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化对中国公共政策的理解?专家学者各抒己见

原标题:如何深化对中国公共政策的理解?专家学者各抒己见

楚天都市报12月16日讯(记者国倩 通讯员廖伟陈嘉玲)近日,由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理解中国公共政策”工作坊开幕式在该校公共管理学院报告厅举行。来自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30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如何深化对中国公共政策的理解”进行研讨和深入交流。

《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解亚红主编认为,本次工作坊的主题契合时代热点,有助于构建科学的公共政策学科体系。解亚红指出,理解中国公共政策需要从认识历史发展、明确制定过程、开展实践调研、借鉴新兴学科四个方面着手,而了解社会实际情况是理解中国公共政策的前提,广大学者必须深入实践开展调研以获得丰富的一手资料。

主旨报告会环节,由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地方政府治理与地方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立荣教授,中心常务副主任、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徐增阳教授先后主持。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工作坊主题,结合自身研究,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着手,就如何理解中国公共政策进行了系统阐释。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赵凌云从国家中长期规划这一独特角度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方式进行了深刻解读。赵凌云以“设身处地,方能谈理解”亮明研究原则,指出中长期规划是理解中国公共政策的思维起点,“阶段和时代的长期规划、结构和质量的五年计划、规模和速度的年度计划”三个部分,包含着一脉相承、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共同肩负着中国共产党把握时代脉搏的执政使命。

厦门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陈振明教授立足后疫情时代全球治理体系的新动态,着重分析了当今我国公共政策研究的最新进展、重点研究方向和他国经验借鉴,为进一步深入理解中国公共政策提供了新视角。

华中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徐勇教授从“调与适”的角度对理解我国公共政策进行了深入阐释。他强调将中国经验带入公共政策学的重要性,提出从调理、调节、调养、调教、调整六个维度理解中国公共政策。他勉励广大学者要坚持在马克思主义引领下,树立公共政策研究的中国学派自觉。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李文钊教授详细论述了理解中国公共过程的解释性框架;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孟天广副教授着重分析了数字政府的理论构建与实证评估;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岳经纶教授从部门间关系、中央与地方关系、国家间关系、全球与中国关系入手,提出了中国公共政策制定的四个维度。

在分论坛环节,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厦门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深圳大学、湖北省委党校等全国十几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如何理解中国公共政策”进行了热烈研讨和深入交流。

据了解,此次“理解中国公共政策”工作坊由华中师范大学主办,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地方政府治理与地方发展研究中心共同承办。得到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30余所高校的大力支持,各地近5000人通过线上和线下形式参与了此次会议。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