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番茄“映红”乡村致富路

徒骇河北,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一河之隔,山东德州市临邑县临南镇连片的番茄种植大棚绵延铺展,蔚为壮观。

“目前,临南镇有1.6万亩番茄种植大棚,年产各类番茄20万吨,产值6亿元,随着‘品味临南’区域品牌打响,临南番茄走进京津冀,成为特色富民产业。”临邑县临南镇党委书记孔雪艳介绍。

作为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德州蔬菜生产第一镇,临南镇发挥蔬菜产业种植优势,在推进番茄特色小镇建设中,运用数字化赋能现代农业。

“智慧农业大棚利用物联网技术,水、肥、光照、温度都进行一体化高效综合管控,大果番茄单平方米产量可达80公斤,是传统温室的6至8倍。在专家定期指导下,温度、湿度和光照精准控制,本产季种植的小果番茄预计11月中旬开始采收上市,产量可达1500吨。”凯盛浩丰德州(临邑)智慧农业产业园负责人杨桂芹介绍。

数字化技术应用在临南镇佰福康大棚种植基地同样体现。空中轨道机器人模拟大自然授粉,声波助长仪增强光合作用,大豆、红糖、酵母自制氨基酸肥料,太阳能水管铺地循环保暖……基地负责人刘公玉介绍,佰福康大棚拥有15项自主研发的智慧物理农业终端及设备,大棚电脑控制室可实时监测棚内的各项环境数据并进行操控。“我们将物理农业技术应用在大棚里,减少农药、化肥使用,种出来的瓜果口感好,产品定向销往高端市场。”刘公玉说。

临南镇坚持以数字化赋能现代农业,搭建农业数字管理平台,实时监测基地环境、分析农产品病虫害情况,展示农产品销售实时价格、销售流向统计等信息,农业专家不需要到现场就能直观掌握大棚内蔬菜生长情况。同时,临南镇打造“红链+”农产品共享直播间,鼓励省派第一书记、后备干部投入到直播带货行列,累计开展直播121场,销售3.5万单,打造“产在临南、卖向全国”的原产地销售模式。

临南镇围绕“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的工作基调,突出番茄全产业链构建和一体化经营,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构和演化升级。与德盛源等5个涉农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发展番茄深加工;与青岛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建立科研合作关系,开展番茄红素应用研究,提高产品附加值;结合佰福康、番茄文化展厅、丰森农业等番茄文化示范点,在省级现代产业园核心区打造番茄文化沉浸式体验路线,高标准打造赵家村生态乡村游项目,推动“特色产业+研学+乡村游”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番茄产业越来越红火。(经济日报记者 王金虎)

(责任编辑:冯虎)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