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期货交易所总经理朱丽红:形成有效碳定价需要建立期货市场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翁榕涛 广州报道

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迎来“满月”,截至8月13日,累计成交646.78万吨,总成交额3.27亿元——这是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交易开市以来21个交易日的成交数据。

全国碳市场自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市场交易活跃、价格稳中有升,交易价格是以48元/吨作为开盘价,最高成交价是61.07元/吨,整个涨幅波动相对平缓,日均价格是41.94元/吨到58.7元/吨之间变动。日成交量除了首日成交量比较大达到410万吨,日常成交量都在数万到30万吨之间变化。

8月13日,广州期货交易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朱丽红在碳中和高峰论坛指出,“推出碳排放权期货具有必要性,‘双碳’目标意义深远,目标的实现需要金融支持。碳定价是碳金融创新的基础,而形成有效碳定价需要建立期货市场。 ”

碳排放权现货交易规模仍较小

朱丽红表示,现阶段发电行业已纳入碳市场,配额总量约40亿吨,按照当前碳价50元/吨计算,名义市场规模约2000亿元。参考过去八年碳排放权现货交易试点情况,按照控排企业具有交易意愿的配额规模占配额分配总量的10%计算,约为200亿元,这对于一个期货品种来说,可供交割实物量相对较小。

碳排放权现货市场的成交规模预计能达到什么水准?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介绍,“参照地方试点的交易情况,交易量和配额发放量的比值大概在5%左右,也就是1亿吨的配额分配量,它的年交易量大概在500万吨。如果按照这个比例,我们认为全国市场的年交易量首先能达到2到3亿吨的规模,平均下来每天就应该能达到100万吨以上的交易量。”就目前来看,交易规模还有比较大的增长空间。

在纳入行业方面,目前免费发放配额的发电企业2225家,数量也还比较少。随着水泥、电解铝、石化、钢铁等控排行业逐步纳入,预计配额总量将超过70亿吨,控排企业数量将大大增加。

赖晓明表示,“当前是只有电力一个行业纳入碳市场,明年应该有两到三个行业会纳入碳市场。希望在十四五期间,能够把八个重点行业全部纳入到碳市场体系来。”

朱丽红认为,当前碳排放权现货市场的工作重点是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运行机制,在总量确定、配额分配、注册登记、核查、清缴、抵销、信息披露等各环节,形成相对稳定、透明的制度体系,确保现货交易顺畅;碳排放权期货市场则是通过引入流动性实现公开透明的碳定价,并为控排企业提供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期现货市场各司其职、归位尽责、紧密配合,形成合力促进碳减排。

形成有效碳定价需要建立期货市场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碳排放权期货是碳交易产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碳期货市场有利于提高碳定价效率,满足控排企业等市场主体管理碳价波动风险需求,提高碳期现货市场整体运行质量。从欧盟碳交易市场的发展进程来看,其运行之初就推出了碳期货产品,其交易量占碳市场交易规模的80%以上,为欧盟碳市场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

具体来看,当前碳排放权现货市场采用的是一对一的全额交易机制,这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存在交易透明度不够、流动性不足、资金占用成本高、交易效率较低,且容易衍生风险等问题,而碳排放权期货具有交易成本低、连续性好、透明度高等特点,同时,纳入碳市场交易体系的控排企业,具有管理碳价格波动风险的内在需求,可以通过碳排放权期货市场进行风险对冲。

在市场参与者方面,碳排放权现货市场,是通过限制控排企业的排放总量来产生配额盈缺,进而出现买卖动机而形成的,因此碳排放权现货市场是一个以控排企业为交易主体的市场,这些企业参与现货交易是以完成履约为主要目的。而碳排放权期货的推出,能够容纳更多市场主体参与交易,提供充足的流动性,进而形成更加有效的价格信号。

投资人和控排企业的出发点不一样,投资人参与市场交易可能是为了获取收益,对价格会更为敏感,对市场的繁荣、活跃和稳定起到积极的作用。

“碳交易市场需要尽快引入合格投资人入市。”赖晓明指出,按照试点的经验,交易量中有三分之二是投资人参与的,此外金融机构作为投资人的一个群体,拥有成熟的投资经验和风险管理能力,监管部门如果能够支持更多金融机构参与碳交易市场,对市场的健康发展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朱丽红认为,碳排放权现货市场以碳配额的现货交易为主要目的,碳排放权期货市场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定价。市场规模和现货制度体系是影响碳排放权期货制度设计的重要因素,期待碳排放权现货市场不断优化完善,为碳排放权期货的适时推出提供良好的制度支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