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杭州这座“大都市”正在经历新一轮系统重塑——人口超千万、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
作为杭州“千亿县区”,临平也正处于综合能级晋档升级的临界点。“千亿县区”,如何再提升?
不久前,临平在区委一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提出,要举全区之力深入实施“南融”等发展战略,聚焦南片区24.5平方公里核心板块,联动三大平台发展引擎,全力推进“城东新中心”建设。
刚刚发布的2024年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聚焦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定位,增强城市辨识度,加快战略性重点区块发展”。其中特别指出,要“推动临平数智城等区域快建快成、成片成势,打造城市新地标”。
“城东新中心”,临平如何造?纵观世界城市的发展史,很多大都市在发展中都经历了从单中心向多中心演变的过程。杭州也正经历着,并需要在城东形成更高首位度的“城市新中心”。
与此同时,杭州功能各异的城市中心依次崛起,拉开了新的国土空间规划版图——“一主六辅三城”。包括了,老牌武林湖滨商圈是文化消费中心,钱江新城、钱江世纪城是金融商贸中心,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上,正在崛起杭州新的科创中心。
俯瞰全局,反观杭州城东,亟待崛起一座沿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为脉络的未来智造中心。
融长接沪,
需要拉开空间新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纵深推进,区域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持续位居全国前列。数据来看,长三角占据4%的国土面积,却创造了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是中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破题的是跨区域协同如何质效并举的问题。因此,对于长三角范围内的三省一市来说,“一体化”深入推进,需要的是强强联合。而“桥头堡”之地,最为关键。
近几年来,苏州、宁波、嘉兴,包括杭州等城市都在积极打造“桥头堡”,以更强的竞争力,承接由上海向外溢出的重要产业。杭州自然也不例外。去年10月,杭州市委市政府就对临平提出了新定位——深度融沪桥头堡、产城融合示范区。杭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朱良也认为,后亚运时代下,向东扩大城市版图,加速产城人文融合,会成为杭州市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而杭州为何要把“深度融沪”的使命,交给临平?跳出杭州来看,就有答案——
一看交通区位,临平位于长三角圆心地,是杭州东北部距离上海最近的区县。由此向外辐射的交通网络,也已四通八达。
铁路网上以临平南站为代表,南接杭州东站、杭州南站,北上直通嘉兴南站、松江南站、上海南站、虹桥机场;轨道交通上,杭州地铁9号线起于临平,无缝衔接杭州主城区轨道交通,另外杭海城际轨道实现1小时直达海宁……
要知道,交通是区域间要素往来的“开路先锋”。对此,临平有着先发优势。
二看城市空间,通过乔司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临平在距离钱江新城10公里的范围内,整治腾挪出10平方公里,作为打造“城东新中心”的核心板块。
不能小看这个数字。同样的参数放在上海陆家嘴,以此为圆心画圈的10公里范围内,几乎很难再找到大面积的未开发用地,但要释放外溢产业,“1小时交通圈”内的临平“南融”区块就可以很好替代。
此外,这大片空间所在的乔司、南苑、临平新城都被纳入到杭州主城范围内。可见,空间优势,无疑会成为临平较之其他长三角地区“桥头堡”的核心竞争力。
单从这两点来说,在杭州加速融入长三角的过程中,临平有天赋和实力打造“城东新中心”。但距离成为“新中心”,临平还有着提档升级的空间。
东衔智造大走廊,
需要构筑产业强引擎
明确目标,具体到方向上,朱良认为相较于杭州其他现有的城市中心定位,临平所要打造的杭州“城东新中心”,依然应该瞄准“智造”二字。这是临平的产业优势所在,亦是千亿级经济体量跃升的动力所在。
以智造为定位的“城东新中心”,应该长什么样?目前的临平,已经有了雏形。
首先,它有智能制造产业的支撑。单看24.5平方公里的“南融”板块,其主阵地就在临平新城。而经过近年来的发展,临平新城依托算力小镇、艺尚小镇已经形成了数字经济、数字时尚、数字贸易三大重点产业,市场主体已突破3万家。
举个例子,新型工业化路上,必须要利用好数字手段。算力小镇自开园来,就以“芯片+算法”为技术底座,聚焦“硬件设施、技术研发、行业应用”全链条发力,构建起“数(大数据)算(智能算力)模(大模型)用(垂直应用)”产业生态体系。而作为“南融板块”最前沿的尖端产业聚集地,算力小镇已累计集聚企业1400余家。
当然,临平要打造以智造为主题的杭州“城东新中心”,也不能只停留于此。而是应该瞄准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寻求跨区联动下的共赢模式。
临平又如何在跨区联动中发挥牵引作用?
按照产业格局,以临平“南融”片区为核心,分其南北来看:北翼是位列国家队的临平经济技术开发区,南翼是同样为国家队的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北翼之间,以“一核”为聚点,可以实现强强联合。
依托临平新城工业互联网小镇,协同打造“长三角地区的工业互联网产业聚集区”,集聚5G、工业APP、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服务商,临平可以服务“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上的众多高端制造企业;同样,依托临平经济技术开发区辖内的工信部服务型制造研究院、浙江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未来工厂等资源,临平也可以为智能制造技术转化提供平台支撑。
像这样的产业合作,临平还可以尝试更多。同时构筑起的产业动力,也是未来可期。
融入杭州主城,
需要酝酿城市高品质
除了“智造”这张金名片,还有临平的“城市温度”,毕竟临平要打造的,是杭州这座超大城市的“城东新中心”。自然,对标新一线城市的城市品质,也是临平需要谋篇布局的重点。
朱良认为从近年来城市规划的变化,讨论二三。
近些年来,我国城市规划经过了三个阶段的发展:
第一个阶段,是城市风貌阶段。这个阶段里,大家都注重城市空间形态,比如天际线、地标建筑,这停留在了物理空间的规划上;
第二个阶段,是特色小镇阶段。这时候开始,大家在物理空间规划上加入了“三生融合”的理念,把人的需求摆在了规划中;
第三个阶段,是未来社区阶段。也就是把空间运营前置,提前到了规划阶段,而不是空间建成后。
三个阶段的经验告诉我们,现在做城市规划,一定要注重“产城人文”多驾马车齐头并进。所以,临平打造杭州“城市新中心”,产业规划摆在首位,但紧跟着的就是做配套,而且是要做差异化公共服务配套。
所谓差异化公共服务配套,不是没有根基的随意创新,而是要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比如说艺尚小镇,临平可以打造面料博物馆;比如说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后,盘活的近5000亩集中连片都市中央田园里,可以嵌入适合年轻人的文旅项目;依托京杭大运河临平段、塘栖古镇等历史文化保护主体,临平可以打造“宋韵临平,运河水乡”文化品牌……
总而言之,有产,有城,才有人;有人,才有城市中心。城市发展的规律自是如此。在临平现有的基础上,再造“新中心”,可以有万般可能。
来源丨临平区委宣传部
评论员丨应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