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深睿医疗乔昕:诊断和治疗是医疗AI的核心环节
“东面是中科院,北面是北大。”在北京中关村的办公室里,深睿医疗CEO乔昕向健康界介绍着公司“绝佳”的地理位置。在这里,近200人的科研团队有一半员工是来自北大和中科院。
加上杭州分部的科研以及营销力量,成立仅一年零五个月的深睿医疗,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已经获得三轮融资。
医疗背景的创业者更具优势
在近30年的从业经历中,乔昕都没有离开过医疗。他曾先后就职于北医三院、西门子医疗,历任西门子医疗东北亚CT事业部总经理和西门子(中国)医疗事业部大中华区副总裁、医疗服务业务领域总裁。这期间,乔昕一路见证医学影像技术的一次次发展变革。当2014年人工智能正式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时,他意识到,这将会是“工业革命”级别的科技革命,其影响之深远甚至将超越互联网革命。
“所谓的互联网+、人工智能+,其实都是医学临床的应用+。目前来看,医疗所应用到的技术实际上是相对通用的一些底层技术,比如像计算机视觉技术、组学技术等。”基于对行业的认知和趋势的研判,乔昕认为,诊断和治疗是整个医疗服务行业最核心环节,而AI医疗就是解决诊断和治疗在临床需求上的技术创新。
现在患者看病的体验并不好。挂号难、排长队,患者在几个科室东跑西颠是常见状况。患者为了更准确的诊断和更好的治疗,往往还是会选择“挤”到三甲医院。而对于临床一线的医生来说,苦衷与忙碌程度在愈演愈烈的医患关系中也可以看得出来。
乔昕表示,另一方面,国家在实现全民医保的同时也在控费。这就说明医疗服务有两方面的工作要去做,一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二是要减少浪费,让有限的资源服务更多的人,给更多的人提供更好的服务。而医疗AI正是通过技术创新帮助医生在诊断和治疗上提升效率和更有效地对接资源。
道彤投资合伙人邹国文同样向健康界表示,看好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及其从供给端对医疗行业的改变。作为深睿医疗早期的两轮投资者,道彤投资已经投资了三个AI医疗项目。
“我们希望用一些最前沿的科技,让诊断和治疗更加精准,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服务,而这个过程实际上也减少了不必要的开支。‘让看病不再困难’是我们的愿景,医疗服务本身离不开情怀。”乔昕如是说。
深睿医疗推出智能辅助诊断系统、人工智能医疗科研平台等产品,在满足医生临床需求的道路上,不断更新迭代。“我们的优势就是能够把握哪些技术能够很好地跟临床去合作、去结合,更好地去应用技术。我们团队很多人都是从传统医疗行业过来的,大部分从业经验都有25年以上。”在乔昕看来,优良的团队基因是深睿医疗能够在短时间内“小有成就”不可或缺的因素。
2016年,乔昕结识了深睿医疗现在的董事长,百度联合创始人之一、酷我音乐创始人雷鸣。雷鸣在2015年就已经带领8名博士进行智能医疗影像领域的探索,二人一见如故。这个初始团队强大的科研能力也为后来深睿医疗的“横空出世”奠定了基础。随后,深睿医疗现在的CTO李一鸣加入团队。李一鸣曾先后就职于百度和高德,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至此,这支有着强大医疗基因的团队打造完成,其技术成果也开始逐步走向产品化和商业化。
赋能良恶性鉴别影像诊断
不久前,深睿医疗刚刚参加了一场“肺结节CT读片百人大赛”。读片大赛选择了100例有病理结果的肺结节病变CT片,深睿医疗的深睿医生Dr. WiseTM医学辅助诊断系统,与江苏省三级甲等医院和基层医院126名初级、中级、高级职称的医学影像医生同场竞技,同时,阅片医生通过深睿Dr. WiseTM Cloud智能影像云阅读CT片,快速做出疾病良、恶性的判断。区别于其他企业,深睿医疗的产品专注于疾病的良恶性鉴别而不仅仅是筛查。从筛查产品进阶到疾病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标志着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又一进步,而这正是切合临床需要的。
比赛结果,机器诊断超过了医生诊断的平均水平,但第一名仍然是医生。
“这就说明机器仍然要向人去学习,通过和医生的互动,不断迭代。医生则通过机器更好地服务患者,让自己的水平不断提高,这就像竞赛一样,是互相提升的过程。”乔昕说,比赛的意义不是强调人代替机器或者机器代替人,而是机器辅助医生,把临床中存在漏诊或者误诊的问题解决掉。
解放军南京总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卢光明教授作为主办方负责人表示,来自临床治疗的数据,10%~30%的良性肺结节被进行了手术。尽管手术切除病变可以缓解病人对肺癌的恐惧,减轻精神压力,但给病人造成身体的损伤,浪费了有效医疗资源,同时也增加了医疗费用。“了解人工智能是能帮助医师对肺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进行肯定的诊断,在某种程度上增强我们医师对诊断的信心,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减轻部分病人的思想负担,利于更好地选择治疗方案。”
