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雨讲诗词故事》节选
领读者:杨雨
朗读正文: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公元 769 年农历四月,长沙已经过了繁花似锦的时光,茶花谢了,映山红开过了,石榴花也快要凋零了,春夏之交的长沙显得有些萧瑟和落寞。不过有一位身形清瘦、须发斑白的老先生却依然兴致勃勃地登上了长沙最著名的风景名胜——岳麓山。岳麓山苍翠的树木,幽深的小径,绕着山脚潺潺流淌的湘江水,无一不让老先生深深沉醉,流连忘返。
这位老先生,就是一生漂泊,最终却落脚在秀美长沙的唐朝大诗人杜甫。这一年杜甫五十八岁。
一天湖南采访使早早派人将杜甫从他客居的船上迎到府中,说是邀请他去参加一场特别的酒宴。
到了府上,主人神秘的说,我给大家安排了一个特别的节目。正纳闷间,从后厅忽然传来了一阵歌声:" 红豆生南国,秋来发几枝。赠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歌声一传出来,客厅里瞬间一片安静——这歌声高亢而略带磁性,太震撼人心了!杜甫心头也是猛地一震。
一曲结束了,在众人的翘首等待中,主人陪着一个人出现在大家的眼前。杜甫虽然视力不好,仍然一眼就认出了他:" 果然是他!" 泪水再一次奔涌而出。
这位让杜甫激动万分的人,正是唐代著名歌手李龟年。李龟年当年不仅是流行歌王,同时还是唐玄宗最喜爱的宫廷乐师,他那高亢而略带磁性的嗓音令人迷醉,是当之无愧的 " 情歌王子 ",后人甚至尊他为唐朝 " 乐圣 "。
在杜甫心目中,李龟年就是唐玄宗开元盛世的象征,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无限风光。这首《相思》传说就是王维写给李龟年的,因此有名《江上赠李龟年》。
杜甫好不容易才平定下奔涌的情绪,声音有些颤地说:" 是啊,故人重逢,老夫没有别的可资留念,赋诗一首赠给先生,权当老夫一片心意吧。" 李龟年一听,也立即站起身来,弓手弯腰,恭恭敬敬地听杜甫吟诗。众人也安静下来,只听杜甫以抑扬顿挫的声调吟诵起那首著名的《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唐朝极盛之时,王维写下那首《江上赠李龟年》又名《相思》的诗歌,一时传遍天下,脍炙人口,作为原唱的李龟年因此而享有盛名;安史之乱后,国家与个人的命运都发生了巨大的转折,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与王维的《江上赠李龟年》两首诗遥相呼应,因其承载着友人深挚的情谊、寄托着所以然对大唐盛世的深深怀念,先后都成为了举世闻名传唱的经典名作。
今年一开年,《中国诗词大会》迎来了第四季,备受广大观众欢迎的 " 诗歌女神 " 杨雨成为新晋导师。
她是百家讲坛上高盘起发髻 " 以情动人 " 的优雅教授,是 " 见字如面 " 的博学女嘉宾,被粉丝们亲切地称为 " 洋芋,是中南大学学生嘴中的 " 杨姐姐 ",是中南大学古代文学专业学科带头人。
在她看来," 读书大致无外乎分两种:一种是功利型的,比如为考试、为专业提高,这是每个人的必读书;另一种是非功利型的,纯凭个人兴趣和气质选择。"
对于功利型读书,人们常有不同观点,但杨雨说," 其实我一点都不排斥功利读书,相反这非常重要,因为专业修养也应该不断得到提高,否则就会被专业领域所淘汰。"
" 非功利型读书一是为了培养自己的兴趣、气质,二是能够了解专业领域以外更广阔的世界,丰富人生阅历和色彩,这和行万里路意义是相近的;三是打发时间,一种精神愉悦的打发时间的方式,比如我坐高铁去北京出差,拿一本小说在手,几个小时一眨眼就过去了。"
在诸多小说中," 鲁迅的小说,我和我女儿都超爱。"女儿上小学五年级时,她就推荐她读鲁迅的《故事新编》," 她觉得好玩,一口气读完了《彷徨》《呐喊》,还怨鲁迅为啥不多写一点小说。"
女儿为什么喜欢鲁迅的小说?" 那时候她还小,说不出所以然,估计是鲁迅的语言风格和情节设置比较吸引她。有时候她们学校要求摘抄美句,我也会从鲁迅的散文里面找了推荐给她,她也很喜欢。"
如今,杨雨还习惯在开车和睡前听音频书," 最近在听我闺蜜北大教授赵冬梅讲中国历史,还打算听世界通史。"
为什么喜欢听音频书,她给出的理由是," 历史学者讲历史会有他们多年研习的心得、历史观,而且具有归纳提炼的能力,对于我这样的外行来说比单纯看一本历史书更有收获,它会激发你自己的思考,历史故事可以自己看,但对同一个历史故事,学者是可以有不同态度的。"
文 / 潇湘晨报记者赵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