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为何会任命无从政经验的胡适任驻美大使

正是看中了胡适的一些背景,蒋介石才决定启用胡适担任中国驻美大使。

提到胡适,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是著名学者、文人,五四运动的旗手,以及各种有趣的逸闻趣事。但是,在文人身份之外,胡适还是一个政客。他曾担任民国驻美大使,这一当就是四年。在出任驻美大使这一重要职务之前,胡适没有丝毫从政经验,他甚至都没有在民国政府里任过职。胡适担任驻美大使,是从1938年6月到1942年9月。这是中国抗日战争最艰难的4年。我最好奇的是,为何蒋介石会任命一个毫无从政经验的人担任驻美大使?蒋介石是出于什么目的呢?

我查了一些资料,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关于胡适的生平,我就不多说了。直接进入正题。

先来说说胡适和蒋介石的关系。

胡适从美国回国后,由于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学,迅速暴得大名,一时间成为全国的舆论焦点,从此在文化界立定脚跟。蒋介石对他有所耳闻。正式见面,则是1927年。这年12月1日,蒋介石和宋美龄在上海结婚,婚礼当天,数百位军政要员、显贵名流应邀参加。而胡适也是受邀嘉宾之一。在婚礼当天,蒋介石和胡适曾短暂会面。这是他们俩人第一次见面。后来,蒋介石和胡适的私交渐渐频繁。

胡适虽然是文化人,但是他却对政治抱暧昧态度,所以他愿意结交政界权贵。胡适主编的《新月》杂志出版后,曾委托蒋介石秘书陈布雷转送一套给蒋介石,表明他想亲近蒋介石,亲近政治。1932年2月18日,蒋介石在汉口的寓所里邀请胡适共进晚餐。两人相谈甚欢。第二天,胡适又去蒋介石寓所吃饭,同席的还有陈布雷、陈立夫等人。这次会面,蒋介石对胡适有了更多的了解,对胡适也产生了好感。临别时,胡适赠送给蒋介石一册《淮南王书》,蒋介石欣然接受。1934年4月4日,胡适又托人给蒋介石送了一封信,对政局发表了一些看法,并请蒋介石“用全力来做自己权限以内的事”。

领导提拔下属,事先都会进行一番了解和考察。胡适和蒋介石私交时间长,而且关系不错。这是胡适得以出任驻美大使的基础。

在对日问题上,胡适一直是主和派。他坚决反对同日本开战,主张同日本和平谈判。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蒋介石在庐山召开庐山会议,发表了庐山谈话,核心就是面对日本人的侵略坚持抵抗到底。当时,参会人员除了一些政府要员、军队统帅之外,蒋介石还邀请了一些著名学者、文人参会,胡适就是其中之一。而这个时候,胡适仍旧主张与日本和谈,反对抵抗。

英美诸国对日本侵略中国的态度,并不是一开始就坚决反对的。这些列强,考虑问题只从利益出发,根本就没有什么国际道义可言。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们在日本侵略中国这件事情上,态度比较暧昧。胡适的主和理论,符合英美诸国的口味,不会让美国反感。如果此时派一个主战派过去,很有可能激起美国人的反感,反而达不到宣传中国抗战、争取英美支持中国抗日的效果。这是蒋介石任命胡适担任驻美大使的原因之一,但并非主要原因。

下面,我们来聊蒋介石任命胡适为驻美大使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蒋介石亟需取得国际社会的支持,特别是美国的支持。怎样才能说服美国支持中国抗日呢?当然是找一个在美国有一定人脉、有一定影响力的人。胡适就是这样的人。那么,胡适的影响力来自哪里呢?

