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众银行公立:大数据风控能否真正穿越周期,“目前保持审慎的乐观”

“微众银行这几年在‘会贷’方面用了一些新的、数字化的、金融科技的方法进行尝试,我觉得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数字化风控)这个问题。”

9月28日,微众银行行长助理公立在以“小微金融可持续路径:穿越周期的大数据风控”为主题的金融圆桌研讨会上表示关于“敢贷愿贷能贷会贷”,“敢贷”是要解决银行内部的机制,“愿贷”是解决银行主观的动力,对未来发展有可持续性帮助;“能贷”是银行有没有对小微融资的资源、基础条件和能力;“会贷”是银行要有创新的方法、技术手段来解决传统的服务方式、风控方式、信贷流程。

他表示,在普惠金融领域,微众银行的初心是服务小微企业,重点通过科技与数字化手段创新解决“会贷”问题。该行通过大数据风控、精准获客营销、精细运营三方面数字化解决上述问题。核心是依托数字科技,“真正依靠数据制定策略,而并非完全依赖人为经验。数据依托策略结合互联网手段,便能够低成本、高效地获取客户。”

其中,数字化手段不仅涉及申请和审批,而是与国民经济的变化、行业的荣枯波动与企业本身的生命周期三个层面中,在宏观、中观、微观维度经由数字化手段研判,系统部署策略并自动执行。

在公立看来,数字化风控手段需要重视企业经营状况,并非单纯依赖抵押物、个人信用及个人财力。基于该认知,微众银行逐步引入大数据与银税互动,旨在打通涉企数据、纳税、工商等数据。

为此,该行采取的措施包括:首先是借鉴过去零售信贷的成功经验,坚持在产品形态上的小额分散、标准化的逻辑;其次是在风险管理中,对全周期、全流程的预警、监测;再次是在风险组合理念的引导下,对不同行业、区域、客群细分等进行组合与分析,从而探索数字化手段上发挥优良作用。

“实践证明上述方法应用在小微企业的公司经营中是成功的。”公立称,然而,对是否能真正穿越周期,“我们目前保持的是一种审慎的乐观。”原因是,经过近五年的实践,该行在小微金融实践上的理论推演与实践表现目前为止都很不错,但从行业周期看,经过七八年的周期检验后才可得出最终结论。

公立认为,从微众银行本身出发,专注的是通过金融科技途径解决小微融资领域中“不可能三角”,尤其是解决风险成本高的问题。同时,通过大数据减缓小微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帮助金融机构更为准确了解企业的性质与经营状况,并依托标准化、数据化的模式进一步提升效率,解决运营成本高的障碍。

目前,微众银行利用数字化精准获客与触达,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向客户提供合适的金融产品,并通过线上有效高效地触达,这既是风控的基础,也是降成本的基础。

“科技手段依旧是核心的解决方法。”他说,但同时也需全社会在基础设施与监管环境等领域中的共建努力。“监管与政府强有力的推动或许是最初动力之一,但随着时间的发展,若要真正达至中小微企业实现可持续融资,银行的风险定价、利率、成本、能力将开始发挥关键作用。

在解决“融资难、融资贵”先后顺序方面,他认为若风险得到良好管控,银行则更为容易降低对客利率,真正普适下沉至小微客户。

“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在国内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提升。”公立称,全社会需要在在监管、政策、银行自律等层面形成更多更深层次的共识。在此过程中,随着科技手段更深程度的应用,小微金融的商业生态也将逐步达至自主可持续的良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