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能正常行走、双下肢瘫痪,再到重获站立的希望,短短3个月间,39岁的杨先生因后纵韧带骨化压迫骨髓,经历了如过山车般的人生经历。
逆转脊髓损伤致截瘫这一“世界性难题”,上海长征医院骨科颈腰椎病区团队通过自主创新技术——将压迫脊髓的长节段椎体骨化物“空间前移”,成功解除导致杨先生瘫痪的“罪魁祸首”。术后第二天,激动人心的一幕出现了:杨先生的双腿可以动了!心灰意冷的杨先生脸上重现了久违笑容,“谢谢医生,给了我重新站起来的机会!”
三个月前,杨先生因双下肢无力、麻木,在外院经历了一次腰椎手术,但术后恢复并不理想,他一度出现大小便失禁、双下肢截瘫等。
辗转多家医院,最终,杨先生在母亲的陪伴下来到上海长征医院就诊。检查发现,杨先生颈胸椎后纵韧带骨化,严重压迫颈胸髓,这是造成患者双下肢瘫痪的症结,初步诊断为颈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后纵韧带骨化症通俗点说,就是病变的韧带变成了骨头,骨化的韧带会压迫脊髓,脊髓哪天不堪其重,突然罢工,就会引爆。”上海长征医院骨科颈腰椎病区主任史建刚解释,杨先生的情况就是“炸弹”爆了,脊髓失去了指挥下肢运动的功能。
要想恢复如常,必须手术。可检查报告,又给医生出了个难题。
杨先生颈胸椎骨化后纵韧带节段非常长,压迫性占位一直从颈2延续到胸8段椎管内,其中胸椎段的骨化后纵韧带对脊髓形成严重压迫。如此广泛的骨化物涉及节段多,厚度大(最厚处可达8毫米),将脊髓压成“一线”,留给脊髓的生存空间真可谓是“薄如蝉翼”。
通俗来说,要将脊髓从这样一种状态下解救出来,如同“鸡蛋里长了一根很长的骨头”,在不弄碎鸡蛋的情况下,把骨头取出来,术中稍有不慎就可能进一步加重病情。
有了上一次手术失败的经历,面对再次手术的巨大风险,杨先生充满了疑虑。“只有把压迫脊髓的骨化物去除,脊髓功能才有恢复可能。”上海长征医院骨科颈腰椎病区副教授王元与患者及家属深入沟通,“虽然手术难度和风险很大,但我们一起努力,再创造一次重新站起来的机会!”
据悉,胸椎弥漫性后纵韧带骨化症,通常采用胸椎后路减压手术,操作虽相对安全且简单,但无法切除骨化物,仅达到姑息性治疗目的,复发率高。
而且杨先生脊髓压迫来自前方,“间接减压”后胸椎的脊髓不具备后移的足够空间,无法保证疗效。前路或者侧方入路的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虽可直接切除骨化物,但极易造成脑脊液漏及脊髓损伤等并发症。
结合多种手术入路利弊,治疗组经多次综合评估,决定采用由史建刚自主发明的创新术式——胸椎后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可控前移融合术(TACAF):即通过胸椎后入路,并以后方钉棒系统作为杠杆,将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向前推移,避开难度极大的完整切除骨化后纵韧带,降低手术难度、减少并发症的同时,提高了术后疗效。
这样一来,手术更复杂,必需做到毫米级的精准前移骨化物而不伤及脊髓,但对患者而言,获益更大。
手术如期开展。在麻醉科、输血科等科室的全力配合和保障下,史建刚和王元团队为杨先生实施了TACAF手术。经过7小时的奋战,使超长节段的连续型严重后纵韧带骨化症实现了后路安全直接减压,这也是该院在脊椎外科手术中又一次新的突破。
术后当天,杨先生即刻明显观察到双下肢肌肉收缩,双腿可在床面水平移动,“变轻松了”。术后第4天,杨先生双腿可以抬离床面。“你的下肢功能随着康复的进程会逐渐改善和提升,将来重新站立行走大有希望。”听到史建刚的话,杨先生的母亲喜极而泣。
史建刚介绍,脊髓损伤致截瘫被称为不可逆转的“世界性难题”,团队采用此项技术已诊治30余位颈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特别是对一些超长连续型颈胸椎后纵韧带骨化,后纵韧带骨化延及枢椎、颈胸段的病患进行了手术,均获成功。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在脊髓功能没有发生严重障碍时,通过手术往往能够获得比较理想的结果,一旦发生瘫痪,即使再手术,大部分人也很难恢复生活自理。”史建刚说,杨先生瘫痪卧床3个月后,术后能够再次恢复下肢运动功能,堪称医学上的奇迹,“这也为未来我们继续深入研究颈胸椎韧带骨化病及脊髓损伤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依据”。
作者:李晨琰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片来源:院方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