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清早,在张桂梅校长的阵阵催促中,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学生们一路小跑来到操场。所有的学生都剪着齐耳短发,统一着装。张桂梅一声:“开始”,学生们齐声背诵道:“我是女高人,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是女高人,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这所坐落在云南省的深山中的学校是内地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招收的都是华坪本地的贫困女生。建校十二年来,华坪女高已将近一千八百名学生走进大学。在2020年的高考中,女高的159名毕业生里有150名达到了本科分数线,大山里的女孩们真正实现了用知识改变命运,而这些都与女高的创办人及校长——张桂梅密不可分。
“无我”的校长
华坪女高的一天从早晨五点就开始了。在学生们行动起来之前,张桂梅先行一步到学校各处检查,连卫生间也没有放过。记者上前一步扶住她的胳膊,张桂梅平静地说:“你摸我包块上了”,这轻飘飘的一句话,才让我们把眼前这位创立学校的传奇女性和癌症晚期病人联系在一起。查完宿舍之后,张桂梅又赶到教学楼为各个教室开灯,很少有校长能对小事事必亲躬,但张桂梅已经这样做了十几年。她解释道,山里常有眼镜蛇出没,她担心其他人一不留心被蛇咬到。当记者询问她是否担心自己被咬,张桂梅随口道:“哎呀,自己嘛……”
这位校长在谈到与自己有关的事情时总是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可一旦谈到学生,马上就会显得精神抖擞。早自习马上要开始了,张桂梅厉声催促着还在楼下磨蹭的学生。一位学生想偷偷溜过去,张桂梅眼尖地逮住她,“你上来晚了。”学生们给校长起了个外号叫“007”,意思是她们的小动作总是逃不过张桂梅的法眼,迟到片刻就要被校长罚扫整个球场。然而,罚归罚,张桂梅走了以后,其他老师又会叫学生上来。而张桂梅只装作不知情,一心扮演着“魔鬼校长”的角色。
张桂梅的严厉还体现在她为华坪女高设计的时间表上。学生们早上5点半开始早读,中午只有10分钟吃饭和40分钟休息,晚自习则一直持续到凌晨12点20。 一天下来,学生们的学习时间达到17个小时。这样紧张的时间表是为了帮助学生们冲刺清华和北大做准备。张桂梅表示,她想证明深山里的姑娘们的能力,她们可以通过读书彻底翻身,从社会的最底层走到最高层。张桂梅认为,总有一些人,需要抓住每个机会才能成功。而高考就是这样一个机会。在舍得之间,大山里的女孩们必须付出全部的时间和努力,以后的人生才不至于太苦。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在全国绝大多数地区都实行男女混合办学的制度时,张桂梅的行为显得如此不同寻常。她的办学理念可以追溯到2001年还在担任华坪县“儿童之家”院长的时候。“儿童之家”里几个孤儿的故事引起了张桂梅的注意。有两个孩子的妈妈在山上采花椒时被一位陌生男性摸了一下外衣,这位女性因此觉得非常丢脸就上吊了。一周后,孩子们的父亲深感妻子被人摸了,自己也没有面子,随之也上吊了。在另一个故事中,一位女性选择在家生孩子而没有去医院。产后大出血时,她的婆婆因为“女人生孩子见血不吉利”而阻止自己的儿子与妻子会面。结果妻子去世后,丈夫深感愧疚,也因醉酒淹死在田里。这些失去的父母的孩子们被送到了”儿童之家“。张桂梅在了解了他们的故事后,对他们的家长,尤其是女性表现出来的愚昧深感震惊。她认为母亲的愚昧常常会带来整个家庭的悲剧。就这样,创办女高的想法在她的心里逐渐扎根。
然而,说时容易做时难。张桂梅记得自己曾到一个政府部门筹钱,在此之前,她刚被评为当地的“十大女杰”之一,因此大家都认得她,激动地跑过来。因此,张桂梅觉得更难开口,但还是硬着头皮把自己的来意说明了。虽然得到了政府的支持筹到了钱,但一向不求人的她却说“当时那种难堪,恨不得有个地缝能钻进去”。
可虽然觉得难堪,但心有道义,尊严可舍;肩有责任,清高可弃。就这样,张桂梅筹钱的范围越来越广。她还曾经拿着证明身份的劳模证,新闻稿等在大街上筹钱。人们不相信她,有骂的 有吐口水的,有放狗咬的……对那段经历,张桂梅的感悟是:“赤诚的常常像骗局 而伪善的偏偏像真相”。
幸运的是,多次遭遇误解,甚至被人当作精神病,都没有打消张桂梅办学的热情。终于在2007年参加十七大后,张桂梅开始受到了媒体和各界的关注。当年,丽江市和华坪县分别拨款一百万元用于女子高中的建设。舍得之间,张桂梅舍弃了名誉,不顾流言和议论,不断为建设免费女高而奔走,她的坚韧和努力最终也获得了回报。
以心换心,为女开路
然而,女高的建设与招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虽然当时有来自政府的帮助,和很多党员同志的支持,但是由于经费不足,地理位置等限制,女高只能建在周围没有任何基础设施的荒山上。工程要持续好几期,最初的几批学生只能破烂的教室里听着施工的声音上课。学校一开始甚至没有自来水,只能从附近灌溉的堰沟中引水,学生们就用混着沙子的水洗衣服。
