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科:萧龙士先生其人其艺

原标题:王智科:萧龙士先生其人其艺   提示:点击上方"萧县网"↑ 关注订阅公众号 5日上午,云龙书

原标题:王智科:萧龙士先生其人其艺

  提示:点击上方"萧县网"↑ 关注订阅公众号

5日上午,云龙书院座无虚席。

王智科老师以自己二十年来陆续搜集的200余张图片资料为线索,

与听众一起回顾萧龙士先生不平凡的一生

欣赏20世纪中后期

“龙城画派”这位领军人物长达90年艺术生涯的代表作品,

介绍国内书画名家对其艺术成就的评价。 

王智科

安徽萧县人,现就职于某集团公司,兼任徐州市古籍文献研究会副会长、老徐州乡土文献陈列馆研究部主任。王智科长期致力于徐州和萧县地方历史文献的搜集、挖掘与整理工作,编著与参编的书籍有:《萧县文史资料专辑:名震徐淮的百年世家——萧县段氏家族纪实》、《萧国故事杂记》、《家学、家教与家风》、《萧县书画志》(在编)等。

当代著名画坛寿星,被誉为“全国一枝兰”

萧龙士(1889—1990),

江苏省徐州府萧县人,

原名品一,字翰云,斋名墨趣斋、堂号百寿堂,

是当代著名的画坛寿星,尤擅画兰,

被誉为“全国一枝兰”。

出生于萧县,幼时即显露绘画天赋

出生于萧县萧场村的萧龙士受祖父和父亲的家传影响,幼时就显露出绘画方面的天赋。

14岁那年,萧龙士自己写了一副春联,“云过琴书润 春来翰墨香”,并从上下联各取一字,自号翰云。

在上海美专求学期间,萧龙士用的名字就是“萧翰云”。

1978年,当年上海美专的老师之一诸乐三在给萧先生的信中的称呼就是“翰云兄”。

1907年至1923年,萧龙士先后在萧县的刘套小学、萧县师范传习所、龙城小学堂、萧县师范学校、郝集小学等地任教。

上海求学期间,受到多位名师指导

与萧龙士邻村的刘惠民(1905—1999),是享誉徐淮一带的书画名家,萧、刘两家是世交。

上世纪二十年代,通过李可染的介绍,萧龙士到刘海粟等人创办的上海美专学习,期间,受到刘海粟、潘天寿、诸闻韵、王一亭、汪声远、许醉侯、李健、吴昌硕等老师的指导。

在上海美专就读期间,萧龙士先生勤奋好学,画了不少临作与习作。潘天寿曾称赞萧龙士为“江北第一画家”

1925年,许醉侯教授在萧龙士所画的《白荷》上题字“白荷花开解禅意,点缀不到红蜻蜓”。

吴昌硕曾在萧龙士画的一幅《雁来红》上题句:“人为多愁少为老,花本无愁老少年。翰云学弟画甚工,将有大成必无疑。”

1930年,萧龙士在上涨见到林风眠,林曾称赞萧为“艺界之光”

上海美专毕业后,回萧县任教并创办萧场小学

1925年上海美专毕业后,萧龙士回乡任教。1927年—1932年,先后任教于萧县师范、萧县民众教育馆、萧县实验小学。曾是朱德群的小学老师。

1933年,萧龙士在本村创办萧场小学并任教。

1937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主办的“第二次全国美展”在南京举行,萧龙士的作品《墨兰》参加了这次展览。参展期间,萧龙士拜见了于右任、叶公绰、黄宾虹、沈尹默等名家。

上世纪四十年代前后,萧龙士任教国立二十一中,期间的学生后来在美术方面较有成就的有陈天、卓然等。

1946年秋,萧龙士先生作《洗桐图》,勉励自己洁身自好,不与反动势力同流合污的高洁。

南京举办个人画展,创造了光辉的记录

1947年,萧龙士在南京举办了个人画展。报界评论:“此次展出作品丰硕,内容精湛,在南京历届画展中创造了光辉的记录。”

中央大学美术系教授陈之佛、傅抱石等联名评价:“萧龙士先生精研六法,平素溱神苦志,悉心研磨,故下笔落墨,辄饶奇趣……读其所作兰石,洒脱飒爽、笔力雄健,大有八大风格……”

