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合青岛峰会的召开,山东菏泽巨野工笔牡丹画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有人双手撰写梅花篆字,有人手持双枪百步穿杨,巨野工笔画的画师们却是单手握双笔,甚至更多,在笔尖的不停转换中,一幅幅富有生命力的鲜艳牡丹跃然纸上,令人叹为观止、惊艳世界,有力破解了文化“双创”难题。
破题方法一:让工笔牡丹画技术进入寻常百姓家
工笔牡丹画火力四射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深深的植根于群众的沃土之中。从事工笔牡丹绘画的,不是厅堂里的专业画家,而是田间地头的农民。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也是建设的主力军,科学的理论只有被人民群众所掌握才能变成物质的力量。绘画分类多种多样,工笔牡丹画能脱颖而出,重要原因是有了农民的参与。农民画画,画的内容一般都是农民生活的缩影,《丰收的庭院》里有牡丹勾勒的丰收,也有鸡鸭鹅、马牛羊、小狗小猫生活的百姓庭院,极富生活气息。工笔牡丹画让绘画这个曾经专属文人的艺术,也让曾经只知道拿锄头的农民,有了进入艺术殿堂的机会,让农民的幸福感、价值感爆棚。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为工笔牡丹画的发展提供了根本动力。
每一幅工笔牡丹画,都不单单是一朵花,不仅蕴涵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还是对当代人民美好生活的讴歌。如今,农民成画师,文创有新人,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推动了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破题方法二:让工笔牡丹画立足时代大潮
在巨野书画院的大厅里面,张贴着一幅长16米、高4.8米的巨幅工笔牡丹画《盛世中华》,截至目前,这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工笔牡丹画。画面由国花牡丹、磐石、和平鸽组成,花中的牡丹,根深茎粗叶茂,寓意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品格。199朵牡丹中,有100朵是盛开的,寓意是向建党一百周年献礼。牡丹花开迎盛世,不仅是对红色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更是对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高度认同。
在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宴会厅,也有一副宽1550cm,高420cm巨幅工笔牡丹画,这是巨野十位工笔画创作者历时77天完成,寓意新时代繁花似锦、国富民强、国泰民安;在首届进博会共享大厅,也有一巨幅“锦绣春光”工笔牡丹画,反应了各国人民共同建设美好世界的强烈愿望。
艺术作品的生命力来自于时代。除了牡丹之外,巨野工笔画内容还涉及到航天发展、军队撤侨、抗疫逆行等富有时代气息的大量作品。总书记多次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新时代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近几年,巨野工笔牡丹画先后亮相国家重大活动、人民大会堂、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等重要场所,用一朵朵牡丹花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巨野工笔牡丹画在蜚声中外的同时,也使优秀传统文化,与尼山文明一起,漂洋过海,响彻云端
破题方法三:让工笔牡丹画与产业结盟
全国人大代表徐凤秋,为给乡亲找到一条致富路,创立鲁西书画院,免费为乡亲们培训绘画技能,把一张画做成一个带动乡村致富的产业,让乡亲们在农忙时扛起锄头下地不误农时、闲时拿起笔头画画不误挣钱。
文化的发展需要一定载体,工笔牡丹画作为一种精神食粮,离不开赖以生存的牛奶面包,物质财富是社会存在发展的物质基础,工笔画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持。在巨野书画院的积极引导下,截止目前,巨野全县已经拥有绘画专业镇8个,专业村50个,书画培训机构160家,书画产业从业人员2万余人,作品远销40个国家和地区,年综合产值超20亿元。工笔牡丹画不再是文人墨客的欣赏品,而是成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小燕子、致富一方百姓的绿色产业路。
一支笔头成功破解文化“两创”难题,就在于找准了切入点和突破口,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立足时代,守正创新、推陈出新,有效地推动文化“两创”发展。
作者:苏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