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互联网,不过大家有没有想过,当我们离开人世,留在互联网上的那一堆个人账号将如何处置?
2050年,互联网上的逝者用户就会超过生者用户。就拿Facebook来说,2018年的时候逝者用户就已经超过了3000万,也许你一不小心就会进入一处“数字墓地”。
关于网上遗产的继承问题,其实早就有人关注了,因为其中牵涉到的事情很多。
比如在2018年有过这样一起案件:
一位英国13岁少女被杀害,一名25岁的男子被指控,警方认为男子的Facebook账号中有着与少女交流的证据,要求他交出密码,却被拒绝。Facebook也因为要保护用户隐私而拒绝,英国警方非常不满。因为Facebook的总部在美国,后来通过美国法庭,英国警方终于取得了相关资料。
2019年,Facebook推出了“纪念账户”,专属的“悼念标签”会归类其发布的所有内容,以及人工智能的更新会防止逝者消息引起亲属措不及防的悲伤,如生日提醒、活动邀请等等。
再来说一个大家所有人都深恶痛绝的事——盗号!
如果你在微博搜索:“盗号 逝者”等字眼,就会发现类似情况:
原账号的主人已经离世,账号被盗号,变成二进制的幽灵,整日发些不知所云的动态。
斯人已逝,但他们留在网络的“遗产”,却不会消失。账号被人盗去刷流量,不论是举报还是申诉,对生者和逝者都是一种伤害。
其中,一位名为“二水--妈”的账户,至今仍在自己去世儿子的微博账号下评论,把儿子的微博当成了一处避风港,就像他还在一样,对他倾诉些家事,以及不知现实中有没有人愿听的唠叨与情绪。
但其实,儿子的微博已经在2013年被人盗走,她儿子的微博账号曾经被人盗走,更新一些乱七八糟的动态,二水妈妈不知道怎么申诉,只能忽视掉,在儿子发的动态下坚持留言。
2016年,儿子的账户被微博判定为僵尸号,自动注销了。
万幸的是,在网友的帮助下,账号又回来了。即便是冰冷的数字世界,也会因为使用者的温柔而变得温情。
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互联网,新媒体时代,很多人依靠互联网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可以说互联网已经是世界的一部分。
无论什么事物都就有两面性,问题是,我们如何看待它们。我想,应该没有人忘记互联网刚刚进入我们生活的时候,“网瘾”这个现象引起了多少排斥与恐惧。
不论是为了什么而忽视自己的生活,都是不可取的行为。
在生死摆渡人“大师兄”所写的殡仪馆手记《比句点更悲伤》中,收录过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次,大师兄和同事老宅去出任务,那是一个合租套房,一层楼分成A、B、C、D、E……室。逝者是个学生,似乎是在合租套房内暴毙的,尸体过了好一阵子才被发现,因为正逢暑假,大家都回家了,等到快开学才回到宿舍,却发现隔壁房奇臭无比,报警后才知道,再也无法跟这位室友见面了。
逝者躺在一张电竞椅上,身体因为过度肿大而被整张椅子卡得紧紧的,计算机屏幕上显示“YOU LOSE”。
人生的最后一场游戏没有赢,还挺讽刺的。
下面还留着队友们骂他“中离狗” 的留言,他们可能没想到,在计算机另一端的那个玩家真的“中离”了人生。
鉴定组东拍拍、西找找,看看地上有没有一些蛛丝马迹。套房里是满地卫生纸、堆积如山的饮料杯,电饭锅里还有两只发了霉的粽子。
旁边赶来的妈妈哭着说,孩子从端午节后就断了联系了。床上有一堆没洗的衣服,就是一般大学生的宿舍。
现代人生活不说大富大贵,至少曾经为吃穿发愁的日子很少有了,富足的物质生活,却没有丰盈我们的精神世界,常有人迷失在自身存在无意义的焦虑中,沉浸在虚拟游戏世界。
这种感觉曾经被加缪描写的淋漓尽致,他在《局外人》中写道:“我不是这里的人,也不是别处的。世界只是一片陌生的景物,我的精神在此无依无靠,一切与己无关。”
没日没夜打游戏、猝死于电脑桌前的年轻人,其实有着关心他的父母,也许还有玩得来的朋友。但和很多人一样,他并没有意识到他拥有的事物有多珍贵。
迷茫、焦虑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情绪,当我们谈起死后的互联网遗产由谁继承时,会有很多人的答案都是“请注销”。
每个人的成长经历都是不一样的,没有百分百解决人生难题的答案,也许,把一切交给时间最为合适。珍惜眼前的一切,认真对待生活,才能得到值得你珍惜的未来生活,一切有因有果。
在《比句点更悲伤》的序言中,大师兄提到一位怪人,有个老头,总是没事到殡仪馆附近晃,旁人听了这地方避讳都来不及呢。
有一次,夜班警卫问那位老头:“你为什么喜欢半夜在殡仪馆走来走去呢?”
老头想了想,说:“常常来这里,就知道自己过得多幸福。”
那位倒在电脑桌前的年轻人,如果知道自己会以这种方式结束一生,就算赢了一场游戏,想必也不会觉得开心吧。
不要让死亡教我们如何生活,希望未来的你不论是否选择将各种账号注销,都没有觉得自己这一生虚度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