胡适在美国,绝对不是埋头读书、醉心学术那么简单。

胡适是1910年9月进入康奈尔大学的,专业是农学。但是,1912年,胡适就改了专业,转到文学院学习。在学校里除了学习之外,胡适还加入了一些社团,并且在其中担任要职。比如,他担任了过康乃尔大学世界学生会的会长。1914年2月,胡适获得了学士学位,不久之后就担任留美学生会哲学教育群学部委员长。上过大学的人都知道,参加社团,不但可以获得锻炼,还可以更快出名。加之胡适在学校里刻苦用功,这让胡适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

一年之后,胡适经学校推荐,转到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专业是哲学,老师叫约翰•杜威。

约翰•杜威,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但是,除了这些显赫的身份之外,杜威还有一个更加显赫的身份,他是共济会的高级会员。共济会这个组织十分神秘,围绕着它,有很多阴谋论。但是,这个组织是真实存在的。共济会会员一共有33个等级,而杜威就是33级别的会员。

也就是说,胡适本人有共济会背景。

事实上,胡适1910年进入康内尔大学,1911年他就在日记里写了他与共济会这个神秘组织的接触。这年12月2日,胡适在日记里写道:“夜往访L.E.Patterson之家,夜深始归。是夜偶谈及Freemason(规矩会)之原委始末。”这里的规矩会,就是共济会。一年之后,1912年12月,胡适就代表康奈尔大学大同会,到费城参加世界大同总会,还被推举为该协会的宪法部干事。而这个世界大同会,是共济会的分支组织。这一切,并非巧合。有学者研究指出,胡适在成为杜威弟子后,经杜威介绍,也加入了共济会。有了杜威的能量加持和光环照耀,胡适在美国才会如鱼得水。

共济会为何要扶植胡适呢?答案很简单,就是寻找代理人。胡适对中国传统文化十分不屑,而对西方自由主义则顶礼膜拜。他们需要有人在中国否定传统文化,传播西方价值。胡适是个很好的人选。

事实证明,胡适做到了。1917年1月,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这年7月,尚未拿到博士学位的胡适便从美国回到北京,到北京大学任教授。而1919年5月,爆发了五四运动。当然,这并不是说,五四运动就是胡适策划的,但胡适确实是新文化运动中扛大旗的人。

五四运动爆发后,胡适邀请老师杜威到北大讲学。杜威欣然前往。1919年4月30日,罗素夫妇抵达上海,胡适专程前往迎接。罗素本来只打算在中国呆几个月,但是他来到中国之后,才发现五四运动在中国的影响力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期,他想继续深入研究。于是向哥伦比亚大学请假一年,后来这个假期又延长了一年,算下来,杜威在中国一共呆了两年零两个月。

胡适回国十年后,1927年,美国的《纽约时报》发文高度评价胡适,称他是“中国的文艺复兴之父”。这一年,胡适还被选为管理美国退还庚款的中基会的董事。

这些事实足以说明,胡适在美国的影响力,来源于老师杜威。而杜威的背后,则是共济会。

另外,胡适和罗斯福的私交也不错。罗斯福本人也是共济会会员,他于1904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学习,是胡适的校友。胡适在哥大期间,就结识了罗斯福,那时候估计胡适做梦都想不到,罗斯福日后会成为美国总统。

正是看中了胡适的这些背景,蒋介石才决定启用胡适担任中国驻美大使。

那胡适这个大使做得如何?称不称职呢?说实话,胡适是不称职的,蒋介石对他的表现更是大为不满。

蒋介石让胡适去美国,是要争取美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支持。支持,不能只是嘴上说说,得拿出钱来,得给武器呀!蒋介石让胡适过去,就是要他说服美国出钱来帮中国打日本的。但是,胡适到了美国之后,竟然采取“四不”政策,也就是“不宣传、不借款、不购军火、不办救济事业”。这与蒋介石的初衷是完全背道而驰的,这可把蒋介石气坏了。1942年9月,胡适卸任驻美大使。这年10月13日,蒋介石在日记中这样评价胡适的大使生涯:“彼(胡适)使美4年,除为其个人谋得名誉博士十余位以外,对于国家与战事毫无贡献,甚至不肯说话,恐其获罪于美国……文人名流之为国乃如此而已。”

蒋介石的话,说得十分尖锐,但也是实情。驻美大使期间,胡适确实到处演讲,竟多达400余场,前前后后获得过39所大学的博士学位。蒋介石对胡适十分不满,这才将其撤换。在蒋介石的心目中,胡适这个驻美大使当得实在不称职。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