1948年夏,萧龙士到上海访友,作《兰花》、《秋色》,分别得到曹铭、吕凤子题句。

1949年春,萧龙士与刘惠民、郑正一同前往北京,拜访齐白石。白石老人在萧龙士的画作《荷花》上题句:“此萧龙士先生所画,未见其画,亦未见其人。国有此人而不知,深以为耻。”在《老少年》上题句:“龙士此幅,人谓缶庐,予曰非也。略似大縧。画境至此,不易也。八十九岁白石题。”

拜师齐白石,多次得到白石老人题句鼓励

1950年2月初,在萧龙士拜师齐白石的仪式上,齐白石在萧龙士的《墨荷》上题句:“龙士画荷,吾不如也。”在《老少年》上题句:“龙士为白石弟子,白石自谓不及也。”在《红荷鸳鸯》上题句:“弟子龙士画正工,白石老人题记。”

萧龙士拜齐白石为师的确切时间,从萧龙士于1950年除夕画的《鱼》的题句中,可以得到印证,“一九五零年除夕作于京华。前二周趋杏子坞拜师礼,得列齐门,研讨国画。蒙齐师循循善诱,茅塞顿开,如知过去卅年摸索之困也。梦笔老弟留念。龙士拟八大并试纸。”

萧龙士拜齐白石为师后,白石老人曾多次在他的画作上题句鼓励。《西瓜》上的题句:“画瓜无多人。画能有如此之工,龙士外,巩怕更无多人也。九十一岁白石多事。”在《兰石》上题句:“龙士老门客,画石能顽。谓‘有顽气,必有灵气’,此语诚是。九十一岁白石。”    

1955年,萧龙士迁居安徽省省会合肥,后半生稳定,桃李满园。

艺界对萧龙士先生的评价
“全国一枝兰”

1975年,李苦禅在避居合肥时,在友人家与萧龙士一起作画,萧龙士画兰,李苦禅补石。李苦禅对在场的人说:“龙士大哥的兰画得好,笔力雄健,格调高雅,真乃全国首屈一指。”“全国一枝兰”从此专属萧龙士。



不让“八怪”

1986年,著名美术评论家冯其庸先生在《萧龙士老人画册序》中写道:“萧老的山水画如《雨霁》、《隐隐飞桥隔野烟》、《由狮峰向光明顶》《双龙探海》等等,无论是意境或用笔,都是奇趣脱俗。”“他的《幽兰在山谷》等幅,则是山水与兰草的合璧。其用笔之花润,构图之超奇,即使黑之于‘八怪’之中,亦不多让。”

刘海粟、林散之、赖少其等名家,都给予萧龙士的艺术水平甚高评价。


 人品高于艺品

王智科老师认为,萧龙士不仅艺术水准高,人品更是高于艺品。“从他的画作中,可以看到有大量欢庆解放、歌颂祖国、热爱和平、歌颂改革开放的题材。”

王智科老师说:“萧龙士先生热爱家乡,喜欢以家乡田园的蔬果入画;自称‘黄河滩人’;请李苦禅先生为萧县题《国画之乡》;1969年冬,萧龙士先生将珍藏多年的吴昌硕的《墨荷》无偿捐赠给安徽省博物馆;2006年,遵萧龙士先生遗愿,先生的家人向萧县捐赠遗作56幅。”

除此之外,萧龙士先生还关心民间疾苦,尊师道、重友情,淡泊名利、至诚待人,转益多师、精益求精,活到老学到老……

萧龙士先生与徐州的渊源

在萧龙士先生从容度过的103个春秋中,

在徐州求学、居住并从事艺术活动的时间占了很大的比重。

他和近现代徐州的几代书画名家如苗聚五、王继述、李可染、赵松原、欧阳龙等人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1913年,萧龙士先生考入江苏省第七师范学校(徐州)讲习科,次年毕业。

1905年,创办欧亚艺术研究会。

终身知己李可染曾于1987年5月

于萧龙士百岁寿辰上题字:“百岁松不老,高艺万古春。”

这无疑是对萧龙士先生一生最恰当的评价。

(注:萧龙士艺术馆,老馆位于富国街与福顺路交叉口东北角,新馆位于龟山景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