乔昕透露,此次大赛前,深睿医生Dr. WiseTM医学辅助诊断系统在针对疾病的良恶性鉴别上经过半年的测试和试验,通过与各大医院进行合作,得到医生的反馈后不断改进。“前期的数据积累大概有近数十万份,医疗和其它行业不同,不是在量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质。因为每一份数据都是包含着医生个人的经验以及认知,所以这些数据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模型的建立以及分析。”
正如乔昕所坚持的,诊断和治疗是医疗服务的核心竞争力,深睿医疗除了已经落地的智能辅助诊断系统,也在着手布局治疗领域。“治疗前的智能规划、治疗中的引导,还有治疗后的评估,以及在评估过程中,能够随时调整治疗方案。这些都是人工智能可以去做的。”
“没有谁代替谁,机器做得好就机器做,医生做得好就医生做,二者结合做得好那就一起做。”乔昕表示,对于“AI能否取代人类”这一话题,其实关注点更应该落在赋能。
深睿医疗采访(标清)
AI医疗“蛋糕”虽大 引领行业任重道远
国内AI医疗热潮始于医学影像领域,初期以肺癌早筛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较常见,随着技术的革新和应用场景的深入,各家公司的发展思路和重点相继发生变化。深睿医疗在肺癌早筛产品推出后,陆续开展针对多种疾病的临床应用产品的研发,向综合影像AI平台方向发展。
截至目前,医学影像在医疗数据总量中占比约80%,包括CT、核磁、超声、病理、内窥镜、眼底等,因而医学影像的数据处理相关产业潜力备受市场各方追捧。2017年至今,医学影像AI领域的大部分公司,业务都涉及AI辅助诊断肺结节项目,与此同时,一些创业公司也迅速获得融资,2017年甚至被业内称为AI影像"肺结节年"。深睿医疗正是“趁火”而入,成立仅一年多便迅速完成三轮融资,总额达3亿元。
行业虽火,但还停留在初级阶段。麦肯锡全球研究所曾预测,大面积使用人工智能诊断疾病可能不会太快发生,即使早已入局的巨头们,也不过是入门级水平,不过这并不妨碍AI的成功渗入,成为医疗的底层技术,就像之前的IT技术一样。
乔昕也认为,“临床需求很多,目前行业做的只是单一病种的技术革新,严格意义上来说都不能叫辅助诊断,只能是早期筛查,在整个行业版图中还是很浅很浅的层面,并不能达到改变医疗服务模式的程度。”与此同时,乔昕坦言,AI医疗行业还在建设中,需同行从业者共同努力。“目前我们做的只是其中一小块,所以并不存在市场份额不足一说。以后需要不断提出新的产品,逐渐覆盖所有的需求,现在只做一点怎么就能说是把医院占领了呢?”
AI医疗行业“蛋糕”足够大,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分得一杯羹”。融资青黄不接、技术迭代的瓶颈,以及商业模式断裂,任一因素都可能成为压死“靠技术吃饭”的初创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对此,邹国文表示,“AI医疗刚刚进入发展期,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随着人才的瓶颈逐渐突破,医疗AI的发展,第一是要有持续的高质量数据源,来不断训练打磨AI产品;第二产品要更加贴近临床需求,从医生角度出发,做医生的助手,并培养医生习惯;第三是解决付费和市场准入问题;最后,作为一个重大创新技术和产业,不仅仅要engage政府,更重要的是all in政府。”
创业一年多来,乔昕用三个关键词总结自己的坚持与感受:价值、认可、团队。
价值不仅体现在为患者提供精准的医疗服务、为医生提供便捷的高效助手,更体现在企业价值的实现。“我们很多技术人员原来没有医疗方面的背景,也不知道技术在这方面怎么去应用,随着我们团队不断磨合,做出来的产品被医生所接受。我们经常能够收到医生的反馈,说你们的技术帮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这对于我们自身而言,也是价值的实现。”
而价值的实现也就伴随着得到认可,包括投资人的青睐和市场的认可。“我们很愿意用道彤投资丰富的医疗服务资源,帮助深睿医疗更快、更长远发展。” 邹国文解释,深睿医疗团队同时具备丰富的医疗影像行业背景和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丰富的pipeline能够很好的与医疗场景结合落地,这样的”技术+应用“组合在AI医疗领域凤毛麟角,正是基于对医疗的深入理解,深睿的产品更能贴近临床医生的需求,也更能够落地,把AI诊断方法真正融入到现有的诊疗流程,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和水平。
在乔昕看来,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团队的努力。“我们不是纯技术性的团队,还有很多人是临床背景,综合性比较强,大家能够相互合作,相互协调,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团队的力量实际上是最重要的。” 正是如此,乔昕坚信,随着整个行业技术的落地、解决方案的完善,人工智能必将在改变医疗服务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文来自健康界,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下载创业家APP,读懂中国最赚钱的7000种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