旱、抗盐碱、可用于改良土壤的农作物,并种植在经平整的沙地上。兴安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李银琼介绍,去年油莎豆种植带动当地900名职工群众就业,为种植户带来每亩近2000元的纯收入。

2023年前三季度,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1%。

近年来,伴随着承接东中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东风,图木舒克群众也获得了更加充分的就业机会。

8年前,图木舒克唐驿镇群众阿依达(化名)在家中盖房时,不慎从屋顶摔落,落下终身残疾,曾一度抑郁。如今,她坐着轮椅,在家中熟练地使用织袜缝头机、织袜定型机,依靠双手,月收入约3000元。阿依达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与这家名叫新疆唐锦纺织有限公司的民营企业有关。

唐锦负责人张文茂2020年在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投资建设袜业产业园,现聘用1200多名固定职工,并通过“总部+家庭工坊+农户”的模式发展了800余户“家庭工坊”,让一些群众足不出户就能致富增收。

在新疆唐锦纺织有限公司厂区内,一排排织袜机快速运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融媒体中心供图)

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现有企业7600多家,其中私营企业超6600家。2023年前10月,师市招商引资项目达350个,总投资约657亿元,完成实物量超117亿元。

图木舒克在推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既强调物质文明,也强调精神文明。

新疆政法学院是第三师图木舒克市首个本科高校。这所成立于2021年的学校正探索同疆内单位建立合作,让学生的就业需求和新疆发展的人才需求“双向奔赴”。任浩就读于该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名来自吉林省四平市的学生,他说:“新疆就业前景广阔,希望未来能扎根于此,做一名人民教师。”

这名学生的想法和谢家贵年轻时类似。从湖南沅陵老家来新疆时,谢家贵不到30岁,他在农三师(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前身)种过地,也干过记者,后曾任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文联主席等职务。如今虽年逾花甲,他依然从事着唐王城历史文化研究和文艺创作。

谢家贵见证并陪伴图木舒克“出生”“长大”,又用笔墨书写、记录这座城市的发展和变迁。

“追溯图木舒克历史,就是了解这块土地上曾经居住、生活过的人们和所发生事物的来龙去脉,并探索现代社会发展和过去的联系,以古鉴今。”谢家贵说。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