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新海诚的《你的名字》横空出世,在中国得到五亿+票房,从头挂到尾的小清新滤镜,把影片变成了一卷流光溢彩的壁纸,让新一代观众为之欢欣鼓舞,一如曾经凭着美颜模式大杀四方的《小时代》,成就黑马传奇。
三年后,《天气之子》卷土重来,仍然是挟本土冠军之威冲击中国市场,威力却远没有前作那么风光,上映首日票房截至21时还没超过5000万,不如《你的名字》当时的7620万,在国产话题之作《少年的你》和好莱坞老牌IP《终结者:黑暗命运》的夹击下,打不过地头蛇,也没拼过更强的龙,预计最终票房在5亿之内,也算是很好了,只是对于新海诚来说,算是一次退步。
那么,新海诚为什么在成名之后会走下城路呢,一方面电影本身的可看性有产距,公允的说,《你的名字》比《天气之子》要高出一截,前者两个人在梦中交换身体的戏码拉高了趣味性和悬念,在蓝天白云中一起面对生死考验,更是引爆了浪漫体验,后者一个人左右天气的技能在设定上有点牵强,没那么有趣,视听影像上又和前作高度雷同,同款滤镜用两次,就算是故事完全是新的,审美就有点疲劳了,自然不复当年勇。
《天气之子》的可取之处是再一次深度的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世界大雨滂沱,人类文明的大功率高节奏,无形中推动了气候的变化,全球变暖,温室效应,核能污源,在影片中演变成了滂沱的暴雨。
全人类难辞其咎,依然在繁荣中保持麻木不仁的高速发展,却让小人物背负了拯救天气的重任,晴天少女阳菜出身神秘,颜值可爱,男主角帆高则是一个带着伤痕来到东京当京漂的底层少年,两者从相识到一起贩卖天气,到最后在个人命运和他人阴晴之间的抉择,形成了一条富有现实质感的成长轨迹。
这样一个很好的故事,也有美轮美奂的视听冲击,遗憾却来自新海诚赖以成名的影像风格,画面全方位COS了导演本人之前的其它作品,还拉出之前的角色凑人气,这种蓝得过了头的滤镜成为正版A货,用一次是美不胜收,用两次就打了折扣,看到第三次估计就有点倒胃了。
不出意外的话,日本今年的本土票房冠军就是这部《天气之子》了,有趣的是,中国的年度票房冠军《哪吒之魔童降世》也是一部动画片,两者对比来看,新海诚的艺术风格更成熟一些,饺子年轻,稍显稚嫩但锐气更足,未来的空间更大。
两者也显现了两国电影的差距在缩小,日本动画曾经辉煌一时,有宫崎骏、押井守、大友克洋、新海诚青黄相接,但是正所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在长时间的高峰过后,现在已经显现出创作的疲态,中国动画则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有海量好的素材文本,只要善于挖掘,给新人更多的扶持和鼓励,超越日本动画应该是迟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