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引擎轰鸣,中国印度领跑!全球旅游业迎来“窗口期”

【文/观察者网 邓军 编辑/赵乾坤】

据美国旅游行业媒体Travel Industry Wire、美国商业资讯网Business Wire等外媒报道,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Kearney)与沙特阿拉伯旅游部联合发布的最新报告《转折点的旅行和旅游业:转型增长原则》(以下简称“报告”)显示,预计到2034年,旅游业对全球GDP的贡献将达到16万亿美元(约合114.7万亿元人民币),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1%以上。报告指出,该行业的扩张速度约为全球经济的1.5倍,若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劳动力短缺及基础设施不足等日益严峻的挑战,将释放巨大的商业机遇。

报告预测,亚洲将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旅游区域,至2034年,该地区旅游业对GDP的直接贡献率预计将超过7%。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和印度两国到2030年将占据全球出境游市场25%以上的份额。

斯里兰卡、泰国、印度尼西亚和沙特阿拉伯等国,凭借对旅游业的大力投资,也有望实现显著增长。这一势头正推动其国际游客数量增加、旅游商业活动活跃度提升及全球知名度扩大。

细分领域方面,体育旅游(预计2032年市场规模达1.7万亿美元,约合12.19万亿元人民币)和生态旅游(复合年增长率14%)正重塑行业格局。全球旅游科技市场预计2024年规模为105亿美元(约合752.7亿元人民币),到2033年将增长近一倍。

报告强调,为支持行业繁荣,需大幅扩充相关设施——预计需新建700万间酒店客房、每年增加1500万个航班,并投资建设足以支撑全球300亿次旅行的基础设施。

国际旅游媒体《旅行与旅游世界》(Travel amp; Tourism World)援引世界旅游业理事会(WTTC)的分析称,未来十年可持续旅游将成为更重要的优先事项。

WTTC预测:至2035年,旅游业将为全球经济贡献约16.5万亿美元(约合118.28万亿元人民币),占全球GDP的11.5%;从现在至2035年,行业年复合增长率(CAGR)预计为3.5%,高于全球经济2.5%的预期增速;2035年旅游业将创造约4.6亿个就业岗位,占全球就业总量的近九分之一(约11.1%);国际旅游支出将以3.4%的年复合增长率增至2.9万亿美元(约合20.79万亿元人民币);国内旅游支出预计以约3.3%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7万亿美元(约合55.2万亿元人民币)。

WTTC认为,这一乐观前景源于国际游客对旅行体验需求的持续增长,以及全球旅游基础设施投资的加大。随着非洲和亚太等新兴市场的发展,全球旅游业有望在未来数年创下新纪录。

然而,未来的发展并非坦途。

Business Wire的报道指出,报告同时警示了重大风险。例如,当前旅游业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8%,若无有效干预,到2034年该比例可能升至15%。游客每年产生的废弃物预计达2.05亿吨,占全球固体废弃物的7%。劳动力短缺问题也日益凸显:2022-2023年英国旅游业员工流失率高达53%;美国酒店业尽管薪资涨幅高出通胀率16个百分点,仍面临招聘困境。报告警告,若不采取果断、协同的行动,到2030年行业或因未来动荡面临高达6万亿美元(约合43.01万亿元人民币)的收入损失,错失成为韧性、包容性和再生发展引擎的潜力。

Travel Industry Wire报道提及,沙特阿拉伯旅游大臣艾哈迈德·哈提卜(Ahmed Al Khateeb)表示,沙特正大力投资再生型旅游目的地、前瞻性基础设施及人才培养——目标不仅是2030年接待1.5亿游客,更是助力塑造和支持全球旅游业的未来。

世界经济论坛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博尔格·布伦德(Børge Brende)呼吁,应以多方利益相关者合作为基础,对支撑旅游业的体系进行大胆重塑。从协调可持续燃料标准到赋能当地社区参与旅游规划,都需重新设计规则,打造一个更有利于人类与地球的行业。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