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被杀 张良退隐:萧何如何做到终老天年?

自古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哲理,随着西汉建立,“汉初三杰”走向了不同的结局。

西汉开国之时,汉高祖刘邦曾言:“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此言一出,萧何、韩信,张良从此被后人称为“汉初三杰”。然三人虽在创建汉朝江山的过程中,立下了盖世功勋。但令人感慨不已的是,他们三人的命运大不相同,韩信被杀,张良退隐,只有萧何做了刘邦几十年的宰相,和平共处,偶有波折,忍辱负重,总算得以终老天年。

萧何,沛县人。在沛县时,萧何为主吏,刘邦是亭长,萧何算是刘邦的上级。作为下属的刘邦,每次有过错都是萧何袒护,为他擦屁股,为此刘邦内心是感激的。所以,在沛县萧何、刘邦的关系算是铁磁。

萧何是一个人才,在政绩考核中,曾名列榜首,县令曾推荐其去咸阳朝中当官,用现在的话说,是司法专家、民政专家、后勤专家。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假托太子扶苏与楚国将军项燕名号,发动了大泽起义,反抗秦朝,各地纷纷出现响应者,天下大乱。萧何与刘邦里应外合,杀了沛县县令而反秦。起初,大家推荐的是萧何为首领,但萧何采取卜筮的计谋,推举刘邦为反抗军首领。从此,萧何成为刘邦的终身臣子。

此后在多次战役中,每当刘邦处在最危急的时刻,次次多亏萧何前来支援,才使刘邦化险为夷。

楚后怀王让刘邦攻取关中,刘邦攻克咸阳后,诸将皆争夺金、帛、财物,萧何却独入府库内寻找秦国各种内政资料,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并知民间疾苦,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使刘邦对于天下的关塞险要、户口多寡、强弱形势、风俗民情等等都能了若指掌。因刘邦先攻下咸阳,平定秦国,项羽先发后至,意图攻击刘邦取咸阳城,刘邦于是向项羽谢罪,表明自己不应急于立功,抢在抗秦军主帅之先,并将统治权让予项羽。项羽接管后,即屠、烧咸阳城,而萧何则随同刘邦离开咸阳城。

刘邦封为汉王,以萧何为丞相,因萧何收纳了记载秦朝详细国情的图书资料,使得刘邦具知天下关塞、户口的资料、民生疾苦。萧何认同韩信的才干,不断向刘邦推荐,但刘邦一时未重用。在刘邦进汉中南郑的时候,韩信认为萧何已经推荐过,刘邦不会重用他而逃离。萧何听到消息,来不及报告刘邦就追上去,这就是后世所称的“萧何月下追韩信”。追回韩信后,萧何极力推荐他,刘邦筑坛封他为大将军。

楚汉相争时,萧何留守关中,制定法令约束人民,侍奉太子盈,巩固汉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有力后方,每每提供后勤支援刘邦,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

打下江山,刘邦在评功中给予萧何第一名,册封酂侯,食邑八千户,担任相国,史称"萧相国"。

当时许多功臣见到萧何受封第一感觉很不爽,向刘邦抱怨道:“我们像狗像马一样地作战,在战事中出生入死,冒着性命危险,徒然增加的是自己身上的伤痕。为什么萧何一个文弱书生,拿着一支笔,动动嘴巴大放厥词,居然论功是第一?这又是什么道理!”

刘邦说:“你们懂得狩猎的道理吗?知道猎犬的作用吗?今天诸将你们就好像负责追踪的猎狗,但是发现猎物踪迹,并指挥猎狗追杀的人,是萧何!而且你们只以个人身份追随我,但萧何是全家亲族都为我卖命,我不能忘记他的功劳。”

又有人认为曹参军功无数,应列第一,但刘邦仍较属意萧何。关内侯鄂君进谏道:“大家当然也没有错。曹参的确有野战略地之功,但楚汉相争五年,却失军亡众,丧失不少兵将。但是萧何却从关中遣军补足士兵的不足,不是萧何,汉军早就折损所有兵卒了。楚汉相争在荥阳时,汉军面临缺粮危机,萧何利用关中的漕运,使得我们都有兵粮可吃。虽然萧何没有随军,却守在关中支援,形同随时陪伴陛下一般,这应该是万世之功。我认为论功应该是萧何第一,曹参次之。”

群臣听到后都没人再有怨言了。为此,刘邦恩赐萧何上朝时可穿鞋带剑,不必遵循常礼。

自古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哲理,随着西汉建立,“汉初三杰”走向了不同的结局。

高祖十一年,陈豨谋反,刘邦亲征讨伐,此时吕后用萧何的计谋把韩信骗入宫内,以有人密告他与陈豨共谋,将韩信诛杀,刘邦回来时听说韩信已死,又喜又怜,于是拜丞相萧何为相国。后世有名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韩信的成、败都是萧何一手造成的。

而张良助刘邦平定天下后,目睹彭越、韩信等有功之臣的悲惨结局,惧怕既得利益的复失,更害怕韩信等人的命运落到自己身上,于是自请告退,访知师父黄石公隐居处后,挂官来此山伴师隐居,并修建了“良山道观”专心修道养精。在道观不远处创办了“伐桂书院”,以授当地孩子文字。

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征陈豨时,萧何因协助消灭韩信有功被拜为相国,加封食邑五千户,并派兵卒五百人表面是贴身侍卫,实际上是监视。下属对他说:“祸害自此开始了。现在淮阴侯刚刚才因谋反伏诛,陛下在外征战,相国你留守京中没有战功却得封赏,是因为怀疑你有二心。陛下给你配置卫士,实在是为了防备监视你而不是宠信你。我劝你拒绝所有封地,并且将自己的私有财产献出用作汉军军费。”萧何听后立即招办,结果刘邦非常高兴。

高帝十二年秋天时,英布谋反,刘邦又不断派人探问萧何动向。萧何表示愿谨守本分以奉公,并像陈豨谋反时一样捐献家财充作军需。有人向相国劝说:“我看萧氏距离灭族不久了。你以相国居功第一,陛下再没有什么能封赏于你。自你初入关中以来,已得到十多年的好名声,百姓依附你,你却仍在不断善待百姓。陛下探问于你,是怕你会趁机煽动关中百姓造反。你不如自己贱买强买人民田产,自毁名声,主上就会安心了。”萧何再次听从劝谏,刘邦一笑而过。

心善的萧何请刘邦将上林苑闲置的土地开放给贫苦百姓耕种,刘邦怀疑他收买民心愤而回绝,并以勾结富商、谋盗国土的罪名将萧何予以囚禁,幸亏大家相助才免了牢狱之灾。

萧何能够平安地当刘邦的副手,最重要的不是他能干,而是性格温顺,凡事听命于刘邦,有好事全让给刘邦,能够委曲求全,而且懂得克制自己就是保护自己。萧何的一生,没有大起大落,但过得十分辛苦。他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克勤克俭,安抚天下,用心之良苦,总算有始有终,终老天年。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