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又掀起了关于降准的讨论。
近日,中信证券固定收益团队发布最新报告指出,面对10月社融数据,围绕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有关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成为后续市场博弈的焦点,除了“三支箭”支持民企融资外,近期不排除降准的可能,债券市场在震荡格局之下,短期仍然存在机会。
时代财经梳理发现,最近有接近10家券商分析机构提到降准在即。
“近期公布的金融数据、通胀等指标反映出国内需求复苏偏弱,国内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有望进一步增大,央行置换型降准概率有所增大。”11月11日,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时代财经指出。
周茂华认为,近期金融数据反映内需复苏偏弱,年底前MLF到期量大,通过降准置换MLF,有助于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为银行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拓展空间,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促进需求加快恢复。
如果降准是可能的,大概率何时落地?广发证券研报指出,近期已经进入降准的政策窗口期,预计未来一个季度大概率会有一次降准落地。光大证券宏观团队指出,11月至明年1月均是再次降准的合意窗口期,历史数据显示,1月降准的可能性更高。
不过也有证券分析团队认为,市场所期待的降息可能不会出现,至少11月降准预期不应过高。主要由于目前人民币汇率波动较大,降准可能传递的宽松加码的信号。
就市场各方对降准的关注,独立国际策略研究员陈佳11月11日告诉时代财经,这并非今年第一次市场期待降息降准了,“几乎每一次月度、季度宏观数据发布后,只要包括社融数据在内宏观数据不及市场预期,就会引发市场期望货币政策放松的议论。”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社融、物价等宏观数据“呼唤”降准
众所周知,降准降息是重要的货币政策,也是稳增长的重要手段。时代财经梳理发现,从2021年开始,央行已经进行了7次降准或降息。
时代财经制图
11月10日,央行公布了10月份的金融统计数据,其中,10月,M2同比增长11.8%,上月为12.1%;新增人民币贷款6152亿元,上月新增2.47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新增9079亿元,上月新增3.53万亿元。基数效应和内生融资需求偏弱等因素影响下,10月新增信贷和社融呈现回落。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从金融数据可以看出,在疫情反复扰动生产消费下,市场主体预期仍弱,叠加季节性效应,宽信用进程有所放缓。在温彬看来,前期多项稳增长政策密集出台,对信用形成一定拉动,但后续更重要的仍是尽快推动形成实物工作量,避免资金淤积和空转,提升金融运行效率。
申万宏源近日在对10月金融数据点评中指出,11月降准仍是有迫切性的,降准能够为货币向信用的传导提供可能性。
除了社融等金融数据外,CPI与PPI的最新数据也是券商分析机构认为降准要落地的催化剂。
11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10月份CPI同比上涨2.1%,涨幅回落0.7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10月份PPI同比由9月上涨0.9%转为下降1.3%,环比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2%。
至于截至目前的11月份数据,国盛宏观熊园团队研报称,从高频数据看,11月首周猪肉、鸡蛋价格分别环比涨1.7%、2.0%,蔬菜、水果价格分别环比跌8.6%、0.3%,叠加季节性影响,11月CPI食品分项环比可能持平或小升。
而PPI方面,国盛宏观团队研报称,11月首周原材料、工业品价格多数下跌:南华工业品指数环比跌0.7%,螺纹钢现货价格环比跌5.2%,布伦特原油价格涨2.8%。综合考虑季节性、经济边际修复、基数等,11月PPI环比可能持平,同比降幅可能小幅收窄。
综合CPI与PPI,国盛宏观熊园团队指出,当前通缩特征更加明确——CPI回落至2%左右,PPI时隔21个月首度转负。我国货币宽松旨在稳增长,后续降准降息(LPR)仍可期。
华创证券研报也认为,PPI持续压制利润,降息降准必要性提升。
据华创证券分析,从历史经验看,由于PPI的回落并不会提升制造业各环节的毛利率,反而会带动毛利率下行,因此,当PPI同比回落时,不仅是采矿业和制造业上游的利润增速会回落,制造业中下游的利润增速也会下行。历史上,当工业企业利润转负时都降息了,当前降息降准的必要性是客观存在的。
降准或许明年1月会落地
事实上,进入下半年,关于降准的猜测就此起彼伏。
光大证券宏观周报指出,9月以来,基于对流动性走势、降成本助力宽信用、降准置换到期MLF等因素的考量,市场对于再次降准的预期逐渐升温。
至于降准的猜想越来越热与MLF的到期有关。
据光大证券宏观团队, 四季度MLF到期量明显提升,通过降准置换部分到期MLF是常用操作。由于MLF操作需要以2.75%为利率向人民银行付息,降准则是将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划转为超额存款准备金,因而,通过降准的方式向市场投放中长期流动性,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的边际负债成本,进而推动贷款利率下行。
就降准可能带来的好处,光大证券称,考虑到经济修复仍面临多重不确定性,以及宽信用的持续性仍依赖于宽松流动性的支持,国债收益率对利空因素的反应逐渐趋于钝化,若此时再次降准,有利于市场增强对于资金利率维持低位的信心,从而推动市场利率保持低位震荡态势。对于股市而言,再次降准有利于增强市场对于宽信用持续性的预期,也会再次确认逆周期调节政策依然在持续发力,扭转市场信心。
在降准落地的时间节点方面,光大证券宏观团队认为,11月至明年1月均是再次降准的合意窗口期,历史数据显示,1月降准的可能性更高。
广发证券也认为近期降准的可能性加大,主要是由于10月底超储率1.2%(超出率代表银行闲置资金的充裕程度),低于去年同期。
广发证券分析,随着银行体系超储率进入低位,近期超储补充开始依赖央行对银行的债权扩张,资金面波动率上升,央行可能会考虑降准释放超储、对银行债权扩张、 财政存款投放这三个途径补充超储。
据其介绍,这些途径中,降准有三大好处,一是降准释放的超储具有永久性,对银行更友好;二是,降准主动性更强;三是,目前央行对银行债权再次垒至高位,11月待到期逆回购和MLF合计约1.9万亿元,通过降准置换部分债权到期,有助于维护市场资金面的稳定。
即便有不少券商认为降准可期,但也有分析机构认为对降准的预期不应过高。
东北证券指出,当前中国实体经济并不缺流动性,在流动性已经比较充足的前提下,相较于进一步降准降息,打通实体经济梗阻更为重要。
此外,东北证券也考虑到美联储加息对我国的溢出效应,东北证券称,11月美联储加息75BP,且加息终点预期被进一步抬高,中美利差持续走阔,美元兑人民币已在7.3左右的高位。若中国央行在此时逆势宽松,将给人民币带来更多压力,故央行或将避其锋芒。综合考虑,11月续作MLF或是更佳选项,而降准的预期不应过高。
开源证券研报也提到,人民币汇率近期受美联储快速加息,市场对国内经济的谨慎预期等因素影响,出现过快贬值,央行稳汇率压力陡增,此时降准会导致汇率进一步承压。因此我们认为市场所期待的降息可能不会出现。
对于分析机构从以防汇率进一步承压出发,认为近期不会降准,周茂华对时代财经表达不一样的看法,他认为,如果央行降准,预计对汇率影响有限,主要是国内货币总量保持合理适度增长,货币政策延续稳健基调,并非大水漫灌,政策重心支持经济复苏,基本面稳固为汇率稳定提供强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