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的海峡两岸文博会,都少不了台湾文创业者的身影。这里不仅是他们大显身手的舞台,更是他们交流取经的园地。
在第十二届文博会上,由台湾“国际插画交流协会”策划的“台湾文创 IP 馆”,更是吸引了形态各异、理念多元的年轻台湾艺术家。他们当中大多人都是首次到大陆交流,在展现台湾创意“微·美学”的同时,他们也借由此机会对大陆的文创市场有了全新的理解。
美学产生于生活周遭
导报记者昨日实地探访,本届文博会“台湾文创 IP 馆”的大门形似一座小火山,“喷发”而出的图形元素遍布整个展馆墙面。
展馆主视觉负责人是来自高雄的年轻设计师黄意钧,她告诉导报记者,“火山”比喻生活中的灵感就像喷发的小火山一样源源不绝,而遍布四周的图形代表了创意,正是一点一滴微小的事物构成美学的基础,也紧扣台湾馆的“微·美学”主题。
台湾“国际插画交流协会” 理事长谢慧英
“美学这件事,不一定是发生在博物馆、艺术展,而是在我们生活的周遭产生。” 台湾“国际插画交流协会” 理事长谢慧英在接受导报记者表示,“艺术生活每一天”也是“台湾馆”所要阐释的概念。
谢慧英指出,台湾创作者的作品繁多、创意丰沛,但部分创作者太过专注艺术性本身,对于如何让作品有更多曝光率、如何导入市场概念、如何找到通路并没有头绪。而刚成立不久的台湾“国际插画交流协会”,就是希望不断去挖掘台湾在地优秀文创作品,通过整合资源、科技应用、对外推广三个面向,积极协助这些年轻的创作者,使他们的作品有更多市场发展的可能性。
多元艺术一次呈现
徐存莹
由台湾年轻设计师徐存莹创造的品牌ty-HSU,以地球上的濒危动物作为主要创作元素,将这些可爱生灵绘制在可以随身佩戴的丝巾、头绳上,表达与人类“共存”的概念。
同样是关注环保议题,Homesicker的设计师黄意钧则创造出一个千年后回地球的外星思乡人,在她的画中,千年后的新北金瓜石神社、基隆造船厂遗址充满了奇幻色彩
黄意钧
参与本届文博会台湾馆的设计品牌来自全台各地,他们虽然年轻,但也充分体现出台湾文创丰富的想象力与旺盛生命力。
Dora
独立设计师Dora创造的EK是一只“四不像”鸟,代表了中寻求自我认同的台湾年轻一代。
花莲设计师吴盈盈创造的亲子品牌“发芽1号”是一颗来自未来的红豆,在台湾努力寻找适合长大的土壤。
发芽1号
还有由“艺丰云设计创意有限公司”带来户外设计品牌“疯兔”,则是一只从实验室跑出的兔子……
李思远
为了契合本届文博会“文旅·共生”的主题,本次台湾馆也特地请来台南文旅示范单位“158.栈”,青旅老板兼设计师李思远现场向大家展示如何将一栋近70年的台南老屋从被拆除的命运中解救,改造成为旅馆和咖啡店。
此外由“共生岛”团队在展馆内设置的互动体验专区,完美结合媒体、科技、插画艺术,参观者步入其中就能在屏幕上随机“化身”成动物,随着人的动作摆出各种姿势:将手抬一抬,屏幕上烟花齐放;两个人凑到一起,屏幕上的动物之间还会冒出粉色爱心。路过的观众都被这个装置吸引,纷纷进来尝试解锁还有哪些“彩蛋”。
厦门成为他们的好开始
导报记者昨日在展馆也了解到,尽管创意多元,但大多数参展的台湾品牌推广还只停留于网络通路。因此对于通过文博会拓宽合作渠道,他们也充满了期待。
高全庆
“艺丰云设计创意有限公司”创意设计总监高全庆告诉导报记者,他们的设计品牌去年开始有到大陆展出的机会。他也察觉大陆的文创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尤其转化意象的速度和想法,每一年都在变化。而借由此次参与文博会,他也获得与这里的艺术家互动的机会,他透露自己昨日与轮胎雕塑家陈晓东结识,未来可能有跨界联名合作的想法。而室内设计师李思远则表示,很早就听说厦门有很多有历史价值的老建筑,他希望能实地观摩,寻找更多的灵感与合作机会。
“台湾文创 IP 馆”是台湾“国际插画交流协会”第一次策展,之所以将厦门文博会选为第一站,理事长谢慧英告诉导报记者,除了地理距离因素之外,也因为受到厦门文创氛围的感染。
“我们在布展之前就带着设计师去了海丝艺术品中心、红点设计博物馆,很多人是第一次到这里,都十分惊艳于厦门对于艺术创作的支持。”谢慧英说,台湾毕竟市场规模较小,她相信把创作者带到厦门会是个很好的开始,文博会也会成为他们非常重要的“第一步”。
导报记者 林静娴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