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众汽车全资电池子公司PowerCo首席技术官Sooho Ahn向外界透露,大众汽车将集中精力应对其欧洲电池工厂的建设和生产,同时还将开发类似宁德时代的电池组技术。
同时,大众汽车计划使用高锰负极材料,这种负极材料使用较少的镍和锂,将用于大众廉价EV车型电池的生产。
众所周知,动力电池在汽车生产中占据40%的成本比例。因此,不止是大众,众多车企都在设法避免被“卡脖子”,试图掌控主动权。那么,大众眼中的“CTP”技术究竟是何种技术,以至于要去效仿?
何为“CTP”技术?
简单来说,CTP 是指直接把电芯集成到电池包上,同体积下的电池包能够装下更多的电芯,从而增加电动汽车的续航。截至目前,宁德时代CTP电池已经历经三代。
早在2019年,宁德时代就已经首创了CTP 1.0技术。相比于传统的电池包结构采用“电芯⇒模组⇒电池包⇒底盘”,宁德时代研发的CTP 1.0则直接省掉了电池内部的关键结构——模组。也就是直接把电芯集成到电池包上,这样同体积下的电池包能够装下更多的电芯,体积利用率达到了55%。
到了CTP 2.0技术,官方并未透露太多细节。根据宁德时代的年报披露,CTP 2.0磷酸铁锂电池产品在2021年已实现了大批量交付,也就是说,这两年搭载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的车型均采用了该技术。
今年6月,宁德时代正式发布了CTP 3.0麒麟电池。这块电池在无模组的结构的基础上,将横纵梁、水冷板与隔热垫集成为多功能弹性夹层。同时,功能模块共同电池包底部空间,将水冷板置于电芯之间,不仅换热面积扩大了4倍,还将电池包内部体积利用率达到了72%。
此外,CTP 3.0麒麟电池的能量密度达到160Wh/kg,三元高镍可达255Wh/kg、实现续航超一千公里。并且支持5分钟快速热启动、10分钟快充,在安全、寿命、效率、以及低温性能方面均实现提升。根据规划,这块电池将于2023年实现量产。
动力电池技术上的领先优势,也让宁德时代在汽车生产过程中处于“霸主”地位。根据此前宁德时代发布的财报显示,今年三季度营收高达973.69亿元,同比大增232.4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94.23亿元,同比增长188.42%,创下宁德时代最高的单季营收和净利润水平。同时,宁德时代以 37.6% 的市场份额稳居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第一。
而从2019年开始,宁德时代一直是大众汽车的供应商之一。旗下的ID4X、朗逸纯电、高尔夫纯电等均有宁德时代电池的身影。不过,从近段时间大众一系列动作来看,其似乎有意在“去宁德时代化”。
大众试图掌控电池话语权
在策略上,受制于技术能力,大众并未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而是采用合作与自研两种模式。
5月29日,大众集团在华全资子公司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宣布投资10亿欧元获得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母公司——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同时,大众集团还增持与江淮汽车的合资企业江淮大众的股份至75%,获得该合资公司的管理权。
7月份,大众投资的德国萨尔茨基特(Salzgitter)新电池厂破土动工,也是大众首座欧洲电池工厂。该工厂投资约20亿欧元,计划在2025年投产。同时,工厂在满负荷运转下将能够生产40GWh的动力电池,供给50万辆电动汽车。在动工仪式上,大众不仅首次提出了标准工厂的概念,还展示了新一代的Unified电芯定义。
据悉,在大众规划的6个电池工厂的蓝图,都将由大众新成立的公司PowerCo负责。在大众的计划里,PowerCo将负责整个动力电池价值链的活动,与合作伙伴一起投资逾200亿欧元发展动力电池业务领域,年销售额将超过200亿欧元。
此外,早在2020年5月,大众就与中国第三大电池生产企业国轩高科签订了《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之附条件生效的股份认购暨战略合作协议》,在此次非公开发行和股份转让完成后,大众中国斥资约11亿欧元,合计持有国轩高科约4.4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6.47%,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两个月后,国轩高科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再次审议通过了《关于补选第八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的议案》。至此,国轩高科迎来“大众系”的首位董事——大众中国副总裁FrankEngel。
对于大众来说,入股国轩高科一方面可以借助其动力电池技术上的优势,打破对宁德时代的过度依赖,降低谈判“溢价”,另一方面,还可以借助其背后中国市场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保证汽车生产的稳定有序进行。
目前,在大众的电池供应商中,已有包括宁德时代、国轩高科、SKI、LG新能源、三星、欣旺达以及当代安普瑞斯科技有限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