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耀客传媒在上海电视节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年度发布会,耀客传媒重磅力推的“时代报告剧”《在一起》部分主创现身现场,分享了拍摄心得。今年3月,反映疫情中各个行业“战疫”故事的时代报告剧《在一起》宣布拍摄,并力邀了《蜗居》编剧六六、《我的前半生》编剧秦雯以及著名导演刘江、曹盾、张黎、安建、沈严等加入,演员方面则邀请了张嘉译、雷佳音、贾乃亮、靳东、杨洋、邓伦、黄景瑜、朱亚文、孙俪、谭卓、李沁、海清等,可谓群星云集。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该剧共10个单元20集,分别是《生命的拐点》《摆渡人》《救护者》《同行》《决战火神山》《搜索》《方舱》《武汉人》《我叫大连》《口罩》,其中《摆渡人》《搜索》《同行》《方舱》四个单元已经杀青。
在发布会现场,主创代表回忆了拍摄时的难忘经历。
《生命的拐点》编剧梁振华、导演韩晓军、主演谭卓现身发布会。谭卓在剧中扮演一位ICU主任,这个职业所要求的冷静和专业让她感触很深。“这个戏带有纪实性,我希望我表演的时候能百分之百呈现出一个医护工作者的冷静和专业性。”
《摆渡人》编剧高璇、任宝茹,主演朱俊麟携手站台。该单元聚焦外卖小哥在疫情期间主动担负起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的任务,从而表现了平凡中的伟大。任宝茹说:“之所以选择外卖小哥,是因为在疫情期间,在武汉封城的情况下,外卖小哥出入相对方便,可以看见这个城市发生的一切,看到那些生老病死。另外一个原因,是想表达对外卖行业在长期尤其是在疫情期间的感谢,因为真的是他们在养活着宅在家里的我们。”
《救护者》讲述了首批驰援湖北医疗队的故事。编剧费慧君和李晓亮共同回忆了创作过程中最难忘的一幕。最初在采访医生原型时,他们试图询问医生如何跟病患家属沟通。“就在那次采访中,我突然感受到了医生镇定冷静的外表下内心脆弱的一面,我当时很心疼,但是很敬佩,就那一次突然就触摸到了那些大牛们他们很崩溃的时刻。”费慧君说。
《同行》单元讲述了武汉封城后,两位身在外地的武汉医生结伴逆行,重回武汉的故事。导演滕华涛、林妍在现场提到了拍摄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拍摄时间比较紧,天气也热了,但演员还要穿很厚的衣服来拍摄。“我们是用不同的交通工具往武汉前进,几乎每天都在转场。还有就是疫情期间(武汉街头)其实是没有车的,我们得想尽办法还原给观众真实的感受。”滕华涛说。
疫情期间,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的建设堪称奇迹。《决战火神山》这个单元就聚焦了建设者们是如何和疫情争分夺秒的赛跑。编剧冯骥表示:“短短十天之内,一座火神山拔地而起,这不仅是中国的奇迹,更是中国精神和力量的体现。”
《搜索》围绕流调员们如何在24小时内锁定病人展开故事。编剧徐速说,“如果说火神山是抗疫第一战线,那么流调员就是第二战线,他们和志愿者们一起守护住了千百座城市,《搜索》就是讲述这群人的故事。”
《武汉人》讲述的是疫情期间社区工作者的故事。编剧周萌、王瑩菲,主演贾乃亮、张萌、王艺哲等共同现身现场。贾乃亮称,他私下其实和角色非常像,爱帮忙。做社区工作没多少钱,但要有社会责任感。“演的时候也是,我们夏天穿着羽绒服,里三层外三层,但你不会觉得我一定要在这个戏里露脸要怎么怎么样,这就是平凡,退去浮华的背后,就是有血有肉有温度。”
《方舱》的主演孙佳雨、王自健、毛晓慧说,拍摄中最大的体会就是“难”,但拍摄再辛苦也抵不过真正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辛苦。
《我叫大连》源自一个真实故事,是讲一个大连人本来要去长沙,却阴差阳错留在了武汉,最后成为了一名医院志愿者,被网友形象地称为“汉囧”。编剧彭三源、郭澄骏解释了缘何选择这个人的故事:“首先是这个故事有喜感,而且因为他是普通人,更能大胆地写他的恐惧,写他的逃跑,事实上他确实也逃跑了,逃跑了之后再回去的,然后在医院里成为一个志愿者。我们从这个故事里面看到了普通人身上的光芒。”
《口罩》讲述了一个服装厂老板转产口罩的故事。编剧李田、吴忠全,导演杨文军,主演董璇、涂松岩等也来到现场。导演杨文军谈到,这个单元主要写一个小人物在疫情中的成长。“这是一个小老板,他以前不是做这个的,疫情开始以后就投机做口罩,但他的成长故事很感人。他喝了酒跟我说,他为了办这个口罩厂,买这个机器,把自己的别墅都卖了,买了套八十平米的房子住进去,住进八十平米的房子以后却发现家人的心贴得更近了。我希望把他这个感受传递给观众。”
红星新闻记者 邱峻峰 编辑 李学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