最令人头疼的还是招生问题。即使是免费的,华坪当地的一些家庭也不愿意让女孩来读书。他们担心家里缺少劳动力,也担心就算读了高中也没钱供孩子上大学。张桂梅的解决办法是家访。张桂梅表示,她从来不用电话和家长沟通,冰冷的言语远不如真诚的眼神更打动人。而且,由于山路难行,张桂梅去一个家庭最少就要走两三个小时,远的甚至需要走上七天。她认为亲自过去家访,就是向女孩的父母表示了尊重和诚意。到了家里,张桂梅还会了解这一家有多少人,多少亩地,多少亩花椒,是否挂果了……这些信息都被她详细记录下来。张桂梅认为,只有真实地了解这些家庭的困难,才有可能帮助他们,这就是所谓的见微,知著,身体,力行。
在办学的十二年里,张桂梅一共统计了一千三百多个家庭的资料。她的目标是不让女孩辍学。如果有人走了,她就把人找回来。如果女孩家里没有钱,她就给钱。“反正就这点工资,大家分着花。”华坪县记者王秀丽2008年就曾跟着张桂梅进行过家访。令她印象深刻的是,那时已是深秋,山中雨雪连绵,人们都穿上了棉袄。而张桂梅看到学生的妈妈穿得太单薄后,直接把自己的棉袄给了她,就那样在风雪中下了山。
张桂梅用真诚打动了一个又一个家庭。她表示,现在有很多女孩都是被家长逼着来女高上学。家长能够看到女孩们在学校中展示出与众不同的精神面貌,还会跳舞唱歌,他们也觉得读书是一件风光的事,孩子们可以走上另外一种文明之路。而这一切都与张桂梅的无私奉献分不开。舍得之间,张桂梅选择以心换心,真实地了解女孩的家庭困难,并无私地帮助她们。而她的努力带动了整个地区教育观念的转变,愚昧的悲剧将不再重演。
此心安处是吾乡
如今的张桂梅已经六十三岁,她没有子女和家人,住在学校宿舍里。然而就在三十年前,她还有一个幸福的小家。张桂梅是辽宁人,毕业后分配到了大理,并在那里认识了同为老师的丈夫,两人后来一同调回丈夫的老家喜洲。那时的张桂梅无忧无虑,是舞厅的常客。她高兴的时候会抹红嘴唇,“穿紫色的皮鞋,很蓝很蓝的裤子,非常红非常红的衣服……”然而不幸的是,丈夫年纪轻轻就确诊了胃癌晚期。张桂梅变卖了房子也留不住丈夫,为了离开这个伤心地,她申请调到了丽江。
在那里,张桂梅第一年就因为工作出色,担任了初三的班主任。但坏消息也随之而来,到华坪后,张桂梅查出患有子宫肌瘤,她知道治病要花费很多钱,一度想放弃。然而这时,华坪县的居民和政府纷纷向她伸出了援手。那时张桂梅已经传出了些名声,大家知道她是个负责任的好老师,开始自发地向她捐钱。张桂梅记得,有人听说了她的事后把回家的车费留给她,自己走了六个小时回到山里。可当张桂梅到山里去寻找捐钱的好心人时没有一个人承认。从那以后,张桂梅就决定要好好活着,为华坪的教育做出贡献,“你不活,这个人情债你怎么还啊?” 舍得不只是个人的舍与得,更是世间的因果是善恶的平衡,是世间的正义,这是真正的舍得精神。做好人,这是舍;得好报,这是得。舍得之间,善恶得以平衡,正义得以实现。
2001年,张桂梅接受委托,开始担任华坪“儿童之家”的义务院长。“儿童之家”的名字并不是随便取的。张桂梅表示,如果叫“儿童福利院”,大家一听就知道是孤儿院,叫“儿童之家”的话,孩子以后出去了,提起自己长大的地方也不会受到歧视。从那时就可以看出,张桂梅不仅想要救人身体,更要救人灵魂。张桂梅一直没有生育,但自从接手华坪“儿童之家”和华坪女高之后,她就成为了上千名孩子的“老妈”。
然而,在倾心教育的过程中,张桂梅也逐渐与真正的家人失去了联系。2007年正是张桂梅为女高筹钱的关键一年,一位企业家答应给她50-100万,但需要她配合录制一个节目。与此同时,张桂梅的哥哥不幸病危。张桂梅承认,当时50-100万对她的吸引力太大了,最后她选择等候企业家录制完节目,因此也错过了见哥哥最后一面的机会。张桂梅的家人非常生气,告诉她不用回来了,而她自己于心有愧,逐渐也与家人断了联系。回首过去,张桂梅认为,人生没有半分是容易 常常为难处再勉为其难,而“做一件事是要选择的,需要牺牲,只有舍弃。”
全心全意奉献教育多年,如今的张桂梅已是百病缠身。她身上有肿瘤,也因为骨质疏松,走路都十分痛苦。张桂梅表示,早晨起床时是她最痛苦的时间,忍不住会想,干脆明天就别干了。但是咬咬牙坚持一下也就过来了。张桂梅不希望大家总是说她很伟大,自己只是把一件小事,重复了一辈子。她认为人早晚都有一死,并不是说活的时间长就更幸福。“我觉得你能为别人解决点痛苦,活到几岁都可以,你就是值了的。”对张桂梅来说,生命不在于长度,而在于温度。不过,她还是想尽力活下去,想看看这些孩子们,“舍不得死,想看你们长大。”
有人说张桂梅是“无我”的圣人,可事实上,她更像一个懂得取舍的普通人。她舍弃了面子与清高,为“女子中学”摇旗呐喊,最终实现了自己与众不同的办学理念。她也舍弃时间和金钱,在云南深山为女孩奔波,将一个个在失学边缘徘徊的孩子拉回正途;她还舍弃了家庭和健康,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愚昧落后的悲剧永远不会再重演。
舍得酒业致力于与世界分享舍得智慧、中国精神。通过联合凤凰网出品《舍得智慧人物》,用对话时代先锋的方式,传播这些人物背后的舍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