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角美一条古朴的老街却有着奇怪的“南洋名字”

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有个古村叫石美村,历史悠久,曾经作为厦漳水路中转站而繁华一时。

历史上的石美埭头小东门古港,通向厦门、金门,可达台湾以及海外,使得这处古港有着丰厚的人文积淀。宋初,龙溪已与国外通商,增设石美市。明代中叶,月港海运事业蓬勃发展,石美集市发展至最辉煌,清末以后,由于战乱和海运闭塞,石美逐步被取代,石美的商行、商店渐渐移到角美集市。


null



石美村中文物古迹众多,至今仍有古街、古渡口、古厝、古庙、古宗祠等古建筑。

石美街就位于石美村内,分为石美街、石美外街两条。街道不宽,也就七八米,但却熙熙攘攘,两旁的古建筑有闽南典型的骑楼,有南洋风味的番仔楼,也有闽南、南洋合璧的建筑。


null



null



这条古街,当地人又叫“巴萨”。

“巴萨”是马来西亚语,是市场、集市的意思。街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根据《石美乡土史》的记载,抗战时期,石美村很多人下南洋发展回来,聚在一起开会,为石美街取了个“洋”名字。新中国成立前,一些铁船都可以直接停靠在石美村口,一些南洋的产品,如番仔火(火柴)、肥皂等从这里输送进来。这里成为漳州上世纪较大的“进口”商品的集散市场之一。早期这里饮食店、旅馆、金店、打铁铺、裁缝店等应有尽有,繁华一时。

曾有荷兰归侨到石美村认祖,他们是先前从石美到印度尼西亚,再到荷兰的。


null



街上有个店铺之前是亚细亚公司的店面,店铺上的“亚细亚公司”牌匾还保留着,字迹还清晰可见,原是专门卖火油的店铺,当年生意十分兴隆。亚细亚公司是英荷壳牌石油公司的子公司,曾垄断亚洲特别是19世纪上半叶中国“火油”的销售市场,直到1951年,亚细亚火油公司在中国内地的业务才宣告结束。


null



如今部分店面还依稀可见精美雕花。传统老理发店里,一面铮亮的半身镜,一张破旧的木质理发椅,还有墙上挂着的那些泛黄的老照片,似乎都在述说着往事。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